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专业代码:580402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就业面向:
毕业生可到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厂及汽车改装厂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工、维修顾问、备件管理、汽车销售等岗位的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和汽车制造与维修服务产业升级调整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的,掌握先进汽车维修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的拆装、汽车调试、测试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汽车构造及先进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工艺知识;
(2)掌握汽车维修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具有汽车检测、维修以及汽车营销、售后服务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学会汽车理论及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汽车的维修和保养;
(2)具备学习汽车新技术和继续发展的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诊断维修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

3.素质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有社会公德,身体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体
能和精力;
(2)具有产品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工作规范,具有6S意识;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全局观念。

职业证书
汽车中级维修工证(必取)、汽车驾驶证(选取)、汽车营销员初级证(选取)
汽车保险员初级证(选取)、汽车高级维修工证(选取)
注:“必取”的证书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必须拿到,“选取”的证书为学生自由考取。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简介
一、课程体系
通过对企业的汽车检修、生产工作过程及岗位职责的分析,确定了工作项目(工作领域)及其任务设置和技能要求。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和教学规律,对工作领域进行整合与设计,确定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拓展课等,构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集合(学习领域课程)。

在考虑社会、经济、企业发展需要和个人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构建了综合素质课与综合拓展课程集合。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表1课程简介
三、教学进程安排
1专业教学进程与时间分配表
表2教学进程表
注:△ 入学、毕业教育,☆ 军训,口课堂教学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实习,♦顶岗实习,:复习考试,◎ 项目教学综合实训,= 假期。

另注: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时进行,合计毕业设计时间为3周即可。

表3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注:第5学期3周毕业设计在8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

2、课程教学进程计划及学时分配
表4课程教学进程计划与学时分配表
说明:1、各学期教学周数为课堂教学周数;2、理实一体课程将理论和实践两个单元格合并,里面写“理实”
3、实训实习安排
表5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计划表
注:教学进程表、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课程教学计划与学时分配表和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表汇总到专业教学计划表上。

4、教学学时比例统计
表6教学总学时分配一览表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配备标准:按一个年级一个教学班,每个班级40名学生,三个年级共120名学生数,专业至少需配备教师6〜7名,专业师生达到20:1左右。

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双师”素质教师不低于50%兼职
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课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不低于10%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课程学时
数比例应不低于专业课时的30%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表8金工实训车间
主要配置设备实训内容
1. 卧式普通车床18台
2. 立式升降台铳床4台
3. 卧式万能升降台铳床4台
4. 万能外圆磨床1台
5. 锯床1台
6. 砂轮机10台普通机床的操作培训
7.钳工工作台24台钳工技术培训
8.虎钳50台车工技术培训
9. 平面磨床10台
10. 工具麿1台
11. 液压刨床1台
12. 摇臂钻1台
13. 台式钻床4台
表9 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
主要配置设备实训内容
1 •汽车电喷发动机解剖运行台 1 台
2 •柴油发动机解剖运行台1台
3 •发动机供给、起动、点火、润滑、冷却系统示教板
4 •汽油发动机翻转台架8 台
5.柴油发动机翻转台架 1 台
6.汽油发动机翻转台架8 台
汽油电喷发动机维修技能培训
7 •柴油发动机翻转台架 1 台
柴油发动机维修技能培训
8.气缸上止点测量仪 2 支
发动机各个系统(冷却系、润滑系等)项目课程实境教学
9.可操作机械零件示教板1台
10.120件工具组套10 套
11.喷油嘴成套解剖模型
12.喷油泵成套解剖模型
13.液压制动总成成套解剖模型
14.空气流量计成套解剖模型
15.动力转向器成套解剖模型
16.帕萨特B5发动机电控系统网络版理实一体化示教板1台
17.丰田卡罗拉发动机电控系统网络版理实一体化示教板1台
18.双通道汽车示波仪10 套
19.汽油直喷系统示教板 1 台
20.别克君威3.0发动机实训台1台
21.康明斯共轨柴油发动机实训台1台
22.解码器 6 套
23.3D定位仪1 套
24.四轮定位专用举升机(四柱)发动机检测实训
25.标准版综合智能诊断仪 1 套发动机电控系统实训
26.尾气分析仪底盘拆装实训
27.喷油器清洗实训台汽车电气综合实训
28.发动机润油系统免拆卸清洗机整车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
29.燃油免拆清洗机变速器拆装实训
30.自动变速度箱换油机中高级汽车维修工证书培训与考核
31.抽油机2项目课程实境教学
32.润滑油加注机汽车综合技能鉴定强化培训
33.润滑脂加注机
34.汽柴油气缸CO2世漏检测仪
35.制冷剂回收加注机
36.轮胎拆装机
37.轮胎平衡机
38.常见车型手动、自动变速器解剖及运行台
39.汽车底盘综合实训台 1 台
40.大众迈腾、别克林荫大道、丰田卡罗拉等整车6辆
41. 全车电器(迈腾、卡罗拉、帕萨特)
42. 音响系统、GPS系统、倒车雷达系统
发动机拆装实训
43. 中控防盗系统
44. 随动转向系统
2、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行业,与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

同时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走校企合作之路。

如与华泰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精恒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中兴特种车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及订单式培养协议,提供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支援支持和保障。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职业技能课程教材要求
针对目前高职教材特别是能反映岗位技术要求的职业技能课程教材比较缺乏的实际情
况,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第一,选用现有高职教材。

优先选用国家、省部级优秀教材;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国家高职院校重点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等;尽量选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

第二,专业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编写校本教材。

2、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其他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针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两个基本问题展开,按照“岗位一工作任务一
工作过程一职业能力与素质一课程一课程考核一实习实训”的思路顺序进行。

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使教、学、做有机融合。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等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与生产实际对接。

2、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将原有的课程合并或作适当调整,突出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实用、有效”,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以“项目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增强学生能力。

建议以下两点教学组织形式:其一教学组织形式为学徒制,学徒制以模仿、实践和引导为主要教学方法,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个性、强调引导;其二改进传统的教师少、个体多、班级规模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评价模式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素质评价、知识评价、能力(技能)评价并重。

2、考核模式
结合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把知识评分标准与能力检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个人优势和特长注重评价的发展性;结合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社会生活的要求,注重实习实训考评。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学生可通过专升本形式接受本科专业学习,或通过攻读成人本科、自考本科的形式接受本科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学习,也可通过社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