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一、填空。

1、40500000读作(),它是由()个千万和()个十万组成的。

2、三千万零九百七十六写作()。

3、40983657中,4在()位,表示(),6在()位,表示()。

4、4010000=()万
2749090000()亿
5、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上4倍,另一个因数除以4倍,积()。

6、一个八位数,最高位上是4,百万位上是8,千位上是2,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7、线段有()个端点,射线只有()个端点。

8、()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9、1周角﹦()平角﹦()直角
10、12580积末尾有()个0。

1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大理州的占地面积约为29459()。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整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

()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3、小红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
4、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5、201920190读作:二千零二万。

()
三、选择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数中,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5010040
B.5104000
C.5001004
2、与千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A.万与百
B. 亿与百万位
C. 亿与百万
3、两位数乘三位数,积()是五位数。

A.一定
B.不可能
C.不一定
4、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

A.1
B.2
C.3
D.无数条
5、246=144,当因数6乘上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A.1440
B.14400
C.144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282=
14020=
5012=
3203=
1940=
2640=
2406=
6040=
2、单位换算。

11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3、竖式计算。

54815=
40321=
16030=
58012=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30300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303000
310030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1013100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