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一、贴近学生,规范行为
班主任想要培养良好的班风,一定要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日常作息时间里不断地去强化,让他们形成习惯,最后才能习惯成自然。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标准。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规范引导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在做这些事时,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给学生看。
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
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更可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班级活动中进行。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则要求想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要求。
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与班主任的细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对教书育人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