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讲话稿.doc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讲话稿.doc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讲话稿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篇1各位家长: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谈两个话题1、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2、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一、让爷爷奶奶带孩子。

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

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

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

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

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遗传不好。

包括智力,个性种种。

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

实在是你的问题太多。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

喜欢互斗。

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

整个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

否则我们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

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

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

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

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

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

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

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

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

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

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

很多父母小孩认为越用功越好。

一切面向考试,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

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考大学,二是找好工作。

目标订清楚了。

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事实摆在面前。

很多大学生或者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认为早起很好。

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

每天睡不足8小时。

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

睡不足会影响发育。

脑力会减退。

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七、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务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务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

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

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

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

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

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

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

八、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

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

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

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考试。

实在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

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

九、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

很多人以为疼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

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

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

这简直荒谬。

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

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

让孩子心服口服。

十、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我们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

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

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

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

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它直接关乎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为人父母,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家教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四应和四忌:应言传身教忌单纯说教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以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质,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应合理引导忌过分溺爱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就是好的,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设计好的模式发展,稍有不从,就对孩子严加管教,其结果并未遂人愿。

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用俗话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是严格中包含宽容,宽容中渗透着严格,在为孩子创造好必要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应培养好习惯忌随心所欲应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晚上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9点以前必须上床睡觉等等。

而且教育孩子随时整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逐步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

还要引导鼓励孩子主动与班里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玩时互相谦让。

让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愿意配合老师做事。

对孩子习惯方面的培养,最好采用家长以身作则、游戏、娱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在不刻意、不强迫的环境中养成必要的行为习惯。

培养习惯要坚持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应正视优缺点忌厚此薄彼发现错误,忌大加斥责、吓唬;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许多家长总习惯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地批评、指责。

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要告诫孩子下不为例,却没料到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进取心,使孩子产生消极逆反心理。

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时,明知只会失败,但仍应鼓励孩子试试看,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肯定、鼓励。

各位家长,教育好学生是我们老师的承诺。

我们学校、老师有责任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好学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篇2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

今天就寄放教育与大家一起探讨。

渴望儿女成才,下下父母同心。

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更高,对家庭教育更为重视。

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开始的。

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仿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这种教育又称之为"生命的教育",无数杰出的人才都是在这种教育下迈出了成才的第一步。

"举例"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中学生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徐申杰的家教事例李申杰:南京人家庭背景:贫困工人家庭。

母亲初中文化、父亲是驾驶员。

家教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家风、做人教育。

16年前(1981年)李申杰出生时正值猴年农历新年,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请舅舅给取名:申杰,希望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俊杰;16年后,李申杰不负众望,1996年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参赛队员,从匈牙利布达佩斯捧回了第8届中学生国际信息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和李申杰家相熟人都说,李申杰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他既无家学渊源又无优裕的生活学习条件,电脑也只学了短短的5年。

李申杰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1、妈妈只有初中文化,可说的句句在理。

幼时的李申杰跟所有的孩子一样在妈妈的怀里学数学,学认字,所不同的是吃零食、买玩具相比,他对到书店买书有着深厚的兴趣。

李申杰的母亲是一校办厂的普通女工,10年动乱耽误了她的学业。

看着儿子对书挚爱,她深感欣慰,每个月她都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从很少的家用中挤出一部分钱为申杰买书。

在这个普通家庭里,油漆斑驳的家具中最显眼的就是摆满书籍的书橱。

"老师比妈亲,妈只能给你吃穿是老师给你知识,让你长大后有出息。

爸妈文化都不高,不能辅导你,你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仔细听,不能浪费时间。

"上小学时,妈妈常常这样叮嘱小申杰。

(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好!)李申杰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学五年级时,李申杰被推荐到南京鼓楼区少年电脑班学习,只学了半年就在市里电脑比赛中获第一名,小学毕业又被保送到省重点中学南京金陵中学。

接二连三的荣誉使年仅12岁的少年有的飘飘然,这时母亲的话又像警钟一样在他耳边敲响:"杰杰,你被保送重点,是因为你在电脑方面有特长,真要考的话你不一定考上。

记住,不管是兔子还是乌龟,谦虚谨慎才能去得最终的胜利。

"头脑冷静下来的李申杰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在之后的20多次省市电脑、数学大赛中不断得奖。

(既肯定孩子的成长,又提醒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客观中看,这样教育批评孩子才能接受。

) "英语学不好,国外先进技术就学不到,语文学不好,以后连论文也写不出来,那光学电脑有啥用?"母亲文化不高,申杰觉的句句有理。

于是,在钻研电脑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茅。

2、学习和作人都要像爸爸开车一样认真,仔细。

李申杰的父亲是公交车驾驶员,几十年一直是节油标兵,年年当先进,即使是单位效益不好时,他开的车也从来没马虎过。

只有初中文化的父亲在学习上不可能给申杰多少辅导,可他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作风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申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