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练习(词类活用)班级:姓名:学号:一、简答:1、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2、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试举例说明。

并说明如何翻译。

3、试说明名词做状语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4、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情况主要有哪些?应该如何辨认?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斩一首者爵一级B.能富贵将军者,上也C.曹人凶俱,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D.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A.裂裳衣疮,手往善药B.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C.范增数目项王D.诸侯宾至3.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楚君之惠,末之敢忘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4.对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组分析错误的是()A.子重使太宰伯州犁待于王后(动宾)B.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连动)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D.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偏正)5.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B.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手谒,人见平C.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2.赵王不听,遂将之。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3.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4.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韩信拜将)6.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韩信拜将)7.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韩信拜将)8.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韩信拜将)9.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拜将)10.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子厚墓志铭)11.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柳子厚墓志铭)1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段太尉逸事状)13.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柳子厚墓志铭)14.晞一营大噪,尽甲。

(段太尉逸事状)15.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段太尉逸事状)16.黄罔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黄冈竹楼记)17.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晋灵公不君)1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晋灵公不君)1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晋灵公不君)20.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晋灵公不君)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自知)2.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韩信拜将)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动现象:1.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固。

2.将: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3.友:名词用作动词,交朋友。

4.阬:同“坑”,用作动词,活埋。

5.奇:奇特,出众,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出众。

6.王:用作动词,做王。

7.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

8.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闻。

9.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10.刺:名词用作动词,做刺史。

11.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2.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栖。

13.屈:使动用法,使……屈。

14.甲:铠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铠甲。

15.衣:用作动词,包扎。

16.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7.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18.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

19.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整齐”的意思。

20.饮:动词的使动用法,让……饮。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必:常作副词,这里用作动词,有“一定靠”的意思。

译文:想要了解平和直,就一定要靠水准器和墨线;想要了解方和圆,就一定要靠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

2.将①、②: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败。

将④:名词用作动词,做将军。

译文:赵奢说:“用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赵括却轻易地谈论它。

假使赵国不任用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做将军,使赵军破败的人一定是赵括。

”到了赵括将要带兵出发时,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不能让赵括做将军。

”3.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

都:用作动词,建都。

王:动词,封王。

译文: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驻守在关中,却建都彭城。

又违背义帝与诸侯所作的约定,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都封为王,对此诸侯十分不满。

4.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附: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归:使动用法,使……归,富、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安定。

译文:积蓄贮备(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

假如粮食多财物有余,做什么能不成功呢?凭这个进攻,就能够取得(城池);凭这个防守,就能够牢固不失;凭这个作战,就能够获胜。

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不能被招来呢?如今驱使百姓,使他们归于农耕,都附着在农业上,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使从事工商业的人和其他流动谋生的人趋向农事,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粮食的积蓄就会充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

本来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情况,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注:①纠譑:搜刮。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11.人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张释之传)注:①高庙:汉高祖刘邦庙②奏:判决。

③释之:人名,即张释之。

④逆顺:指犯罪的程度。

⑤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

12.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①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类:种。

毋类:指全家被诛。

8.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拨剑而刺之。

焉①:句尾语气词兼指示代词,于是。

之③:动词,到;谓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道上。

责:名词用作动词。

讨债;谓语。

夫:指示代词,那;定语。

尝:副词,曾经;状语。

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

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

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

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

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

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

《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

”此之谓也。

裕①:形容词用作使动,使……裕。

以①:介词,表凭借,与“礼”组成介词结构,作补语。

以③;连词,作用同“而”。

易:田治理得好。

他:指示代词,其他;定语。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行:名词,德行;宾语。

常①:副词,经常;状语。

厌:动词,讨厌;谓语。

常②:副词,通“尝”,曾经;状语。

竟:副词,终于;状语。

饭:动词,给饭吃;谓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