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作文指导:作文审题思路及方法

初中作文指导:作文审题思路及方法

作文审题思路及方法中考作文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内容切合题意。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会正确审题。

重点说说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这三种题型的审题方法。

常规法独词式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在所有题型中的审题难度最小。

请看2011年甘肃省中考作文题: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幸福是雨中妈妈送来的雨伞,幸福是老师投来信任的目光,幸福是患难中人们无私的救助,幸福是节假日家人团聚时的晚餐……关于“幸福”,你也一定有自己的理解。

请你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这是一道独词式话题作文,也是一道给材料话题作文。

首先要审材料。

这个材料是话题的提示语,是写作的由头、引子,提示学生“幸福”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体现。

命题者通过提示语,把幸福的内涵和写作范围确定在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法。

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作文样式。

作文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可有多个立意。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看见爷爷正站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小孩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爷爷说:“傻孩子,只有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爷爷剪掉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请确立一个议论中心,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这类题目除了上面所说的审材料、审要求外,还要明确材料的主旨。

要注意材料后面的“爷爷剪掉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这个“许多启示”就是材料的主旨、写作的主旨,写作时只要抓住一个启示就行了。

可以从爷爷、枝条、树木、小孩四个角度来分割话题(作文时要注意文体是议论文):①削枝以强干。

爷爷剪掉一些枝条,使果树长得更好。

舍弃次要的,是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可以“舍得”“得与弃”“付出与收获”“付出”“代价”等为话题作文。

寻词法在掌握常规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更快更准的审题方法。

请看2011年辽宁沈阳的中考作文题:人一生中有些话语能让我们豁然开朗,有些话语能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些话语能启迪我们的心灵,有些话语能激励我们成长。

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以“有温度的话语”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600 至800 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一道短语式话题作文。

用快速、准确的方法审题,就是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词,即直接审题干。

要明确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写作对象、写作内容,也是写作话题;核心词是写作重点。

这个话题的关键词是“话语”,核心词是“有温度”。

通过寻找题目的“关键词”和“核心词”,就话题进行拟题,明确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重点,这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

Ps.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审定其他形式的作文题。

如2011年上海市的全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题目的关键词是“提醒”,核心词是“悄悄地”。

2011年江苏南京市的全命题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题目的关键词是“一堂语文课”,核心词是“也”。

2011年山东淄博市的半命题作文“的馈赠”,题目的关键词是“馈赠”,核心词是要补出的内容。

2011年重庆市的半命题作文“我改变了的色彩”,题目的关键词是补出的内容和“色彩”,核心词是“我改变”。

寻词法适用于各种题型的作文审题。

偏正短语式的作文命题,关键词就是中心语,核心词就是修饰语。

主谓短语式的作文命题,关键词是主语,核心词是谓语。

动宾短语式的作文命题,关键词是宾语,核心词是动词。

句式型(观点型)的作文命题,关键词一般是宾语部分,核心词一般是主语或主谓部分。

含有介词或副词结构的作文命题,核心词通常是题目中的介词或副词结构。

审问法审问法就是三问法,也就是对话题作文、拟好题目的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已经补全的半命题作文进行三次追问,即:“文题或话题”是什么?为什么是“文题或话题”?“文题或话题”怎么样?通过三次追问,明确写作对象,确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以2011年新疆中考作文题目“报答”为例,可进行如下审问:什么是报答?由此想到报答的内容或形式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为什么要报答?由此想到知恩图报、恩将仇报等事例或人物。

报答后怎么样?由此想到做人的准则、美德、乐趣等。

请看2011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如同闪亮的星子(星星)将你记忆的夜空点缀得璀璨而美丽。

那星子,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那星子虽然已经在夜空划过,但它所闪耀的光辉却永远与你相伴。

请摘取其中最明亮的,来铭记你的初中吧!题目:如星子滑过夜空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这道命题作文可让学生这样来审题:“如星子滑过夜空”是指什么?据提示语,我们发现这里的“星子”不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是个比喻,可以把初中生活中留在心底抹不去的记忆比为闪亮的星子,如关爱、教诲、汗水、欢悦、泪光、烦恼等。

为什么说“如星子滑过夜空”?因为它已经过去,但是存留在记忆的深处,永远闪耀,无法抹去,是永远的珍藏。

“如星子滑过夜空”怎么样,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是我们的感悟所在。

它给我们带来一段永恒的记忆、一段美好的人生风景等。

综上所述,这道命题可以这样写:初中生活有很多美好的片段,虽然会因为毕业而逐渐远去,“如星子滑过夜空”,但因为已给了我们欢乐与收获、泪水与伤痛,无论苦与乐,都如星子一样灿烂。

虽远去不见,但在我们的人生中永不逝去,留下印痕,成为成长中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路径法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着某一路径,根据所给的命题进行拓展延伸。

如话题“心中的烦恼”可以拓展为一个巨大的话题——成长。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写作时只需要把“心中的烦恼”加一个限制即可,比如“分数给我的烦恼”“痘痘的烦恼”“初恋的烦恼”“唠叨的烦恼”。

这些限制其实就是一个原因,即要告诉读者“我为什么烦恼”,只要把这个原因有条理有步骤地写出来,就能紧扣文章主题。

2011年四川南充市中考作文命题是“沟通”,对此话题我们可以向大的方面拓展:沟通话题→心声话题→交流话题→情感话题;也可以向小的方面延伸:沟通就是为了相互理解,是讲心里话。

以“讲心里话”为思维基点,层层深入剖析,分析“心里话”对沟通的意义,只要说明白几个问题:心里话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出来?能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达到沟通的效果?心里话跟什么事件有关系,跟什么人有关系?沿着这样的路径去思考,就能与文题紧密相连。

有了以上四种方法,学生面对任何形式的作文命题都会尽快锁定内容,明确对象,审准题意。

五、要素置换法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比喻性质的,便可用本体去置换喻体;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具有多个义项,便可用其中某一个义项去置换词语的多个义项;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这时可用具体的人和事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

例如2011 年山东省潍坊中考作文题: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作文。

命题者已经为我们限定了比喻的喻体。

那么本体可以是什么呢?换言之,什么才是“心中的太阳”呢?这样一想,思路便可以迅速打开了。

稍加思考,我们便能知道“太阳”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爱心,可以是感情,可以是道德,也可以是诚信等等。

“升起”一词的意思则是指把心中的那种信念或情感“发扬光大”。

通过置换,再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六、自问自答法审题时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凸显出来,这样的方法可以称之为自问自答法。

如2011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题:“请以‘_________,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

审题时,可做如下问答。

一问:“他、她、它”是谁?答:“他、她、它”可以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可以是体育影视明星、历史人物等。

可以是熟识的,也可以陌生的;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可以是地球人,也可以是外星人;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其他物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二问:“他、她、它”为何不普通?答:要从“他、她、它”的特点入手,写出独特、不平凡的一面;要从“他、她、它”的所作所为中放大精神内涵,从中汲取动力、思考现实人生等。

三问:怎样才能突出“他、她、它”的不普通?答:可以先抑后扬,从“普通”到“不普通”;可以片断组合,从几个角度多维揭示“不普通”的内涵;可以对比烘托,把两个人或物放在一起来对比烘托;可以变换叙述顺序,掀起波澜。

七、层层剥笋法对于一些含义比较丰富的题目而言,我们通常可以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来审题,即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逐一审视,进而有针对性地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2011 年长春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则作文题目是“学中好景常追忆”便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剥笋”。

1、“学”字点出了作文选材的倾向与范围,应该是指学习生活或者学校生活,可以写师生共处的学风、学貌,也可以写和同学融洽相处的时光;当然也可以把“学中”一词宽泛地理解成一生求“学”的所思所感。

2、“好景”一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也表明此处应该是作文中最值得突出的部分,在素材选择上应该多组织一些“美好”“温馨”“温暖”“感动”的生活画面,换句话说,所选素材应该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

3、“常追忆”是因为“好景”难忘,往事让人刻骨铭心,常觉历历在目。

这就要求学生们写出故事背后的意义,即“好景”对你人生、成长的意义所在;要写出“常忆好景”给自己或他人以启迪和教育,比如可写“学中好景”教“我”在成长中自信,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面对困难时乐观坦然,与师友相处时珍惜感恩等等。

如此好景,时常追忆,暖人心房。

八、联想推理法由文题或材料生发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地推断思考,追求新发现,获得新观点。

例如2011 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悄悄地提醒”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我们就要想到,要写出“提醒”的原因、情境、场合,还要写出“悄悄地提醒”的过程,另外经过“提醒”产生了怎样的改变、收获的内容也不可或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