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水的运动(课时训练)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水的运动(课时训练)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B.洋流的能量C.海啸的能量D.波浪的能量2.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解析第1题,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

故选D。

第2题,风速越小,波浪越小;波浪越高,波峰越高;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

故选A。

答案 1.D 2.A(2020·辽宁阜新高一期末)公元116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从金门岛出发,到达澎湖列岛,进入台湾攻打赤嵌城,郑成功的大军舍弃港阔水深,进出方便,但上岸有重兵把守的大港道,而选择了鹿儿门水道,鹿儿门水道水浅礁多,航道不但狭窄且有荷军凿沉的破船堵塞,所以荷军在此设防薄弱,29日郑成功率领军队乘着涨潮航道变宽且深时,攻其不备,顺流迅速通过鹿儿门,一举登陆成功,成功收复台湾。

据此完成3~4题。

3.4月29日最可能是农历的()A.三月二十三B.四月初一C.四月初八D.四月二十三4.潮汐的成因()①月球的引力②地球的引力③太阳的引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第3题,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根据材料中描述“29日郑成功率领军队乘着涨潮航道变宽且深时”,可判断四个选项中只有四月初一符合,故选B。

第4题,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①③正确,故选B。

答案 3.B 4.B(2018·湖南省学考·改编)下图为某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地理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甲为寒流B.乙为暖流C.丙为寒流D.丁为暖流6.有关图中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缩短了欧洲至北美洲的航行时间C.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渔场D.抑制了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解析第5题,甲自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乙、丙均自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丁在南极大陆外围,为寒流。

故C正确。

第6题,甲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

甲暖流由北美洲流向欧洲,增加了欧洲至北美洲的航行时间,B错误。

甲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北海渔场,C正确。

洋流有利于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D错误。

答案 5.C 6.C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区域()A.位于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B.波浪能密度北部小于南部C.海域的水深北部大于南部D.海岸线平直处波浪能集中8.关于波浪能()A.波浪能不可再生,是新兴清洁能源B.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C.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广,能量更大D.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波浪能较大解析第7题,从图中等值线的特点可知,北部波浪能密度小于南部。

第8题,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是很不稳定。

南半球比北半球能量更大。

答案7.B8.D(2020·山东济宁高一上学期期末)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

麦克是一名水手,2019年8月随船来到中国某港口,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

下图表示该港口某日期的潮汐时刻表。

据此完成9~10题。

9.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A.2时B.6时C.10时D.16时10.此日,麦克来到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刻,游客入岛更加便利B.①时刻,是上午10时前后C.②时刻,岛屿面积较大D.①到②时段,出现涨潮现象解析第9题,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

并结合上表判断,2:00时,高潮的水位较高,2:00~4:00时潮高升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

故选A。

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时刻潮水的水位较高,应出现在16:00~18:00时之间,岛屿被淹没的面积大,由于水深,游客进入岛屿较困难;②时刻潮水的水位较低,岛屿被淹没的面积较小,岛屿的面积较大。

由①到②时段,出现落潮的现象。

综上分析,C正确。

答案9.A10.C二、综合题11.读潮汐发电示意图和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分析潮汐发电的原理。

(2)联系材料分析我国的钱塘江口是否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并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读懂涨潮、落潮的两幅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可知潮汐发电是利用潮差的势能推动水轮机转动而完成的。

第(2)题,钱塘江口虽呈喇叭状,但外宽内窄不利于蓄水;该地筑坝成本较高,目前潮汐发电成本较高。

钱塘潮作为世界奇观,旅游开发价值高,建潮汐发电站收益低,还破坏旅游景观。

答案(1)利用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推动水轮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

(2)不适合。

理由: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12.(2020·山东任城高一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 多年之后,它们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

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

2017 年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

(1)科研人员发现,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

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2)你认为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吗?为什么?解析第(1)题,欧洲鳗鲡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若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

第(2)题,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

欧洲鳗鲡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欧洲鳗鲡在马尾藻海域产卵,它们将横渡大西洋,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若不借助北大西洋暖流,难以到达目的地。

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答案(1)欧洲鳗鲡取道南方,是顺着洋流游动,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或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

(2)合理。

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等级考——小试牛刀(2019·黑龙江双鸭山测试)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

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C.乙→丙→丁→甲D.丙→甲→乙→丁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对海岸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B.产生大规模的堆积作用C.可能诱发新的地震D.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解析第1题,根据海啸形成原理:丙图表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甲图表示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乙图表示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丁图表示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所以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的是D项。

第2题,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内力作用已转化为海浪外力作用,因海啸移动速度快、潮差大、能量巨大,对海岸岩石、堤坝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弱;所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项。

诱发新的地震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需要内力作用,海啸诱发的可能性较小,所以B、C、D项错误。

答案 1.D 2.A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

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

据此完成3~4题。

3.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A.海水深度较浅B.渔业资源丰富C.海面风浪较小D.海水周期涨落4.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石沪靠潮差来捕鱼。

因此,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可以利用潮间带海水周期性涨落捕鱼。

第4题,沪房内侧的石墙较陡,沪房外侧的石墙较缓,鱼进入沪房后难以逃脱;石墙高度高于高潮位,不会使鱼逃脱。

答案 3.D 4.B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西部为寒流,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2)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解析第(1)题,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沿海和内陆纬度相同,所以气温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和地形影响导致的,该地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

并且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偏低。

第(2)题,轮船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沿岸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影响航行速度,能耗增加,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船只航行安全。

答案(1)沿海地区常年受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2)海域西部的寒流自南往北流,轮船向南航行,速度较慢,能耗增加;受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