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积累(一)基本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一、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整体感知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

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要达到的效果(主旨)(二)动笔点评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读书的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语言特点等。

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物品质、感情、哲理)。

5)赏析写法: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结构。

(三)实践引路结合文章进行体会。

美丽乌龟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

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

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

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

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

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

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

”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

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

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

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

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

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作者:佚名选文有改动)欣赏:选文《美丽乌龟》叙写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曲折的内容,没有紧张动人的场面,也没有激动人心的细节,但作者睹龟“思”人,以小见大,从一只乌龟的生死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就赋予这篇文章以丰富的内涵。

试题: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的感悟。

4. 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慨。

解题:第1题要求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思路。

所以第一关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

所谓“表达方式”,指的就是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

于是我们就可以回答“叙议结合”。

当然,答“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均可,但最好不回答“有叙有议”。

第2题要注意对答题的严格限定,即要求我们“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换个说法,就是要我们来概括文中故事的情节。

于是我们就可概括出这样的情节: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答这样的题,也允许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

第3题要联系到前面已经有了的答题铺垫,即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再看看题目中的提示,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再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儿表达的,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如果再简洁一点,答“人生”、“生命”也是可以的。

第4题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这个画线句说到“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那么,下文中的“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就一定是与之照应的。

第5题答题的关键是集中目标。

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但没有指出要我们说说与什么有关的对比。

既然文章是写乌龟的,那么毫无疑问这“对比”一定与写乌龟有关。

于是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阅读文本,发现“对比”,可以进行如下的表述:①乌龟忍饥挨饿却活下来与吃得太饱而撑死形成对比。

②乌龟的来之不易与很快死去形成对比。

③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饿不死与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撑死形成对比。

④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与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形成对比。

以上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当然,表述与之相近就行。

第6题有三个限定:①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②只写一句话;③这句话是表达自己的感慨的。

所写句子一定要符合这三个条件。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句子要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不能写出“乌龟真可怜啊”这样的话语。

类似“忧患带给人生的斗志,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很少会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的勇气与力量”,“人因为安乐而死,由于忧患而生”等答案都是可以的。

(三)中考阅读题及点评心灵折旧费(1)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2)这是五年前的事儿。

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这类的东西。

(3)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

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马毛钱,买了一包抵挡的香烟。

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

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

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

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换回来。

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

嫂子说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4)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待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

然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个汉子的身影。

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5)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

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

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

”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

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