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0 老王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0 老王课件
四、答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抒发了……的思 想感情)。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
· ·· 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 )
“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 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 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 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积累拓展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 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 同
“压根儿”是否矛盾? )
“从” 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 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 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 念头。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 用?
①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②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 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 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 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③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 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 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老王
思考探究
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 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 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人道关怀的体现是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个体的 生命、人格、权利、尊严等。
作者一家关心、照顾、尊重老王,让他有尊严地挣钱; 而老王知恩图报,倾力回馈。善良之心互相传递、互相支撑, 正是基于平等意识的“人道关怀”。
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 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拿了钱却 还不大放心。 ②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 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钱”在作者这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 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 段。
二、答题步骤 1.判断是什么描写(是上述哪种描写)。 2.概述描写了什么(写出了谁的什么样子或干什么)。 3.讲明为什么描写(与人物性格、精神品质、情感及文章主 旨挂钩)。
另外,若试题直接问文中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那 么就要结合文中对该人物的描写,进而分析他(她)的性格 特点、精神品质、内心情感等。
三、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 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谢意,令作者既感动 又愧怍的一幕。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 的心理活动?
作者详细描写老王骇人的病容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为 后面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作铺垫。
——雷抒雁《最后的牵手》节选
【参考答案】
外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 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且病得很重。
四、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
“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
一般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 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 也很同情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五、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 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 的语句。
例: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 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 钱回报,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侮辱了老王的心意, 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一、考点解说
命题点 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结尾段有时语言精警,耐人寻味;有时照应开 头点明主题。“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 阅读中的常考考点。
二、考查形式
1.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2.这一结尾有什么妙处? 3.请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三、方法技巧
1.从内容上看,写了什么。 2.从主旨上看,往往点明主旨,或深化(升华)主旨。 3.从表达技巧上看,是否用了修辞。 4.从表达方式上看,是否用了议论和抒情。议论往往能点明 或升华中心;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 能起到“委婉含蓄,意蕴深长, 留下回味和想象空间”的 作用。 5.从结构上看,要么照应标题,要么呼应开头,要么照应 上文内容。 6.小说的结尾情节往往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 (或回味)的空间。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害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 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倒下。 所以,在害怕的心理下, 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 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得“糊涂”。
方法拓展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一、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进行描写, 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 性格品质等。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表现人 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 揭示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