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6钢筋混凝土平面楼盖
6.1 概述 6.2 现浇肋梁楼盖 6.3 密肋楼盖结构 6.4 无梁楼盖 6.5 无粘结预应力楼盖 6.6 预制板楼盖体系 6.7 其他类型楼盖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6.1 概述
▪ 一、楼盖结构的特点
1、楼盖在整个房屋的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所占比重较大;
2、传递竖向荷载至竖向构件;
▪ 6.3.3 双向密肋楼盖 ▪ 一、结构布置 ▪ 当建筑物柱网为方形或接近方形时常采用双向密
肋楼盖形式; ▪ 柱距不宜大于12m; ▪ 肋间距常采用1.0~1.5m,肋高可取跨度的
1/20~1/30,肋宽一般为150~200mm。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 二、计算方法 当肋间距小于0.5m时,可将板视为一块
小于较小跨度的1/45,且均不宜小于80mm.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荷载情况 长边方向梁——梯形荷载 短边方向梁——三角形荷载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6.3 密肋楼盖结构
▪ 6.3.1 概述 密肋楼盖由薄板和间距较小的肋梁组成,适用于
中等或较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一般用于跨度大且 梁高受限制的情况。 密肋楼盖可分为单向密肋楼盖和双向密肋楼盖。 与一般钢筋混凝土楼盖相比,密肋楼盖可节约钢 材及混凝土30%~40%,有效降低楼盖造价。 此外,混凝土折算厚度减小,使楼盖自重降低, 增加了结构净高。
体系,梁板布置灵活,有较好的技术经济 指标,但要求具有较大的层高。 ▪ 肋梁楼盖由板、次梁、主梁组成,每一区 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撑,板上荷载 直接传到框架梁,梁再将荷载传到柱或剪 力墙。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l2/l1≥2 沿短边方向传递的荷载增大,沿长边方向传递的荷
载减小,近似认为作用在区格板上的荷载均通过短边方向 的受弯作用传到长边支座,即次梁上;
6.2.3双向板肋梁盖楼
▪ 一、结构的平面布置 双向板肋梁盖楼的梁格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方形双向板的区格不宜大于5m*5m,矩形双向板的短边不宜
大于4m. ▪ 二、受力特点及计算简图 双向板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与单向板相比,双向板受力较好,刚度较大,故跨度较大,
板厚也较同跨度单向板薄。 连续双向板厚度不应小于较小跨度的1/50,简支板厚度不应
l2/l1<2 荷载沿两个方向传到梁上,楼盖中的梁无主次梁之
分,这种板称为“双向板”。
单向板楼盖传力路线:
双向板楼盖传力路线:
荷载→板→(沿短边)
荷载→板→(沿短边和长边)→
→次梁→主梁→柱或墙 第六章钢筋次混凝梁土和平面主结构梁→柱或墙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6.2.2、单向板肋梁楼盖
▪ 一、结构平面布置 ▪ 柱网尽量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 梁板布置应力求受力明确,传力路线简捷,梁系以
板、次梁、主梁分别为支撑在次梁、主梁、 柱(或墙)上的连续梁;
▪ 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梁还是墙, 均近似视为铰支座。
▪ 主梁,其支座为墙,为铰支座;若支座为 柱,则视为梁柱线刚度比而定。当梁柱线 刚度大于5时,按铰支计算,否则按框架梁 计算主梁内力。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a) 单向板肋形楼盖;(b) 双向板肋形楼盖;(c) 井式楼盖;(d) 无梁楼盖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6.2 现浇肋梁的楼盖
▪ 6.2.1概述 ▪ 肋梁楼盖结构体系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解决抗冲切问题,在柱的 附近做一块加厚实心板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 6.3.2 单向密肋楼盖(受力性能同单向肋梁楼盖) 单向板密肋楼盖常用于长宽比大于1.5的楼盖,跨
度不宜大于6.0m。 其肋的截面尺寸较小,高跨比一般可取
1/18~1/20;肋宽一般为80mm~120mm。
光有利。 主梁沿纵向布置: 1、可降低层高; 2、房屋横向刚度较差; 3、由于次梁支撑在窗过梁上,限制了窗洞的高度。 中间有走廊的房屋,可以利用中间纵墙承重,仅布置
次梁而不布置主梁。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图. 梁的布置
(a) 主梁沿横向布置;(b) 主梁沿纵向布置;(c) 有中间走廊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3、将水平力有效地传递到各抗侧移构件,并与竖向构件连 成整体的空间结构;
4、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的分类
按其施工方法的不同:
单向肋梁楼盖
普通肋梁楼盖
1、现浇楼盖 密肋楼盖
双向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
2、装配式楼盖
3、装配整体式楼盖;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图. 楼盖的主要结构形式
跨度的要求:
单向板的常用跨度为1.7~2.7m; 次梁的跨度以4~6m为宜; 主梁的跨度以5~8m为宜。
单向板的厚度要求
不小于板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1/12
(悬臂板),且应满足最小厚度的要求。
最小厚度的取值为:一般屋面,50mm;一般楼面, 60mm;工业房屋楼面80mm。
贯通为宜,以形成连续梁结构; ▪ 板上不宜直接作用集中荷载,隔墙、重大机械设备
等下方应布置梁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楼盖平面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 单向板肋梁楼盖中,主梁有两种布置方案: 主梁沿横向布置: 1、抵抗水平荷载的抗侧刚度较大; 2、主、次梁和柱可构成刚性体系,房屋整体刚度较好; 3、主梁与外纵墙面垂直,可开较大的窗口,对室内采
次梁的高跨比的要求
次梁的高跨度比一般可取1/18~1/12; 主梁的高跨度比可取1/14~1/8。
梁截面的宽高比一般为1/3~1/2。
注:梁、板各跨的跨度宜相等,即使不相等,相邻跨度之间
不宜超过10%,这样结构简单,梁、板的工作较为有利,
施工也方便。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
6.2.2.2梁、板的受力特点及计算简图
部分受拉区混凝土被挖去的大的双向板, 可按照一般的双向板计算。(很少) 当区格数大于5*5格,且肋间距不大于 1.25m时按中点集中荷载作用时两向板 带绕度相等的原则计算。 当区格数少于5*5格或肋间距大于1.25m 时,可简化为平面交叉梁系模型,采用 “荷载分配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