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专题整合提升课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专题整合提升课
栏目 导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指以分封的诸侯国名作 为姓氏的一 种方法,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封制被废除,这种现象也不复 存在,答案选B。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 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达到顶峰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 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 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 官员 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 治所取代。
3.思想文化: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 书坑儒”到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 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文学方面,汉 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 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 是主要标志。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千年后复苏,成为西 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孟子提出的道德规 范未关注理性,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通过传授知识、 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孟子主张遵守仁爱、忠 信、礼仪并勤学以增长见识等伦理规范,可见苏格拉底和孟 子都注重提升人的修养,故B项正确;孟子的道德规范与注 重智慧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和孟子的主张都与 强调等级无关,故D项错误。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整合提升课
链接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 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有: 1.政治:诸侯争霸和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 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 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解析:司马迁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的思想来源于道 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家和道家不同学派间互相 融会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 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道家学说在汉初最 为流 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 实现大 一统,故 D 项错误。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司马迁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的思想来源于道 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家和道家不同学派间互相 融会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 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道家学说在汉初最 为流 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 实现大 一统,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解析:抓住材料提供信息与“直接原因”分析,生产工具的差 异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 是秦朝能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秦朝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实现权力集中,有利于调动人力、物力兴建大 型工程,而西周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大,中央政府权力小, 无法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故B项正确;社会 观念的差异与能否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无直接 关系,故C项错误;经济形态的差异应该是根本原因,不是 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 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 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 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故B项错误;统治者招贤纳士是 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 误;D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故排除。
关联 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
社会 环境
诸子百家思想
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兼并战争频繁
智者学派思想
生活在城邦奴隶制民主政 治发展的顶峰时期
产生 社会变革,统治阶级需要 工商业发展,公民的社会
原因 人才地位提高思 特点地位百家争鸣,强调为统治阶 级服务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的基础;法家和儒家先后 独尊,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知识通关] 1.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 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此时的科 技、文学、艺术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链接二 秦汉时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中 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 义中 央集 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 袭,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 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 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主题一 周代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 [热点综述]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 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这 也是当今政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历史借鉴。高考非常重视对古代 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背景、特征、影响及与世界史相关知识联 系等问题的考查,暗含对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 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