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写准,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有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内容、富有童趣的练习,大大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教材还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分别是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视觉空间智慧、肢体运作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
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结合教科书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一)轻松学习,体验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纯拼音教学是抽象的、枯燥的。
长达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枯燥无味,很不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
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
^ 口:“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ooo ”。
当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讲到“b ”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 ”。
学到声母P”时,问“你准备怎么记住p的样子呀?”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编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
”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mmm ”,“椰子彳上椰子多,左i右e ie ie ie ”,“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 an a n c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除此以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发挥想象编造故事,吸引学生。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时,也可以编故事穿插。
如:“小i的妈妈是大y,它们生活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i yi yi ”“小J的爸爸是大w,他们住在屋子里,整体认读音节wu wu wu ”,“小u没有爸爸和妈妈,去掉两点和大y在一起,整体认读音节yu yu yu "。
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二)课件展现,图音结合,色彩记忆。
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展现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进行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看图说话时,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如教学单韵母u:图上画着条翘着尾巴的大红鲤鱼在吐泡泡。
出示投影片学生仔细观察。
这田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它跟单韵母u有什么相似点?学生仔细观察后便可得出答案:单韵母u的发音和鲤鱼的“鱼”第一声相同。
翘着尾巴的大红鲤鱼的身子就像单韵母u,红鲤鱼吹泡泡就像是u上的两个小点。
学会比较,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的基础。
采用不同颜色制作图片、幻灯片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如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黑色代表韵母。
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巧创儿歌,记忆拼音。
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的特点。
学龄儿童特别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
若把它与记字形联系起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
如“马蹄印儿ddd ”“右上半圆pp ”“伞柄朝下tt ” 9字加弯ggg ”等。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
(四)结合游戏、娱乐来进行拼音的教学,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洛克语)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
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
不过这个"找朋友"可以找不少名堂。
可以复韵母找朋友(如:a n —个学生拿a,另一个学生拿n);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也可以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还可以图文找朋友(如:“转笔刀”,一人拿图片,另一人拿相对的拼音词语名称)。
形式多样,灵活实用。
除了“找朋友”,还有“摘苹果”比赛。
在“苹果”后面写上音节,进行拼读比赛。
还可以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
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 1.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2.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3.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在教o”这个单的韵母的形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肢体动作来展示o的样子? ”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 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起来轻松愉快。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个载体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
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我们只有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
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铺路。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一)关注发展规律,形成扎实的识字基础。
1、学好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只是汉语的音标。
它本身并非语言符号,学汉语拼音不应成为目的,目的是会读字音。
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了不认识的汉字,能借助于汉语拼音掌握字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就完成了。
儿童一入学,最渴望的是以字形为凭借进入汉字阅读。
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学习汉语拼音,是有悖学习心理的。
所以,课程标准削减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降低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
如果将汉语拼音学习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学会拼读音节”,目的仅在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不要拔高学习要求,够用即可;同时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主动性,维持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汉语拼音学习的实用性,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情境,予以强烈的刺激。
形象性是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汉字就如一幅图画,其会意、象形、指事、形声又与儿童的生活常识和形象思维相适应,这就有利于借助于多种媒体创设生动的识字情境,突现汉字形体的美、字理的趣和字音的多变。
只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才能留下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
这就需要我们以教材为凭借,创造性使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创设能充分展示汉字形体美、音韵美、字理趣的情境。
3、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
已有的汉语语境给学生以丰厚的汉字经验,这是识字教学的巨大财富。
如果承认学习是学生经验不断丰厚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已有汉字经验的调动。
所学的汉字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过,或某个部件是学生熟悉的,具体到字音与字义更是耳熟能详的。
我们不能另起炉灶,而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经验,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拙为趣。
4、在运用中复现巩固。
有了汉语拼音这个够用即可的拐棍,以生动形象的识字情境给学生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又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予以内化,识字教学是否可以完成了?不是的,还需要在实践运用中通过不断复现予以巩固、扩展、深化,最终达到灵活自由地存取。
学生言语实践中出现的错别字、误读音,往往是一些学过的生字,证明识字不是一次完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让学生多次认识,多次学习。
复现是最好的巩固方法,运用是最终完成识字的必由之路。
(二)关注情感体验,培育自主识字的动力。
1、突现汉字图画美的特质,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学习材料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第一要素。
如果说汉字形体的繁杂是识字的最大障碍,那么,汉字固有的图画美、意境美又是识字的最大优势。
繁杂只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构成障碍,对汉语环境下成长的中国儿童算不了什么。
图画美、意境美、理趣美的优势是外国人难以理解的,而对中国儿童却一点就通,一拨就能心领神会。
当教学充分展示、禾U用了这些例子,识字兴趣必将盎然,汉字情感必然纯正。
所以,在识字中要展示汉字的图画美,阐释汉字的意境美,揭示汉字的理趣美,更要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图画美,感受汉字的意境美,参悟汉字的理趣美,逐步形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在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读帖),拷贝汉字的形体美(描红),表现汉字的形体美(写字)。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深厚宽广的汉字功底,既能参悟字理,又能表现字形。
2、以成功的体验,确立学生识字的自信。
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是维持、强化学习动机、内驱力的关键要素。
学生感兴趣的事很多,但往往只限于兴趣,难以形成自信,如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体验,甚至于最终失去兴趣。
兴趣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兴趣只限于有趣时候。
只有学生能快乐地识字,成功地识字,才能有识字的自信。
识字失败可能因为负担过重,难以承受;也可能由于方法机械,缺乏个性。
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识写分开”,低年级“多识少写”的原则,不要任意拔高要求。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让学生感到识字的快乐;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识字,让学生感到识字的乐趣;给学生创造运用汉字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识字的有用和自豪感。
轻松的、快乐的、有用的识字过程,必能使学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一轮识字活动。
(三)关注习惯养成,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内识字是有序的,但识字还有无序的一面,那就是课内外随机、自主的识字。
如果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识字,那识字将是高效的。
主动识字的习惯也需要严格训练。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见一个字识一个字,不放过一个生字,还要让学生见一思十,识一个字想想与之相类的还有哪些字。
当识字成为一种习惯,识字教学的目标才算真正完成了,或者说有了一定的高度。
2、学习独立识字的技能。
如果所有的字都需要别人来教,那识字必将是有限的、低效的、缺乏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