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典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结构

4-1典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结构

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改变桨叶节距角的设定,也显著影响额定功率的输出。 ●无论从实际测量还是理论计算所得的功率曲线都可以说明,定桨距风 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下运行时,在低风速区,不同的节距角所对应 的功率曲线几乎是重合的。但在高风速区,节距角的变化对其最大输出 功率(额定功率点)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定桨距风力机的特点,应当尽量提高低风速时的功率系数和 考虑高风速时的失速性能。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8
目前所有的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均采用了叶尖扰流器的设计。叶 尖扰流器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制动器,每次制动时都是它起主要作 用。在风轮旋转时,作用在叶尖扰流器上的离心力和弹簧力会使叶尖 扰流器力图脱离桨叶主体转动到制动位置;而液压力的释放,不论是 由于控制系统是正常指令,还是液压系统的故障引起,都将导致扰流 器展开从而使风轮停止运行。因此,空气动力刹车是一种失效保护装 置,它使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8
3.自起动的条件
正常起动前lOmin,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对电网、风况和机组的状态 进行检测。这些状态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1)电网
1)连续lOmin电网没有出现过电压、低电压; 2)电网电压0.1s内跌落值均小于设定值; 3)电网频率在设定范围之内; 4)没有出现三相不平衡等现象。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7
2.风力发电机组的自起动
●风力发电机组的自起动是指风轮在自然风速的作用下,不依靠其他 外力的协助,将发电机拖动到额定转速。 ●早期的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纽不具有自起动能力,风轮的起动是在发 电机的协助下完成的,这时发电机作电动机运行,通常称为电动机起 动(Motor start)。 ●由于桨叶气动性能的不断改进,目前绝大多数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具 有良好的自起动性能。一般在风速v> 4m/s的条件下,即可自起动到发 电机的额定转速。
(5)制动解除
1)当自起动的条件满足时,控制叶尖扰流器的电磁阀打开,压力油进入桨 叶液压缸,扰流器被收回与桨叶主体合为一体。 2)控制器收到叶尖扰流器已回收的反馈信号后,压力油的另一路进入机械 盘式制动器液压缸,松开盘式制动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21
4.2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控制要求
4.2.1 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根据风速信号自动进入起动状态或从电网切出。 (2)根据功率及风速大小自动进行转速和功率控制。 (3)根据风向信号自动对风。 (4)根据功率因素自动投入(或切出)相应的补偿电容。 (5)当发电机脱网时,能确保机组安全停机。 (6)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能对电网、风况和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和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自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能够 根据记录的数据生成各种图表,以反映风力发电机组的各项性能指标。 (7)对在风电场中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还应具备远程通信的功能。
P(W)
6000
9m/s
4000
7m/s
2000
5m/s 3m/s
0 10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
300
400
500
600
n(r/min)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0
? 低风速运行时的效率问题 ? 发电机低负荷时的效率问题
目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已能设计得非常理想: 在P>30%额定功率范围内,均有高于90%的效率 但当功率P<25%额定功率时,效率仍然会急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普遍采用双速发电机,分别设 计成4极和6极。一般6极发电机额定功率设计成4极发电机的1/50~1/4 ● 600kW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一般设计成6极150kW和4极600kW; ● 750kW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成6极200kW和4极750kW; ● 1000kW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成6极200kW和4极1000kW。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又研制了主动 失速型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取主动失速的风力机开机时,将桨叶节距 推进到可获得最大功率位置,当风力发电机组超过额定功率后,桨叶节距 主动向失速方向调节,将功率调整在额定值上。由于功率曲线在失速范围 内的变化率比失速前要低得多,控制相对容易,输出功率也更加平稳。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1
这样,当风力发电机组在低风速段进行时,不仅桨叶具有较高的气动效 率,发电机的效率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使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与变桨 距风力发电机组在进入额定功率前的功率曲线差异不大。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4
当桨叶的安装角β不变,随 着风速增加攻角i增大,升力系 数Cf线性增大;在接近Clmax 时,增加变缓,达到Clmax后开 始减小。另一方面,阻力系数Cd 初期不断增大;在升力开始减小 时,Cd继续增大,这是由于气流 在叶片上的分离随攻角的增大而 增大,分离区形成大的涡流,流 动失去翼型效应,与未分离时相 比,上下翼面压力差减小,致使 阻力激增,升力减少,造成叶片 失速,从而限制了功率的增加.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4
7.节距角与额定转速的设定对功率输出的影响
●对同样直径的风轮驱动的风力发 电机组,其发电机额定转速可以有 很大变化,而额定转速较低的发电 机在低风速时具有较高的功率系 数;额定转速较高的发电机在高风 速时具有较高的功率系数,这就是 采用双速发电机的根据。 ●需说明的是,额定转速并不是按在额 定风速时具有最大的功率系数设定的。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早在风速达到 额定值以前就已开始失速了,到额定 点时的功率系数已相当小。
2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当风速高于风轮的设计点风速即额定风速时,桨叶必须 能够自动地将功率限制在额定值附近; 二是运行中的风力发电机组在突然失去电网(突甩负载)的 情况下,桨叶自身必须具备制动能力,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在大 风情况下安全停机。
解决上述问题的两项关键技术:
● 20世纪70年代桨叶制造商首先用玻璃钢复合材料研制成功了 失速性能良好的风力机桨叶,解决了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在大风 时的功率控制问题。 ● 20世纪80年代又将叶尖扰流器成功地应用在风力电机组上,解 决了在突甩负载情况下的安全停机问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3
2.桨叶的失速调节原理
当桨叶的安装角β不变,随着风速增加攻角i增大,升力系数Cf线性 增大;在接近Clmax时,增加变缓,达到Clmax后开始减小。另一方面, 阻力系数Cd初期不断增大;在升力开始减小时,Cd继续增大,这是由于 气流在叶片上的分离随攻角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区形成大的涡流,流动 失去翼型效应,与未分离时相比,上下翼面压力差减小,致使阻力激 增,升力减少,造成叶片失速,从而限制了功率的增加.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4.空气动力刹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9
0.5 0.45 0.4 0.35
C p
5. 双速发电机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2 4 6 8 10 12 14

12000
11m/s
10000
800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5
失速调节叶片的攻角沿轴向由根部向叶尖逐渐减少,因而根部叶面 先进入失速,随风速增大,失速部分向叶尖处扩展,原先已失速的部 分,失速程度加深,未失速的部分逐渐进入失速区。失速部分使功率减 少,未失速部分仍有功率增加。从而使输入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附近。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
王生铁
2012年10月12日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1
第四章 典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结构
4.1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特点
4.1.1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特点 1.风轮结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风况
连续lOmin风速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风速的范围内(3. Om/s <v<25m/s)。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