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的分类和命名
CH3CH2OCH2CH3
2CH3CH2OCH3CH2 + RMgX
•沸点 醚的沸点较低:乙醚和正丁醇的沸点分别为34.5℃和
117.3℃。原因: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溶解性 醚有水溶性,如乙醚和正丁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均约为 8g/100g水原因: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 可与水混溶
O
•溶剂性 醚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常用作溶
剂的醚有: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
C 2H 5OC3 H )2 C (C 3O H H C 2CH H2=C 6 C H 5O H 2H C 5 C 2H 5O2H C 5 C 6H 5O6H C 5 乙基异丙 甲基 基醚 烯苯 丙乙 基 ( 醚 二)乙 二( 苯
•复杂的醚 系统命名法:取碳链最长的烃基作为母体,以烃氧基
(RO﹣)作为取代基:
,’二甲氧基乙醚 -OCH2O- 甲二氧基 -OCH2CH2O-
C6H5CH2-O-
•环醚 称为环氧某烃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
C3H CH2 CH C2H CH 2 CH
O
Cl O
O
OO
环氧丙烷 3 (-氯 简-称 1,环 2-氧 环氯 氧1 ( 丙 丙 ,4四 烷 烷 -环 氢 )氧 呋丁 1 ( 喃 ,4 烷 二 ) -二 噁氧 烷六 )
15.6.12 醚的化学性质 •概况
——醚键很稳定(小环醚除外)。一般与碱、氧化剂、还原剂都不 作用。故有机反应常用醚作溶剂 ——常温下醚与金属钠也不起反应,因而可用钠干燥醚 ——醚有碱性,遇酸可形成钅羊 盐,甚至醚键断裂 ——简单的环醚性质活泼
1. 钅羊 盐的生成
•原理 醚中的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是路易斯弱碱(pKb=17.5),
能与强酸(浓盐酸、浓硫酸等)作用生成钅羊盐溶于浓的强酸
R ....OˊR 2S+O4 H
[R H .. Oˊ+R ]-4 HSO
•性质和应用 钅羊盐是弱碱强酸盐,不稳定,遇水很快分解为
原来的醚——从烷烃或卤代烃混合物中分离醚
•说明 醚与某些路易斯碱酸(BF3、AlCl3、RMgX)可形成配
合物
R ....OˊR +3 BF RRˊO B3F
CH3
——环醚(烃基与氧原子连接成环)
C H 2--C H 2
——硫醚:硫原子置换氧原子与两个烃基相连:COH3-S-CH3
2. 醚的命名
•简单的醚 习惯命名法:在醚前冠以两个烃基的名称
——混醚:次序规则中较优的烃基放在后面;芳醚:芳基在前 ——单醚:“二”字和“基”字可省略(芳醚和不饱和醚保留 “二”字)
•芳醚的制备 见15.6.8 (3)酚醚的生成
•概况
——酚也可成醚。但酚分子中p﹣π共轭效应使C—O键较牢固,酚 醚不能通过酚分子间脱水制备,常用酚盐与较强的烷基化试剂( 碘甲烷或硫酸二甲酯等)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制得:
ON +a 3O CS H 2OOC 3 H
OC 3 H + 3OC S 2O H ONa
二芳基醚可由酚钠与芳卤在铜催化下加热制得:
ONa+
Br2C 10u℃
O
+
二苯醚
NaBr
•乙烯基醚的制备
(复习)
炔烃比烯烃不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但与含活泼氢的亲核试剂 (如ROH、HCN、RCOOH等)却比烯烃较易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CH CH 3O+H152C00%H ℃ K~O1H6C0H ℃ 2=CH 2O CC H 3(H乙基乙烯基
•原理 醇钠或酚钠是强亲核试剂,与卤烷作用时,烷氧基按
SN2的机理取代卤烷的卤原子生成醚。与卤代烃反应可制备醚(单 醚和混醚,主要是混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ONa + ˊR X
RORˊ + NaX
•注意 制备具有叔烃基的混醚时,应使叔醇钠与伯卤代烷作用。
原因:叔卤代烃在醇钠的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反应
(C3)H 3CONa3C2+ H BrSN2 CH (C3)H 3CO2C C3H H + NaBr (C3)H 3CBr 3C +2H OC NE H 2 a C2H =C(3)C 2 H + 3CC 2H OH H +
CH 3CH 2CH 2CHCH2=C HH OC 2CHH 2CH 2CH 2OCH3CHHO CHO
OC3H
CH 3
OC3H
3-甲氧基-1-己4烯 -异丙氧基-1-丁 4-醇 羟基-2-甲氧
O
苯氧基苯
CH3OCH2CH2OCH2CH2OCH3 CH2=CH-CH2-O- (CH3)2CH-O- (CH3)2CH-CH2-O- CH3CH2CH(CH3)-O- (CH3)3C-O-
CH
O CH 3C+OOCH (2C H13H C 0℃ O2OZ ~)n25C0℃ H 2=CH O3(C醋 CH酸乙烯
乙基乙烯基醚和醋酸乙烯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来制造粘
合剂、涂料、增塑剂等。
15.6.11 醚的物理性质
•状态 除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外,多为挥发性高、易燃、易流
动的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小于1
•说明
——伯醇易进行此反应,仲醇次之,叔醇一般得到烯烃(有例外: 实验室中,在稀硫酸催化下,可用叔丁醇与过量乙醇反应制备乙基 叔丁基醚) ——此反应多生成单醚,因混醚不易分离 ——也可将醇的蒸气通过加热的氧化铝催化剂制醚:
2CH3CH2OHCH3CH2OCH2CH3
2. 威廉森合成法(Williamson synthesis of ether)
15.6.9 醚的分类和命名
1. 醚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醚是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都被烃基取代的生成物。
(C)—O—(C)键称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
•分类
——饱和醚和不饱和醚 CH3-O-CH2CH=CH2
——单醚 R=R’:CH3-O-CH3
——混醚 RR’:CH3-O-C2H5
O
O
——芳醚(至少有一个烃基为芳烃)
•注意 醚不仅自身有构造异构,而且与醇、酚是属于官能团
不同的构造异构体。例:同是C4H10O: CH3OCH2CH2CH3;CH3CH2OCH2CH3;CH3OCH(CH3)2 CH3CH2CH2CH2OH;(CH3)2CH2CH2OH;(CH3)3COH
15.6.10 醚的制法
1. 醇脱水
酸(浓硫酸、芳磺酸)催化及较低的温度( t<150℃,若t>170℃, 则成烯烃 )下,醇分子间脱水成单醚(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