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诊治ppt课件
9
解剖示意图
Ⅰ型 Ⅱ型 Ⅲ型 DeBakey
10
11
Stanford分 型
StanfordA和B型
A型 不论起源,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 为A型
B型 未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为B型
12
13
病程分类
急性期
起病2周以内为急性期
慢性期
起病超过2月为慢性期
亚急性期
主动脉夹层 2周~2月以内
17
疼痛
74%~90%的急性AD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 剧烈“撕裂样”或“刀割样”胸痛 ,持续不 缓解 ,与急性心肌梗塞时胸痛呈进行性加重 不同,AD的疼痛往往有迁移的特征 ,提示夹层 进展的途径。病人往往不能忍受,大汗淋漓,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心 肌梗死。
疼痛的位置反映了主动脉的受累部位
24
严重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衰竭
常见于Ⅲ型AD ,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变累及肾动脉或血肿压迫肾动脉引起肾动 脉狭窄 ,造成急性肾衰竭
临床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衰竭
25
呼吸系统:破入胸腔引起胸腔积血,多见于左侧。 泌尿系统:夹层累及肾动脉时可出现腰痛或肋脊 角处疼痛,肾区可有包块。 消化系统:累及腹主动脉及其大分支可有类急腹 症表现。夹层压迫食管、纵隔或迷走神经可出现 吞咽困难。病人可有腹痛,呕吐,呕血及便血。
临床易误诊为心包炎
22
周围动脉阻塞征象,动脉搏动消失或强 弱不等,四肢血压不对称。
23
神经系统病变 神志异常、昏迷、 偏瘫、截瘫及抽大小便障
碍等 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发病机制
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受累可发生脑血管 意外
夹层动脉瘤的夹层阻断了主动脉进入脑脊 髓的直接分支开口 ,或夹层动脉瘤内血肿延 伸至主动脉重要分支 ,引起分支口狭窄、闭 塞而致脑脊髓一过性脑缺血以及梗塞。
26
其它罕见的临床表现
声音嘶哑 上呼吸道阻塞 吞咽困难 咳血或呕血等
27
影像学诊断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AD的诊断帮助不大 ,胸 部平片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目前可用于此的诊断方法包括
主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磁共振 (MRI) 经胸或经食管的超声心动图(UCG) 血管内超声。
33
34
35
经胸腔UCG或经食管TEE
经胸腔超声心动图敏感性仅为 59%~85%,特 异性为77% 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目前认为,TEE是一项能在急诊室完成的快速、准确、 简便的诊断方法 ,且能为心血管外科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对评估AD是一项易行且成功率高的诊断技术
14
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第一个24小时内每小时 死亡约1%,半数以上一周内死亡;约70%二周内 死亡;约90%一年内死亡。可见该病为心血管疾 病中致命的急诊之一
15
慢性患者可因主动脉远端再破入内膜形成双 通道主动脉,因而症状缓解,或因夹层血肿 凝固、纤维化而自行愈合。
16
临床表现
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 疼痛 出血症状 缺血症状 压迫症状 心功能不全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18休克 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精神 紧张或晕厥,四肢末端湿冷,但血压多 能维持高血压范围或略有下降。
19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突发主动脉反流 是A型AD常见并发症 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系夹层引起瓣环扩
大或瓣叶受累 ,或撕裂的内膜片突入左室流 出道所致 易误诊为其他病因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28
主动脉造影
突出优点
是确诊AD首要、准 确、可靠的诊断方 法 ,早期报道其敏感 性和特异性为 88% 和95%
缺点
属于有创性检查 ,有 潜在危险性 ,且准备 及操作费时 ,已少用 于急诊
29
30
A
B
31
内膜撕裂
32
CT、MRI检查
CT:其诊断AD敏感性为83%~94%,特异性 为87%~100% MRI: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9 8%,目前被 认为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分离的金标准
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约占 70%~ 9 0% 主动脉中层病变:Marfan综合征、Ehlers Danlos综
合征 内膜撕裂: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狭窄 壁中血肿蔓延 妊娠,主动脉炎,创伤等
5
血液的流变学发生改变 血管结构改变 血液成分变化 血管壁损伤 血管内压力改变
6
7
病理分型
主动脉夹层的 诊断和治疗
1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 血液撕裂主动脉内膜,从破口 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 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 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 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 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 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
夹层。
2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 )系危重 急诊,死亡率高,如不处理约3%猝死, 两天内死亡约占37%-50%,甚至72%, 一周内60%-70%,一年内91%死亡。因 此要求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分类方法
对受累主动脉的部位及范围进行定义
DeBakey法的Ⅰ、Ⅱ、Ⅲ型 Stanford法A和B型 解剖分类法
根据病程分类
8
DeBakey分 型
DeBakey Ⅰ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 ,累及主 动脉弓或以远 Ⅱ型夹层仅累及升主动脉 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 ,并向远端扩展 , 罕有逆行累及主动脉弓
3
发病率
AD的平均年发病率为 0.5~1/10万人口,在 美国每年至少发病 2000例
AD最常发生在 50~7 0岁的男性,男女性别 比约 3∶1, 40岁以下的比较罕见 ,此时应除 外有家族史者及马凡综合征或先天性心脏病 等。 40岁以下的AD患者 50%发生于妊娠 妇女
4
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 任何 破坏中层弹性或肌肉成分完整性的疾病进程或 其他条件都能使主动脉易患夹层分离。 主要易患因素
20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开口受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以 右冠多见
这种情况可能掩盖AD的诊断,如进行溶栓治 疗会引起严重后果,早期死亡率高达71% , 因此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特殊情况。急 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梗塞的患者,在进行 溶栓或抗凝治疗前,首先要除外AD
21
心包填塞
积液可由病变主动脉周围炎性渗出反应引起 , 也可由于AD短暂破裂或渗漏造成心包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