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测试题1一、选择题:以下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③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3.与其他地区比,地区Ⅳ分布最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7.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A.干旱地区B.半干旱地区C.湿润地区D.半湿润地区8﹒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9.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10.“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11.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C.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1990-1995年)图(图中“风雹”包括大风、龙卷风、雹灾等灾种)回答12-13两题 12.以上灾害中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是A .洪涝B .火山爆发C .地震D .干旱 13.以下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由自然作用造成的是 A .地震B .过量采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A B C DC.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14.大多数地震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火山活动B.地质构造 C.外力作用D.褶皱形态15.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A.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与破坏植被、不适当地开挖无关B.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一定与地震的发生有关C.一种原发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D.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2001年冬季,黄河乌海段发生决堤现象,回答16~17题。
16.黄河乌海段发生决堤的原因是A.黄河流域暴雨成灾 B.台风过境普降大雨C.发生凌汛现象 D.大堤多年失修17.防治此类决堤现象发生的现行的措施是A.飞机轰炸B.跨流域调水 C.修水库D.加固大堤1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⑤D.①③⑤19.各种自然灾害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因为A.各自然灾害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内B.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环境不同C.是各自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主要取决于发生区域内自然环境因素20.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A.粘虫B.松毛虫 C.蝗虫D.稻螟21.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22.“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指A.森林雷灾B.乱砍滥伐 C.森林虫灾D.毁林开荒23.关于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主要用于灾害信息的空间定位B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C遥感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空间分析方面具有优势D地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又可以对灾害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24.棉铃虫重灾区主要分布于A .东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华北平原D .云贵高原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6.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据此回答27~30题。
27.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A .洪涝灾害B .干旱灾害C .滑坡和泥石流D .蝗灾 28.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 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 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③D .③④ 29.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A .寒冷干燥天气B .高温多雨天气C .干热风天气D .晴朗温暖天气30.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天气的大气活动有A .台风B .龙卷风C .海啸D .寒潮 31、图5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 .主要发生在夏季B .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C .与月均温有关D .与月均最低气温无关32、某日,上海受台风影响,其风向是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大约位于上海的( )A .东部B .西部C .南部D .北部图5气温1998年6月长江流域发生连续暴雨,干流连续6次出现了大洪峰和高水位。
回答33、34题。
33、造成连续暴雨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长江流域B 锋面活动持续停留在长江流域C 台风影响造成连续暴雨D 我国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连续的暴雨很正常34、造成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人为原因是()①流域内普降暴雨②上游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下降③下游围湖造田,行洪区被农田和建筑占据④下游入海口处挖沙、采沙现象严重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Ⅱ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
表滑坡数与当日降雨量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多选)(填入字母代号)。
原因是什么?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________雨的关系最为密切。
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
2.(2011·浙江自选)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2)图乙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7月 C.9~10月 D.10~11月(3)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3.(2011·济宁模拟)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测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 ACCDC DAACB CCABC CCCCC DBABA BABB 1.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叠加区的分布由图可以读取,成因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及人类诱发有关。
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暴雨的影响最大,滑坡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降水多是重要条件,因此降水多的地区和时段滑坡发生几率大。
答案:(1)BCE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暴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
2.解析:(1)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读图可知8月前后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
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2)由题干知图乙中台风的移动路径为西北移。
再读图甲,知6~8月台风移动路径为西北移为主。
故选择B。
(3)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3.解析: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