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索配线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的动力及照明配线用钢索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的检验和验收2.1.1钢索应是镀锌钢索,钢索钢丝的直径应小于0.5mm,钢索不应有扭曲和断股等缺陷。
2.1.2钢索的材质和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合格证书。
2.1.3导线的外观检查:包装完好,抽检的电线绝缘层完好无损,厚度均匀。
2.1.4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常用的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不小于表1的规定;表1 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2.1.4对电线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2.2.主要工机具螺丝旋具、电锤、电工用梯、电工刀、钢锯、扳手、钢丝钳、手锤、压线钳、型材切割机、、电动套丝机、电焊机、电动液压煨管器、手动煨管器、电烙铁、滑轮、倒链、兆欧表、。
2.3.作业条件2.3.1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2.3.1.1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2.3.1.2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2.3.1.3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2.3.1.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2.3.1.5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2.3.1.6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2.3.2“工程任务单”、“限额领料单”已签发。
2.3.3材料计划已编制好并已审批。
2.3.4需用用机具已基本备齐,主材应基本到齐,辅材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2.3.5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的技术文件的规定。
对重要的施工项目或工序,尚应事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2.4.作业人员电气安装工(应具有特殊工种操作证)。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 (见图1)3.2.操作工艺和技术要求3.2.1预制加工工件:3.2.1.1加工预埋铁件:其尺寸不应小于120×60×6mm;焊在铁件上的锚固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其尾部要弯成燕尾状。
3.2.1.2根据设计图的要求尺寸加工好预留孔洞的框架;加工好抱箍、支架、吊架、吊钩、耳环、固定卡子等镀锌铁件。
非镀锌铁件应先除锈再刷上防锈漆。
3.2.1.3钢管或电线管进行调直。
切断、套丝、煨弯,为管路连接做好准备。
3.2.1.4塑料管进行煨管、断管,为管路连接做好准备。
3.2.1.5采用镀锌钢绞线作为钢索时,应按实际所需长度剪断,擦去表面的油污,预先将其抻直,以减少其伸长率。
3.2.2预埋铁件及预留孔洞:应根据设计图标注的尺寸位置,在土建结构施工时将预埋件固定好;并配合土建准确地将孔洞留好。
3.2.3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确定出固定点的位置,弹出粉线,均匀分出档距,并用色漆做出明显标记。
3.2.4固定支架:将已经加工好的抱箍支架固定在结构上,将心形环穿套在耳环和花篮螺栓上用于吊装钢索。
固定好的支架可作为线路的始端、中间点和终端。
3.2.5组装钢索:3.2.5.1将预先抻好的钢索一端穿入耳环,并折回穿入心形环,再用两只钢索卡固定二道。
为了防止钢索尾端松散,可用铁丝将其绑紧。
3.2.5.2将花篮螺栓两端的螺杆均旋进螺母,使其保持最大距离,以备继续调整钢索的松紧度。
图1钢索配线工艺流程3.2.5.3将绑在钢索尾端的铁丝拆去,将钢索穿过花篮螺栓和耳环,折回后嵌进心形环,再用两只钢索卡固定两道。
3.2.5.4将钢索与花篮螺栓同时拉起,并钩住另一端的耳环,然后用大绳把钢索收紧,由中间开始,把钢索固定在吊钩上,调节花篮螺栓的螺杆使钢索的松紧度符合要求。
3.2.5.5钢索的长度在50m以内时,允许只在一端装设花篮螺栓;长度超过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长度每增加50m,就应加装一个中间花篮螺栓。
3.2.6安装保护地线:钢索就位后,在钢索的一端必须装有明显的保护地线,每个花篮螺栓处均应做好跨接地线。
3.2.7钢索吊装金属管3.2.7.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金属管、三通及五通专用明配接线盒,相应规格的吊卡。
3.2.7.2在吊装管路时,应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顺序进行,把加工好的管子从始端到终端按顺序连接起来,与接线盒连接的丝扣应该拧牢固,进盒的丝扣不得超过2扣。
吊卡的间距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每个灯头盒均应用2个吊卡固定在钢索上。
3.2.7.3双管并行吊装时,可将两个吊卡对接起来的方式进行吊装,管与钢索应在同一平面内。
3.2.7.4吊装完毕后应做整体的接地保护,接线盒的两端应有跨接地线。
3.2.8钢索吊装塑料管3.2.8.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塑料管、专用明配接线盒及灯头盒、管子接头及吊卡。
3.2.8.2管路的吊装方法用于金属管的吊装,管进入接线盒及灯头盒时,可以用管接头进行连接;两管对接可用管箍粘接法。
3.2.8.3吊卡应固定平整,吊卡间距应均匀。
钢索吊装管配线的组装见图2。
3.2.9钢索吊护套线3.2.9.1根据设计图,在钢索上量出灯位及固定点的位置。
将护套线按段剪断,调直后放在放线架上。
3.2.9.2敷设时应从钢索的一端开始,放线时应先将导线理顺,同时用铝卡子在标出固定点的位置上将护套线固定在钢索上,直至终端。
3.2.9.3在接线盒两端100~150mm处应加卡子固定,盒内导线应留有适当余量。
3.2.9.4灯具为吊链灯时,从接线盒至灯头的导线应依次编叉在吊链内,导线不应受力。
吊链为瓜子链时,可用塑料线将导线垂直绑在吊链上。
钢索吊装塑料护套线组装见图3。
3.2.10钢索吊装金属管(塑料管)穿线3.2.10.1管内穿线:干线导线可直接逐盒穿通,分支导线的接头可设在接线盒或器具内,导线不得外露。
3.2.11导线连接(连接详图见《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施工工艺标准》)。
3.2.11.1导线连接应具备的条件:(1)导线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
(2)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
(3)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导线做电气连接时,必须先削掉绝缘再进行连接,而后加焊,包缠绝缘。
3.2.11.2剥削绝缘使用工具及方法:(1)剥削绝缘使用工具:由于各种导线截面、绝缘层薄厚程度、分层多少都不同,因此使用剥线的工具也不同。
常用的工具有电工刀、克丝钳和剥线钳,可进行削、勒及剥削绝缘层。
一般4mm2以下的导线原则上使用剥线钳,但使用电工刀时,不允许采用刀在导线周围转圈剥线绝缘层的方法。
(2)剥削绝缘方法:a单层剥法:不允许采用电工刀转圈剥削绝缘层,应使用剥线钳。
b分段剥法:一般适用于多层绝缘导线剥削,加编织橡皮绝缘导线,用电工刀先削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12mm的绝缘台,线芯长度随结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强度而定。
c斜削法:用电工刀以45°角倾斜切入绝缘层,当切近线芯时就应停止用力,接着应使刀面的倾斜角度改为15°左右,沿着线芯表面向前头端部推出,然后把残存的绝缘层剥离线芯,用刀口插入背部以45°角削断。
3.2.11.3单芯铜导线的直线连接:(1)绞接法:适用于4mm2及以下的单芯线连接。
将两线互相交叉,用双手同时把两芯线互绞两圈后,将两个线芯在另一个芯线上缠绕5圈,剪掉余头。
(2)缠绕卷法:有加辅助线和不加辅助线两种,适用于6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直线连接。
将两线相互并合,加辅助线后用绑线在并合部位中间向两端缠绕(即公卷),其长度为导线直径10倍,然后将两线芯端头折回,在此向外单独缠绕5圈,与辅助线捻绞2圈,将余线剪掉,3.2.11.4单芯铜线的分支连接:1)绞接法:适用于4mm2以下的单芯线。
用分支线路的导线往干线上交叉,先打好一个圈给以防止脱落,然后再密绕5圈。
分线缠绕完后,剪去余线。
2)缠卷法:适用于6mm2及以上的单芯线的分支连接、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其公卷的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单卷缠绕5圈后剪断余下线头。
3.2.11.5多芯铜线直接连接:多芯铜导线的连接共有三种方法,即单卷法、缠卷法和复卷法。
首先用细砂布将线芯表面的氧化膜清去,将两线芯导线的接合处的中心线剪掉2/3,将外侧线芯做伞状张开,相互交错叉成一体,并将已张开的线端合成一体。
(1)单卷法:取任意一侧的两根相邻的线芯,在接合处中央交叉,用其中的一根线芯做为绑线,在导线上缠绕5~7圈后,再用另一根线芯与绑线相绞后把原来的绑线压住上面继续按上述方法缠绕,其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最后缠卷的线端与一条线捻绞2圈后剪断。
另一侧的导线依次进行。
注意应把线芯相绞处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2)缠卷法:与单芯铜线直线缠绕连接法相同。
(3)复卷法:适用于多芯软导线的连接。
把合拢的导线一端用短绑线做临时绑扎、以防止松散,将另一端线芯全部紧密缠绕3圈,多余线端依次阶梯形剪掉。
另一侧也按此方法办理。
3.2.11.6多芯铜导线分支连接(1)缠卷法:将分支线折成90°紧靠干线。
在绑线端部适当处弯成半圆形,将绑线短端弯成与半圆形成90°角,并与连接线靠紧,用较长的一端缠绕,其长度应为导线结合处直径5倍,再将绑线两端捻绞2圈,剪掉余线。
(2)单卷法:将分支线破开(或劈开两半),根部折成90°紧靠干线,用分支线其中的一根在干线上缠圈,缠绕3~5圈后剪断,再用另一根线芯继续缠绕3~5圈后剪断,按此方法直至连接到双根导线直径的5倍时为止,应保证各剪断处在同一直线上。
(3)复卷法:将分支线端破开劈成两半后与干线连接处中央相交叉,将分支线向干线两侧分别紧密缠绕后,余线按阶梯形剪断,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3.2.11.7铜导线在接线盒内的连接:(1)单芯线并接头: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
在距绝缘台约12mm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其连接端缠绕5~7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
(2)不同直径导线接头:如果是独根(导线截面小于2.5mm2)或多芯软线时,则应先进行涮锡处理。
再将细线在粗线上距离绝缘层15mm处交叉,并将线端部向粗导线(独根)端缠绕5~7圈,将粗导线端折回压在细线上,端缠绕5~7圈,将粗导线端折回压在细线上,(3)安全型压线帽:a铜导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种颜色,分别适用于1.0mm2;1.5mm2;2.5mm2;4mm2的2~4条导线的连接。
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12~10mm(按帽的型号决定),清除氧化物,按规格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剥长加倍),填满为止。
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应和压接管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用专用压接钳压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