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总分:100.05,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18.00)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 )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注释] 本题中的观点表明意识最终来自于物质的存在,意识的内容和对象仍然是客观物质,因而是一种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因此,正确选项为A。

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惟一的√B.人们关于同一个客观对象的意识必然是惟一的C.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D.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将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注释]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物质的主观映象,它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能力、力。

式、水平的差异,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很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认识;这恰好体现了意识本身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如果夸大意识的主观性,否认其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反之,如果夸大意识的客观内容,而否认它的主观形式就会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A。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D.正确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注释] A、B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C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章义物质观的特点,把原子这种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当作物质本身,D则是列宁物质定义的特点,从万事万物多样性的存在中概括出了最高的统一性一客观实在性,提出了科学的物质定义。

因此,正确选项为D。

4.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 ( )A.世界有统一性√B.思维可以认识存在C.世界是可知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注释] 一元论是指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学说,也就是承认世界有统一性的学说。

一元论既有唯物主义的又有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一元论中既有可知论的一元论,又有不可知论的一元论,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是既有辩证法的,又有形而上学的。

因此,正确选项为A。

5.时空会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的变化以及物质形态的改变而改变,这表明 ( )A.时空的客观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具体事物的时空特性是可以变化的√C.人们的主观感觉也会影响时空的特性D.时空和物质运动都是可以变化的,没有确定性[注释] 本题中的说法正是时空相对性的含义,它表明了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以变化的,但不能说明时空的客观性会改变,因此,正确选项为B。

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C.社会实践√D.必要的物质手段和条件[注释] 实践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因此,正确选项为C。

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空特性D.可知性[注释]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和最高共性,D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特点。

因此,正确选项为B。

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注释] 本命题中的观点表明人类的意识所具有的感觉的反映特性与其他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反应特性有内在的联系,也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历史是从更低等的生物甚至是无机物中发展而来的,因而无机物也具有类似人类感觉的反映特性,因而命题中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意识发展变化的辩证法。

因而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时观点。

因此,正确选项为C。

9.人类意识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共同具有的反射活动的形式是 ( )A.无条件反射√B.一切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一切反射活动[注释] 高等动物神经中枢的活动往往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反射又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种,在条件反射中根据神经中枢活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其中对实物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射的方式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射的方式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五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所特有的。

因此,正确选项为A。

10.下面关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践的主体仅仅指人,不包括自然界√B.实践的主体既包括各种人,也包括自然界C.实践的客体仅仅指人,不包括自然界D.实践的客体仅仅自然界,不包括人[注释] 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必然包括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大要素。

实践的主体仅仅指人,不包括自然界,因为只有人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对象;实践的客体既包括人,也包括自然界。

它们都可以成为被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因此,正确选项为A。

11.恩格斯认为:“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充分说明了 (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注释] 恩格斯这句活充分表明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只叮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2.自在世界与人类贬界的关系是 ( )A.物质与精神的关系B.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的关系√C.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D.客体与主体的关系[注释] 自在世界是指人尚未认识或改造的客观世界,人类世界则是指人类生活其中并通过实践已经认识和改造的世界,也可以简单地看成已知的世界。

因此,正确选项为B。

13.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 )A.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从一开始起就是社会的产物√[注释] 人类意识的产生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而且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在整个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本身也来自于劳动过程的需要。

因此,正确选项为D。

14.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矛盾分析法B.科学的实践观C.一切从实际出发√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释]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把握和认识来为基础,通过实践达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目的。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5.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

”这一命题 (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D.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注释] 本题中的观点表明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运动的物体在每一个瞬间不叮能只在一个地方,而不在别的地方,否则它只能永远保持静止。

因此我们只能说,对运动的物体而言,在每一个瞬间,它们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别的地方。

因此,该命题的观点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

因此,正确选项为B。

16.有人认为:既然物质和能量能够相互转化,那么能量在—定条件下可以是—种脱离物质的纯悴运动。

这种观点 ( )A.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B.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C.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D.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注释] 这是一种“唯能论”的错误,认为能量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实际上是把能量看成一种脱离物质的神秘精神力量,因而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7.人类所发现的狼孩和豹孩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 ( )A.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惟一前提B.人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C.脱离了社会,意识便不能正常产生√D.动物的意识和人类的意识分属于不同种类的意识形式[注释] 人类的意识既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对物质的反映,没有人脑,仅有实践,或者仅有人脑,没有实践,人类的意识都不能正常发生。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可能成为意识的源泉。

狼孩和豹孩的例子恰好说明了仅仅有人脑,而没有社会实践活动,不接触客观对象,意识照样不会产生。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8.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政治实践[注释]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在这三种基本形式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

因此,正确选项为A。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6,分数:72.00)19.下列关于人类语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人类的意识对语言的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B.语言与现实客观世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C.人类对语言的反射属于感性认识活动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注释] 人类对于语言的认识需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形式才能进行,语言信号也不属于实物信号,因此人类意识对语言的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表达人类思维内容的一种物质外壳,它与现实物质世界也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0.在自然科学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能够从事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本质是 ( )A.物质实践活动B.数据处理的认识活动√C.人的主观精神活动√D.数据处理的物质活动[注释] 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本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通过物质形式来体现人的主观意识能力。

因此,正确选项为BC。

2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离子和场√B.生产关系√C.人的阶级属性√D.经济基础√[注释] 物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1)粒子和场;(2)宏观的物体;(3)客观的关系;(4)客观的属性。

经济基础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

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22.恩格斯认为:“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这表明 ( )A.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B.高级运动形式可以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C.高级运动形式包括了低级运动形式√D.思维运动不能完全还原为原子分子的运动√[注释] 恩格斯的话表明即使我们能用物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来努力探索作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而存在的人的思维的运动规律,但是我们也不可能达到把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思维的、精神的运动完全还原为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运动形式。

可见,高级运动形式不可能被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

因此,下确选项为ACD。

23.二元论的特点有 ( )A.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B.最终仍然属于唯心主义√C.认为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D.否认了世界的变化发展[注释] 二元论承认世界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本原构成的,即物质和精神,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但它不一定会否认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