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给英语学习者的十句经典名言

送给英语学习者的十句经典名言

送给英语学习者的十句经典名言What is language for?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the longer the words the better. that’s wrong.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一些人认为它是用来操练语法规则和学习一大堆单词——而且单词越长越好。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语言是用来交换思想,进行交流沟通的!Th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practice speaking it as often as possible。

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要尽量多地练习说。

A great man once said it is necessary to dill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e more you apply it in real situations, the more natural it will become。

一位伟人曾说,反复操练是非常必要的,你越多地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就变得越自然。

Learning any language takes a lot of effort. but don't give up。

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但不要放弃。

Relax! be patient and enjoy yourself.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should be fun。

放松点!要有耐性,并让自己快乐!学习外语应该是乐趣无穷的。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work harder and practice more. your hardworking will be rewarded by god one day. god is equal to everyone!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勤奋地操练,你所付出的一切将会得到上帝的报答,上帝是公平的。

Use a dictionary and grammar guide constantly. keep a small english dictionary with you at all time. when you see a new word, look it up. think about the word——use it, in your mind, in a sentence。

经常使用字典和语法指南。

随身携带一本小英文字典,当你看到一个新字时就去查阅它,想想这个字——然后去用它,在你的心中,在一个句子里。

Try to think in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when you see something, think of the english word of it; then think about the word in a sentence。

一有机会就努力去用英文来思考。

看到某事时,想想它的英文单词;然后把它用到一个句子中去。

Practice tenses as much as possible. when you learn a new verb, learn its various forms。

尽可能多地操练时态。

学习一个动词的时候,要学习它的各种形态。

I would also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culture behind the language. when you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you can better use the language。

我想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当你理解了文化背景,你就能更好地运用语言。

学习英语很简单几招常见技巧【五官并用法】这是我学习英语(论坛)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因此相应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更多的四会能力都得到训练,耳口眼手完全可以一起上。

拿到一个有声文本,我一般会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学习。

第一遍,不看文本,只听录音;第二遍,进行听写,迅速准确地记下听到的内容;第三遍,一边听录音,一边将自己记下的内容与文本对照,尤其注意自己听错的和没听清的地方;第四遍,对照文本进行跟读;第五遍,不看文本进行跟读。

五遍下来,看起来似乎有点累,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文本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练习了听力和口语,在听写的时候还复习了单词的拼写,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仔细想想,平常我们听课文,又岂止听了五遍,可效果却并不理想,我想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

录音放了,耳朵听了,却没有在脑海中留下多少痕迹。

【经典句型记忆法】在英语的题海中一番畅游之后,我才发现,最有用的就是那些最经典的。

曾经做过多少主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省略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的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脑海中清晰浮现的,总是那些“经典”。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说适用于任何学科,但用在英语上,最是贴切。

所有繁杂的知识点,都能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中,句子尽管千变万化,但其中包含的语法不会变。

而记下经典例句,往往比记下枯燥的语法知识要容易得多。

每一个知识点选择若干个典例,反复朗读,直到能熟练地运用,目的就达到了。

经典句,可以从课文中选,可以从做过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选,可以从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切由你,但总的原则是句子要好记。

如果有能力,不妨让你的经典句复杂一点,比如把几种从句放入一个大句子中,再来个倒装什么的。

平日里想一想,多读一读,分享:英语学习的终极方法经典收听从我开始表现出学习英语(论坛)的热情之后,父母就在各个方面给予我帮助。

在当时的条件下除了课堂之外,唯一能够接触英语的方式就是收听英语广播教学节目。

为了能够让我听到这些节目,父亲从自己有限的收入当中挤出钱来给我买了一台收音机,是那种便携式的,现在除了公园里的老人还用它听新闻之外,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但那时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件宝贝。

我天天把它揣在口袋里,同时还费尽心机,把所有能收听到的英语教学节目的调频与时段都记录下来,后来由于听得熟了,对哪个时段有什么英语节目了如指掌,好像现在小孩子记得动画片的频道和播放时间一样。

为了听这些英语节目,我基本上是早起晚睡,不放过任何一次播放,重播的机会也不错过,太晚了我就躺在被窝里听,一直听到睡着,有时候半夜醒来耳边响的就是节目结束后沙沙的信号声。

最经典的一次收听是在一个任谁也想不到的时间与地点。

高考(论坛)前学校组织历史模考,考试时间正巧与我常听的一个英语节目撞车,这个节目我已经一课不落地连续听很长时间了,实在不想中途缺课,可模考又必须参加。

思来想去,我决定用最快的速度答卷,以便听到节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把收音机带进了考场,在发卷之前就调好了节目的波段。

一拿到考卷,我匆匆做答,别人还在研究题目的时候,我已经答了好几道题,答完之后,来不及检查,立刻交卷。

监考老师吃惊地看着我,不相信地问:“答完了?”“是,答完了。

”说完这话,我就跑出了考场。

跑到走廊里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交卷的,整个校园静悄悄的,操场上一个人都没有。

到哪里听广播呢?走廊里不行,学校要求交卷后立刻离开教学楼,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答卷;操场上也不行,一个人晃来晃去,引人注目,一会儿就得有老师出来盘问;没有到放学时间,学校的大门还紧紧地关着,不让人随便出入。

广播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怎么办?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一个最出格的地方——操场上的公共厕所。

考试期间,人最少的就是那里了,没有人打扰,唯一的问题是卫生条件差、气味难闻。

但为了听节目我也顾不得许多了,一头冲进厕所,打开了收音机。

供千余名学生使用的厕所可不是如今北京的星级厕所,气味刺鼻,时间长了都让人窒息,可我就是一直坚持到节目结束才从里面走出来。

这样的经典收听使我尝到了英语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甜头,也使学习英语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直到现在我都每天坚持与英语保持两个小时以上的亲密接触。

后来做管理工作时,关于企业发展的思考多了,接触英语的机会明显少了,我就开始琢磨如何挤出时间来多接触英语。

从前坐在车里总是放歌曲听,虽然时间很零碎,但加起来每天也是一个多小时,于是我准备了一些英语磁带,每天坐车时就改听歌曲为听英语了。

按照普通的思维方式,我的英语都已经“够用”了,不去听这一小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经典收听”的经历告诉我,有时真的是“吃亏是福”。

现在我又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背英语文章,背了几篇之后,发现自己背诵的速度越来越快,看来继“经典收听”之后,没准哪天我会再从“经典背诵”悟出一个道理呢?左右开弓上高二时,我从乡中学转学到县一中,此后就经常到书店和文化馆去找英语学习类书籍,可是找到的也就是那么几本广播教材,工具书更难得一见。

为了支持我学习,26个字母都不认识的父亲就利用去长沙参加作家笔会的机会到书店、书摊上去为我找书。

有一次他回来,从包里拿出两本厚厚的英语书给我。

接过沉甸甸的书我兴奋不已,一本是我梦寐以求的《英语语法手册》,另一本旧书竟是《英英辞典》,里面注的还是韦氏音标,所有的内容、注解都是英文,以我当时的英语实力是根本啃不动的。

父亲当然不会知道这本他辛辛苦苦从旧书摊上觅来的英文书已经大大超过了我当时的接受能力,他充满期待地问我:“怎么样?能用上吧?”我左手拿着《语法手册》,右手拿着《英英辞典》,充满感激地说:“能,能用上。

”《语法手册》被我装进了口袋,另一个口袋里是那台同样不离身的收音机。

在我的衣服当中,只有一件黑夹克的口袋能够同时装下这两件宝贝,于是从1978年的11月份到1979年高考前,我就一直穿着这件黑夹克,即使在湖南酷热的夏季也没脱下它,往往是脏了马上洗,干了立刻穿,我把它称为我的学习服。

经过8个月的反复学习、背诵,那本《语法手册》完全被翻烂了,我不得不用大量的透明胶布把它粘起来,到最后它的厚度与重量绝对不亚于一本辞典,里面的内容被我背得滚瓜烂熟。

这种左右开弓的学习给我的语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升入大学后,我和同学打赌,只要他说一个《语法手册》当中的例句,我就可以告诉对方那句话在书中的哪一页,而且分毫不差。

这手“脱口秀”的绝活每每令同学大为叹服。

那本《英英辞典》,我一直珍藏在身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