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为加强采购物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辅料)的质量管理,确保采购物资质量特性满足生产需求,特制定本分类细则。
二.分类要求明细(一)A类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对产品功能、使用及安全性能有直接或重大影响的采购或外协物资。
主要A类物资分类明细如下:等等。
三、报检要求(一)A、B类物资到货后物资供应部门或生产制造部门应及时向质量检验部门报检;必要时须提供图样,以便检查。
(二)A类物资报检需要提供《检验通知单》、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包括检验报告)、MA 证(属MA管理的)、生产许可证(属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防爆证(属防爆产品的)等有效证件。
(三)B类物资报检需提供《检验通知单》、合格证或质量说明书(包括检验报告)、MA 证(属MA管理的)、生产许可证(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等有效证件。
四. 检验要求(一)A、B类采购物资检验时,质检员首先查看报检资料是否齐全,随机资料和附件是否齐全。
(二)A、B类物资其他检验项目按相关标准、技术协议、图样及检验规程执行。
(三)C类物资一律由物资供应部库管员对其质量证明材料、外观、包装、数量等项目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最终验收依据,合格后登记入库。
所有采购物资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投入使用。
锻件外观质量检验规范(一)目的。
规范企业内部对锻件外观检验的要求,指导员工更好的做好锻件外观质量工作(二)使用范围。
适用本企业内部及外购外协锻件的外观质量检验二(一)锻件尺寸公差必须符合图样、工艺要求,不允许有加工余量超差、过烧、脱碳、白点、锻伤、折叠、夹层、结疤、夹渣、内外裂纹等锻造缺陷。
(二)锻件表面不允许有飞边、毛刺、弯曲、变形等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
锻件表面应清楚氧化皮,对残留飞边尖角进行打磨修钝。
(三)对有加工符号的部位,必须按工艺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
需要机加工的锻件表面,确认缺陷深度能保证留有机械加工余量的50%以上时,允许不清楚。
(四)不进行机加工的锻件表面,缺陷整修后最大深度不得超过该尺寸下偏差,整修处必须平滑。
(五)锻件的表面缺陷深度超过机加工余量时,重要的零件若需补焊,必须取得技术部门同意,并给出补焊工艺,方可进行补焊。
(六)锻件应没有白点,当在一个锻件上发现白点时,则与该锻件同一炉钢并同一炉热处理的整批锻件应逐个进行白点检查。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一)目的。
规范企业内部对机加工件外观检验的要求,指导员工更好地做好各类机加工件外观质量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企业内部或外购、外协各类机加工外观检验。
二、检验细则(一)机加工尺寸部分全部按照图样要求,不允许超差(二)未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等缺陷。
(三)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不允许有裂纹、锈蚀、磕碰伤、划痕等缺陷。
(四)工件加工后,毛刺修光,棱角倒钝,过度处应为圆角或倒角。
(五)工件加工后,必须清除铁屑和油污。
(六)机加工件加工后,不允许落地,擦拭干净,摆放整齐。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一) 目的。
规范企业内部对结构件对外观检验的要求,指导员工更好地做好各类结构件外观质量工作。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内部及外协各类结构件外观检验。
二、检验细则(一) 下料结构件外观检验:1. 零件切割前必要时进行钢板预处理,钢板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夹渣、夹层、锈蚀、氧化皮、油污等缺陷。
2. 外漏下料件要用数控或半自动切割或剪切,无毛刺、飞边等。
3. 零件切割面及坡口、焊道的熔渣、毛刺、锈蚀、油污应清楚干净。
4. 对标有加工符号的零件,必须按工艺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
5. 压型件应用平台和样板检验其形状与图样、工艺的符合性,煨弯处不准有裂纹缺陷,厚板大角度折弯处要注意修磨凸出部分的尺寸。
6. 剪切下料件应检验零件的尺寸、平面度、菱形度、并清除毛刺。
7. 下料零件的材质、尺寸公差、坡口角度、粗糙度、直线度、对称度,应符合图样、工艺及技术标准要求。
(二) 成型结构件外观检验:1. 孔无毛刺、飞边、铁屑等杂物。
2. 焊接结构件外形不得有尖角;压型件折弯处,不准出现波状裂纹。
3. 焊接结构件应保证外露件及曲线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a 的上限值为25um4. 各部件应具有光滑、整齐的轮廓,内、外表面不应有氧化层、凹凸、锤疤、划伤、缺口卷边、夹渣等缺陷。
5. 在组装时采用拉、顶、卡、压、夹等工具与组件构件连焊处,在拆除工具后应进行打磨或补焊磨平。
6. 拼装时检查划线尺寸是否准确,组装位置、拼装间隙(小于2mm )是否正确,必要时用拼装样板检查。
不得在工件上割修活。
拼装、定位焊后,应检查有无变形、有无缺漏件、与装配有关部委的配合尺寸、同轴度、垂直度、平面度、直线度,拉筋位置和数量。
既要正确还应防碍施焊,拼焊过程中工件翻转时,必须保护铰接孔加工面不被刮伤。
(三)成形结构件焊缝检验: 1、焊缝宽度B 的偏差见表焊缝宽度B 的偏差 表1 单位:mm2、焊缝高度,要求焊缝余高≤1+0.1B ;焊缝凹度,要求焊平的焊缝可以凹入0.5mm ;其余不允许焊接凹度3. 结构件上各条焊缝应按图样、焊接规定,焊道应均匀平直缝,焊缝均匀、饱满光滑,无漏焊、未熔合、气孔、裂纹、咬边、夹渣、焊丝残留等缺陷。
4. 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的焊缝返修前,应将原焊缝焊肉清除干净后,再焊。
5. 两条焊缝搭接处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mm(有特殊要求的除外),采用多层多道的焊缝,每层之间的搭接处应错开,不容许在同一截面位置搭接。
6. 凡需要进行机加工工序的焊缝不得留黑皮、气孔、夹渣等缺陷;非加工表面须美观,焊后需清理焊瘤和飞溅等,焊瘤在任意1平方米范围内不得超过5个,必要时进行表面打磨处理。
7. 同轴度不合格的孔,只允许补焊重新镗孔。
不允许用砂轮、手动铣刀返修孔;16Mn钢结构件允许用压力机及火焰法校正变形;调质钢只允许用压力机矫正变形,严禁采用火焰法矫正变形(特殊情况下需要时,应履行相关手续)。
8、所有加工表面须清除毛刺、铁屑,不得锈蚀。
除特殊要求外,加工表面锐棱须倒钝。
(四)焊接结构件外形尺寸检验:1、未注直线度公差在100mm长度内不得大于2mm,全部长度内不得大于全长的2/1000,当长度大于4000mm时,最大不得大于12mm。
2、未注平面度公差在任何1000mm长度范围内不得大于3mm。
立柱、千斤顶、单体外观质量检验规范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一)目的。
规范企业内部对立柱、千斤顶、单体支柱外观检验的要求,指导员工更好地做好各类支柱、千斤顶、单体支柱的外观质量检验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企业内部格各类支柱、千斤顶、单体支柱的外观检验。
二、检验细则(一)支柱、千斤顶、单体支柱装配好、检验合格后,应将其缩至最短位置;所有进、回液口应用塑料堵封严。
(二)各零件表面应无毛刺、切屑、油污。
(三)连接钢丝(键)应全部打入油缸槽中。
(四)外露的表面不得有损伤,不允许有裂纹、夹渣、夹层、锈蚀、氧化皮等缺陷。
(五)焊接处焊缝应成形美观,不得有裂缝、弧坑、焊缝间断等缺陷,应除尽焊渣和飞溅物。
(六)装配后,;立柱、千斤顶、单体支柱外表面(活塞杆、活柱外表面除外),应按图样要求喷(涂)防锈底漆和面漆,漆层应均匀,结合牢固、不得有起皮脱落现象。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一)目的。
规范企业内部对油漆外观质量的要求,指导员工更好的做好各类产品油漆外观质量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企业内部各类产品油漆外观检测。
二、检验细则(一)待漆表面要求:1、油漆前必须经检验确认待漆表面为合格。
工作表面应无可见油漆和污垢,无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残留痕迹只能是点状或条纹状轻微色斑,且表面必须干燥方可涂漆。
表面有油污时,必须用稀料擦洗干净。
所有待漆表面尘土、浮锈必须清扫干净。
2、涂漆前将零部件上的标牌用透明胶带纸(或其他类似方法)遮盖好。
3、将铰接孔、活动关节等表面均匀一层黄油或防锈油,以避免表面沾上油漆。
(二)产品外观表面喷(涂)漆膜的要求:1、外表面应按要求喷(涂)规定的防锈底漆和面漆。
2、各部件无特殊要求时,应先涂防锈底漆,然后喷面漆;漆膜外观不得有油渍、流痕、裂纹、气泡、缩皱、脱皮、剥落及漏涂、错涂等缺陷。
3、漆膜应牢固、美观、外观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面漆要求均匀、光亮、完整。
4、装配后,外露表面不允许存在凹凸不平缺陷。
(1)对凸起部位须打磨修平;(2)对凹陷缺肉部位:不影响零部件强度性能的打腻子后修磨平整;对影响零部件强度性能的,须经技术部门认可后补焊,并打磨平整。
5、外表面喷(涂)不同颜色的漆膜时,其分界线及漆膜与外露勿须喷漆面的分界线要缝线明显,不得有模糊一片,相互污染等缺陷。
6、表面喷(涂)文字、公司徽记、起吊标志和重心标志,其文符位置要正确、清晰,不得有虚涂和流痕等缺陷。
7、漆膜总厚度30-80μm。
8、漆膜应干透、不粘手,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9、附着力:用保险刀片在试件上切出六道平行切痕:切痕长10-20mm,相邻两道切痕间隔1.5 mm,应切穿漆膜整个深度,再切同样六道切痕与前者相垂直,形成小方格;用手轻轻触摸,漆膜不从方格中脱落为合格。
当更换漆种或更改油漆工艺时,必要时应进行附着力试验。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一)目的。
规范企业内部对铸件外观检验的要求,指导员工更好地做好铸件的外观质量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内部及外购、外协铸件的外观检验。
三、内容(一)产品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
加工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允许高出铸件表面2-4mm。
(二)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缺陷。
(三)铸件外观应轮廓清晰,非加工表面上的毛刺、披缝应清理至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表面氧化皮应清除干净,不允许超出允许标准的涨箱、错箱。
(四)铸件待加工表面允许有不超过加工余量范围内的任何缺陷存在,但裂纹缺陷应予以清除,铸件粘砂面积不得大于10平方厘米,且不得多于2处。
(五)在成品零件的螺纹及需要封严的工作表面上不允许存在缺陷。
(六)作为加工基准面和测量基准面的铸件表面必须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