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三、教学活动
❖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活动 课程实施最重要的途径。
❖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 ❖ 1、教学情境生活化 ❖ 2、教学内容综合化 ❖ 3、教学过程操作化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 观看教学活动《饼干乐园》.思考 ❖ 该教学活动 ❖ 1、教学情境生活化体现在哪里? ❖ 2、教学内容综合化体现在哪里? ❖ 3、教学过程操作化体现在哪里? ❖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体现在哪里?
❖问题情境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忧愁的国王
❖课程实施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 本途径.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 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
古德莱德的课程五层次
• 观念层次的课程(理想的课程) • 社会层次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 学校层次的课程(领悟的课程) • 教学层次的课程(实行的课程) • 儿童体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课程创生取向
❖思考? ❖回顾《忧愁的国王》.这位老师实施课程的取向是哪种?
❖一、生活活动
❖ 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 ❖ 广义的生活活动 ❖ 狭义的生活活动 ❖ 教材p53: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导计划
厨房教育的价值
❖二、游戏活动
❖ 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 ❖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游戏的价值:捉迷藏
❖ 5、基础性原则 ❖ 基础性和启蒙性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重点问题剖析
❖ 一、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 “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
❖ 1、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判断并赋值 ❖ 2、随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开展活动.生成新的目
标和计划.将其在不同时间予以兑现 ❖ 3、随幼儿的需要生成活动 ❖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 案例 ❖ 某教师进行《龟兔赛跑》的教学.通过讲述故事希
望幼儿理解谦虚、认真的重要性。故事讲完后的 讨论过程中.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如果小兔 不骄傲.谁会赢啊?”这个问题激发了其他孩子的 争论。“对啊.要是小兔不骄傲呢?那小兔子还会 输吗?”
❖ 二、真实兴趣和虚假兴趣的问题 ❖ “糖衣炮弹”问题 ❖ 案例:认识青菜 ❖ 解决方法
课程计划 阶段
课程实施 阶段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 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 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
二、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一)忠实取向 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
程。 ❖ 喻为“建筑施工”:教师是建筑师 ❖ 教师是教书匠.是课程被动的消费者.幼儿被孤立于课程
实施之外 ❖ 认识小动物:蚯蚓
(二)相互适应取向 指课程实施的过程是课程计划或方案与现实的实践
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相互调整、相 互适应的过程。 喻为“球赛”.教师是教练 • 教师是课程主动、积极的消费者。幼儿不再是课 程实施中等待加工的对象.而是教师与幼儿相互 适应的过程。
❖案例:散文欣赏《听雨》
(三)课程创生取向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
的过程。 喻为“作品的演奏”:教师是演奏家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幼儿均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案例:树叶、影子
计划的课程 忠实取向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的连续体
修改的课程
创生的课程
相互适应取向 对课程实施中个性发展的强调 对实施预定的课程计划的强调
1、从儿童学习的角度 儿童在活动中的操作表现 儿童在活动中的认知发展 2、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师目标设定的适宜性 教师对教学活动步骤的分解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
❖(三)修改一个活动 ❖如果要让你修改这个活动设计.你会如何修改?
❖ 三、有效师幼互动的问题 ❖ 案例:“大问号”、“兰花” ❖ 1、互动中教师要放下权威.平等交流 ❖ “平等者中的首席” ❖ 2、教师要学会排除互动中无关问题的干扰 ❖ 案例:小蜻蜓捉害虫 ❖ 3、互动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理解的支点 ❖ 案例:大班诗歌欣赏:《雨点》
❖1、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的适切性 ❖2、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和支持 ❖3、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 ❖4、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状况 ❖5、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6、幼儿园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沟通 ❖7、幼儿园课程实施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
❖(一)看懂一个活动 ❖观看教学活动《大卫、不可以》.思考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什么样的?
❖1、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2、对于这个活动.儿童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 ❖3、教师设计了什么样的教学过程 ❖4、教师如何层层递进.以实现教学目标 ❖5、儿童学会了吗?有什么表现?
❖(二)评价一个活动 ❖你从这个活动设计当中.获得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特点和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