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可见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许多老师备课时往往忽略课堂提问,上课时讲到哪儿,问到哪儿。
结果一节课下来重点并不明显,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也一塌糊涂。
而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十分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
他们既注意设计大问题,又注意设计为大问题服务的一系列小问题,是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各问题之间就会具有连贯性与逻辑性,既能很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激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升。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设计问题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想得到、够得着”,力求问题圆满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材钻研可谓深刻,理解也算透彻,在问题设计上也力求新颖,但最终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口中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是设计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估计太高,教师又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搭梯引导,导致课堂陷入僵局或是成了某几个尖子生的能力展示台。
所以对于难易不同的问题,应该让不同阶段的孩子去思考、回答,也可以给每组同学分配一到两个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好学生带动差学生,教师再适当给予引导。
课堂提问既要避免不着边际大又空的大问题,又要防止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
大而空的问题往往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学生的答案模棱两可,教师的评价也含含糊糊。
这样的问题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
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
不少语文课堂不同程度地存在提问不适量和无价值的现象:一是表现在问题少而空,教师灌输、学生接收,课堂死气沉沉;一是无价值的“问题”满天飞,课堂上问答声此起彼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少。
多而滥的提问,使教学走入了“牵牛”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长期下去,学生养成不思考的恶习,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教师应该做到课堂提问的大小适中、适量,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豁然开朗”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