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心得体会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仁德三小教师:张丽琼
隆冬时节赴安宁,信心满满去观摩。

九节名师研讨课,七位专家来评说。

部编小语有航标,前行路途有方向。

2018年12月6日我们仁德三小一行11个语文老师在王天梅教导的率领下来到安宁参加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精彩纷呈的展示课,专家们妙语连珠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而远的思索。

短短两天的观摩学习,看着、听着、反思着、收获着,感动于专家名师的激情与智慧,展示课和点评都形象地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地使用新教材。

现就两节相似课堂谈谈我的收获。

说起相似的两堂课,大家肯定还记得两堂课无论是教学环节,还是课件的使用,甚至是教师的过渡语都惊人地相似。

那就是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迟洁老师与另一个叫胡蓉老师上的三年级上册第5课巜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大家肯定会奇怪,相似还值得说?大家别忙着批评,因为本次活动就是展示移植课堂,移植时适当创新。

恰恰是这两堂相似课明晰呈现了新教材的使用策略。

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关注语文要素,注重能力获得。

什么是语文要素?一、二年级的语文要素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三年级,要关注单元导读,导读里,上面部分是人文主题,下面是语文要素。

迟洁和胡蓉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关注到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纵观两节课堂,两位老师在开课就紧紧抓住了“明朗”、“熨贴”、“凌乱”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如何来引领学生应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呢?首先是用“明朗”这个词教会学生利用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明”就是“朗”,“朗”就是“明”,多简单。

接着出示其他词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理解,不仅给了方法,还注重来积累。

我们的语文就是举三反一的课程,要注重积累,老师关注了语文的要素。

再说注重能力的获得,我们的语文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要交给其学习的方法,方法非常重要。

理解“熨贴”,问联系上下文怎么理解“熨贴”?有学生不太清楚,两位老师都出示了上文中的一个句子和下文的一个句子,让学生读一读,问:从上面句子中哪一个词你知“熨贴”的意思?从下面句子中哪一个词你又知道了“熨贴”的意思?学生轻松找到。

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了。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尝试、发现、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关注能力的运用,注重课堂的检测。

我们常说:语文课要“君子动口不动手。

”老师注重说,说完就不管了,现在我们的语文课要注重可检测性。

我今天教的知识,学生到底学会了没有,我们当堂就要检验一下,如“凌乱”这个词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这个词呢?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用这个方法,也可以用那个方法,这就是运用,还不过瘾,再叫学生把梧桐叶图片贴在黑板上,没有规则地摆图片来理解“凌乱”的意思。

所以,可检测性,语文课堂一定要重视。

三、关注课后练习,注重教学实效。

有个教授说:“对于偏远一点的老师,不会教语文课不要紧,只要用了部编版教材,你只要关注课后练习题,把课后练习题一题一题再一题指导这些学生把它完成,你的语文课至少完成了80%,从这个80%,你就会明白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既体现了教学目标,还体现了教学过程,同时还体现了教学评价。

目标、过程、评价,它的一致性。

我们明年拿到部编版教材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了。

一题一题去解读习题的编排意图,课后习题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抓手”。

两节课都扣住习题对“明朗”、“熨贴”、“凌乱”的理解和运用。

四、关注朗读训练,注重培养语感。

张秋生先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很美的散文,美文就应美美地读。

两节课,两位老师都进行了配乐朗读、引读、
学生交叉轻读,我们听得入情入景。

学生也学得入情入景。

所以,老师的朗读同样带动学生的学习。

五、关注单元导读,注重语用训练。

本册第一单元导读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单元导读“学写日记”。

胡蓉的一开课就贯穿了怎么去写日记,而迟洁的则缺了这一点,这也是两节课的一点差异。

胡蓉讲,张秋生爷爷在路途中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就把它写在了巜小巴掌童话》里,贯彻了部编教材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就是写日记。

结束课程时授课教师要求:把你看到的街头、校园一景记录下来,写成日记。

做到了关注单元导读,课堂首尾呼应。

“凌乱”一词运用童话理解了意思,还不够,怎么运用?用这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用到实处,落到实处。

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我们的阅读课,语文课说到底就是为习作服务。

抓词语的意思,词语的运用,到后面写日记的渗透,学生怎能不会写呢?
新教材,给了我们语文老师一片新天地,在这个天地里老师和学生一定是共同地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努力、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有新的理念。

在教育教学改革前行的路上,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定会走得平稳,或许还会走得惊艳,更会走得坚定有力。

2018年12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