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义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义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物流业是现代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义乌市作为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保持市场持续繁荣,实现强者恒强,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加快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发展物流业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一)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目标,充分发挥义乌小商品流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优化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完善大通关体系,全面推进“义乌港”建设,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小商品物流高地、国际小商品重要物流基地。

(二)目标任务到2011年,完成义乌市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并全面实施,义乌市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启动建设内陆口岸场站二期工程和义乌国内物流园区,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场站规划布局。

到2015年,内陆口岸场站、义乌国内物流园区全面建成,形成较大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投入运营,物流信息化加快推进,物流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和最大化利用;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力争培育AAAA级物流企业1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3家;全市物流业素质实现较大提升,区域物流高地进一步巩固发展,在浙江省内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小商品国际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的物流集团或跨国公司,物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义乌港”基本形成。

(三)工作重点1、完善物流发展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全省四大物流枢纽和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及浙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我市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战略部署,研究编制我市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我市物流发展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建设内陆口岸场站、义乌国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小区、邮政物流中心、铁路国际物流监管点等现代物流场站,加快民航义乌机场改造提升,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服务高效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2、加快物流网络建设,构筑综合性、立体化、高水平的物流体系。

完善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开通更多的国际铁路货运“专线”、“五定”班列。

积极争取航空口岸开放,加快国际(地区)货运包机航线开发。

强化公铁空等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大力推进多式联运。

加快公共型保税仓库的申报和建设,完善通关系统,大力提高通关效率,建设“义乌港”数字平台。

加快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加强与长三角区域、义乌周边地区的物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素集聚、信息互通、共同发展。

3、扶优扶强,大力提升物流业整体素质。

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企业。

引导物流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义乌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

引导专业市场交易方式与功能创新,支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拓展物流服务新的需求。

4、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着力提升物流效率。

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效率。

支持企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标准化意识。

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物流企业等级评定,研制有义乌小商品物流特色的先进标准。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鼓励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和物流专用设备,不断提高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水平。

二、我市物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从2010年9月份开始,历时两个月,我们对国内物流企业、国际货代仓储企业以及快递物流企业三个板块进行调查摸底,共走访2311家企业,调查重点为企业基本经营情况、人力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情况、物流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经营环境等。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国内物流企业1126家,涉及国际货运代理的企业1051家,快递公司134家,这些企业现有经营面积1051800平方米,年发货量2885.425万吨左右。

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1.物流企业情况:调查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国际货代登记134家,工商登记的国内托运处和卸货点949家,物流公司62家,快递、速递54家,其中71家在浙江省外经贸厅备案。

到目前为止,我市经营国内货运业务的单位共有1126家,其中公路货运1113家,铁路货运13家。

在物流场站内经营的有334家,占总数的29.7%,物流场站外的有792家,占总数的70.3%。

在众多的货运企业中,拥有二级货运资质的货运企业只有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运输场站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1家,拥有三级货运资质的货运企业8家,拥有四级货运资质企业1家。

截止到2010年10月底,我市共有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评定的3A级物流企业5家,2A级物流企业3家。

现有物流从业人员15.7273万人。

2.传统物流情况:国内物流企业货运量1826.2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1644.03万吨,占总数的90.02%,铁路货运量182.17万吨,占总数的9.98%。

快递业务量占金华地区总量的80%左右,网络覆盖全,辐射范围广,服务功能齐,产业化优势明显,我市快递行业日平均业务25万票,业务量的迅猛增长,使得多数企业经营场所不能满足需求,日处理货物能力超出所能承受负荷,部分企业出现爆仓现象。

义乌邮政局日均处理进口邮件7000件,出口邮件2.1万件。

3.国际物流情况:2010年经义乌海关报关出口57.6万标箱,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作业量57万标箱,80%的商品通过宁波港出口。

从国际物流情况看,义乌的报关单量占了杭州关区的三分之一强,小商品监管量占到金华地区的70%,减免税业务占到金华地区的45%。

目前在义乌设立分公司与办事处的船务公司有中国海运、法国达飞、以星、万海等18家国际知名企业。

义乌的物流商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阿联酋的迪拜、南美的里约热内卢和俄罗斯的纳霍德卡等港口或城市设立了分拨中心。

三、我市物流园区的建设我市现建设有国际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江北下朱货运场等4个专业性物流场站,总占地面积近800亩。

即将完工的义乌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工程,集报关、报检、外贸、船务、货代等全方位服务,占地394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4.41亿元,设计年集装箱出口量50.9万标箱。

规划中的小商品物流园区占地1050亩,概算投资25亿元。

同时,公路、铁路、民航机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齐全。

结合义乌市现有物流场站设施状况、物流市场需求分布格局以及城市功能空间框架、交通网络框架等演进态势,规划义乌市未来物流场站设施逐步形成“两园四专业两站点一备用”的空间布局总体结构。

“两园”即义乌国际物流园区和义乌国内物流园区。

义乌国际物流园区由在建的义乌内陆口岸站场、规划建设的义乌青口监管中心和现有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三个功能区组成;义乌国内物流园区由江东货运市场、规划建设的城西物流中心和廿三里物流中心三个功能区组成;“四专业”即义乌市铁路物流中心、义乌夏迹塘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义乌邮政速递中心;“两站点”即大陈物流站和佛堂物流站;“一备用”即义南物流中心。

上述物流站场建设用地总计约为11345亩。

四、我市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网购更是出现“井喷”现象,义乌也不例外。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强,快递产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两大行业互为支撑、协同发展。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义乌仅江东街道青岩刘村就拥有1万多名电子商务业主,由义乌电子商务协会统计2010年实现电子商务成交额约为500亿元。

电子商务依托快递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消费流通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电子商务配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快递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调整服务结构的步伐。

五、公用型保税仓库的建设2010年1月19日,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运营,仓储建筑面积5184平方米,2010年1月至10月底,已完成入库货物35笔,159个标箱,入库货值折合成美元为962.6万美元,实现我市公用型保税业务零的突破。

公用型保税仓库的成立为义乌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际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对促进我市进口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降低企业进口材料成本和国际货币汇率风险等将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也为义乌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奠定了基础。

六、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1.发展现状与基础条件。

目前,小商品市场经营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7万个,汇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

2010年,市场总成交额621.1亿元,同比增长11.7%,成交额连续20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近年来,义乌依托大市场,逐渐培育出面向全球的物流货运网络,推动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也孕育了现代大物流。

当前,义乌市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内陆港,全省运营最繁忙、业务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枢纽之一。

义乌物流园区列入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建物流示范基地。

省政府把义乌列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

2.综合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公路货运直达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20多个大中城市;铁路中转托运站连通全国20多个铁路大站;驻义乌经营的航空货代有100多家,依托义乌机场和义乌至上海浦东机场的“卡车航班业务”每年的国际空运货量超过3万吨,国际贸易覆盖260个国家和地区,快递物流业务量增长迅猛。

由此形成了直接拥有公运、铁运、空运和借助上海、宁波的海运等对外运输方式,形成了与小商品市场相适应的较为发达的物流体系。

3.物流的价格洼地效应日益明显。

由于义乌具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优势,市场运价较低,吸引了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周边区域和福建、江西等省份的货物到义乌中转。

目前正委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编制《义乌道路货物运输价格指数》,这一指数将成为运输业的价格风向标。

4.第三方物流前景广阔。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义乌物流业是一个完全竞争开放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同质化严重,市场里存在无证无照经营户,企业之间恶意揽货、竞相压价,物流企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是必由之路,义乌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相当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