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需求与供给一般原理1、需求和需求量有何区别,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需求法则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着需求法则的例处,你能够举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符合需求法则的商品吗3、供给和供给量有何区别,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4、供给法则为什么会存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商品不符合供给法则5、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均衡价格的条件是什么6、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面对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厂商实现收入最大化的价格决策有什么特点7、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8、用供求法则说明政府实行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原因、后果以及消除产品短缺和过剩的方法9、用供求法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产量的原因第二章、消费理论1、边际效用为什么是递减的,怎样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怎样理解消费者剩余3、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形成偏好的理性作了哪些假定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5、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6、怎样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需求曲线7、怎样用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恩格乐曲线8、怎样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理论解释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9、怎样从个人需求曲线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理论1、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有什么区别2、怎样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要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厂商应当如何确定生产的合理投入区4、作图说明在短期中,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牲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5、怎样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6、解释在长期中厂商扩大生产规模的最优路径7、怎样理解最小成本法则和替代法则8、解释规模收益递增和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第四章、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均衡1、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有什么区别,怎样利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2、怎样理解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何区别3、为什么会有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区别4、解释各种短期函数曲线的经济含义和相互联系5、长期总成本函数、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是怎样推导出来的6、为什么不同需求条件下收益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7、企业决策的准则为什么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8、为什么样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9、厂商在什么条件下应当停止经营第五章、市场理论1、简述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的特征2、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3、在完全竞争的商场结构中,厂商和待业的供给曲线是怎样推导出来的4、作图说明垄断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5、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为什么产品一旦具有差异性,竞争性的市场就会具有垄断的特征7、简述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8、为什么只要需求曲线是弯曲的,边际曲线是断开的,寡头垄断厂商就会采取稳定价格的策略,使价格具有刚性9、卡特尔是怎样确定产品的价格在成员厂商之间的分配的10、比较不同市场结构的效率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怎样得到的,它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3、在卖方垄断而买方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什么4、在买方垄断而卖方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什么5、简述劳动供给曲线的特征和均衡工资的决定6、简述土地供给的特征和地租的决定7、经济租金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8、简述资本供给曲线的特征和均衡利率的决定9、怎样用洛化茨曲线、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曲线说明一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1、满足一般均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2、在一个经济体中,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具备这一条件才能实现交换的一般均衡4、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具备这一条件才能实现生产的一般均衡5、帕累托最优的生产与交换是什么,为什么具备这一条件才能实现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6、为什么只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整个经济系统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才能实现7、怎样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第八章、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1、外部性是怎样产生的,它对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什么影响2、明晰产权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所起的作用3、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政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4、公共物品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在公共物品的生产领域市场机制是失灵的5、在公共物品的调节和供给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有哪些6、为什么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市场失灵7、怎样解决住处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8、垄断是怎样导致效率损失的9、简述政府对垄断的公共管制措施10、怎样正确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的经济作用,怎样理解政府失灵11、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市场失灵为什么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和国民收核算1、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2、在短期中,为什么增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可以增加国民收入而增加储蓄,税收和进口会减少国民收入3、怎样理解私人储蓄、投资、政府预算和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关系4、怎样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5、怎样用支出法和收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6、以GDP为核心核算一国国民收入存在哪些缺陷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1、用存货变动机制说明,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实际产出为什么总是趋向于均衡产出2、怎样理解在短期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原理,作图予以说明3、怎样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式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4、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政府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什么5、怎样理解乘数的作用,乘数扩张经济的条件是什么6、在政府实行平衡预算的条件下,增加政府支出为什么难以迅速扩张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赤字预算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是什么7、在税收随收入而变动的条件下,乘数的作用为什么会变小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1、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IS曲线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货币乘数作用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3、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什么,LM曲线是怎样推导出来的4、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解出IS—LM模型的方程5、为什么说经济只要运行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上,就可以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6、凯恩斯是如何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由此引申出来的政策结论是什么第十二章、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项目的关系是什么2、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是什么,确定适度官方储备资产要考虑哪些因素3、影响实际汇率的因素有哪些4、怎样计算购买力平价,为什么购买力平价只是决定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5、实际汇率对国际收支会产生什么影响6、净出口函数是怎样推导出来的7、在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是怎样决定的8、为什么只要运行在BP曲线上,国际收支总是平衡的9、简述一国经济内外部同时均衡的条件,如果经济运行偏离内外部均衡的点,宏观经济失衡会出现哪些状况,为什么第十三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2、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怎样运用这些工具干预宏观经济运行3、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适用什么样的经济条件4、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其效应如何5、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其效应如何6、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产生挤出效应7、阐述需求管理政策8、怎样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9、为什么说本币贬值是一种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第十四章、AD—AS模型1、总需求函数是怎样导出的,解释总需求函数的经济含义2、从总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看,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有哪些3、劳动市场的均衡与总供给曲线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5、斜率为正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什么政策含义6、怎样用AD—AS模型模拟经济波动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失业1、怎样计算通货膨胀率,和消费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计算通胀率有何不同2、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3、简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4、为什么说失业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5、奥肯法则提示了失业变动与产出波动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内在联系,你怎样看待这种联系6、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怎样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的7、试分析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8、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政府反通货膨胀的政策第十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怎样理解经济理论和现实生活中对经济增长定义的区别2、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长期总供给的因素3、简述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4、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怎样理解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5、简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6、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储蓄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简述AK模型,AK模型是怎样解释经济增长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的8、促进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有哪些9、简述经济周期的类型,阶段特征和原因二、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2、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4、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枢纽5、怎样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说它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6、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它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7、怎样理解“不管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8、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9、货币都有哪些职能,货币在执行不同的职能时有什么特点,各职能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10、为什么说随着货币职能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剧了11、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贯彻作用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13、论述价值规律的作用三、资本和剩余价值1、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2、怎样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的关键是什么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5、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6、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7、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8、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说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9、怎样理解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0、为什么说计件工资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11、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有什么联系四、资本积累1、为什么说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3、为什么说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6、怎样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7、怎样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五、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采取哪些职能形式,不同职能形式的资本分别执行什么职能2、为什么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还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5、怎样理解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无形损耗的存在对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产生什么影响6、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六、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分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为什么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2、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总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3、社会总产品实现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什么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6、怎样理解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较快的增长七、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什么是成本价格,它与商品价值有何异同2、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5、平均利润怎样进一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是什么6、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7、如何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八、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是如何产生的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转化为商业资本的客观必然性和可能性是什么3、商业资本独立化作用及影响是什么4、商业利润是如何产生的5、商业周转是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6、如何理解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