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女性主义散文作品篇一:女性散文杂谈女性散文杂谈[关键字]:女性文学性别意识纯美努力女性散文美女作家问题写作误区[摘要]:女性文学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但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却是在现代。
当代同样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与女性文学。
小说、散文、诗歌各方面都有她们的足迹。
在散文方面尤其突出,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在文艺方面纯美努力的追求上面,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数量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着质量方面的胜出,女性散文也有着误区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习惯把女作家的作品称为“女性文学”。
展望中国文学历史长河,女性文学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班昭、蔡琰、李清照、苏小妹、柳如是、卓文君到现代的林徽因、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关露、杨晦、林蓝、萧红、白薇、丁玲、白朗、草明、袁静、杨沫等等,一大批不胜枚举的女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她们不可磨灭的足迹。
她们对性别的关注、女性意识的建立,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中国文学评论家白烨指出:现在的女性文学写作已真正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创作的质量或是风格的多样、作品的影响,都大大超过现代时期。
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是从未曾有过的。
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
女性散文的发展历程,是女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历程,是女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体意识意味深长地走了一个回归型之路,即觉醒——失落——复归超越的过程。
其演变的过程是人的觉醒到人的解放的成果,人的觉醒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催化剂,而人的解放必然带来女性意识的健全发育。
世纪初期,以冰心、庐隐、石评梅、苏雪林、谢冰莹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散文家,摆脱传统枷锁,在觉醒的女性的位置上大胆言说女性心声,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散文应运而生。
这些散文中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思考,有坦率的情爱告白,也有备受压抑的女性关爱意识的尽情抒展。
然而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重心由人的问题向民族问题的转移,女性的自我觉醒即女性主体意识随之流失。
20世纪中叶,女性主体意识受“左”的观念的桎梏,忽视女性个体属性的特质,限制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80年代,中国终于迎来了新时期。
人的解放潮流随着社会的转型而逐步深入并内在化了,这正是女性问题获得深层发现的机遇。
女性散文继“五四”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引人瞩目的女性散文家。
这批新一代女性作家与往昔的女作家迥然有别,风格各异。
她们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经历、性格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和话语方式都很别具一格。
她们更加真诚地表露女性自我身心的体验,以显见的性别意识,关照女性生命,感悟女性坎坷的人生与命运,思考和探寻女性在社会中的主体位置。
从这方面来看,她们超越了前辈。
而她们在文艺的纯美努力上,往往让男性作家望尘莫及。
但是,女性散文同样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
其一,道德评判的缺憾。
女性主体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以女性的眼光审视女性自身。
这样,性爱的表现就成为女性散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到了新时期,女性为自己的性别个性位置奋争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依然忽略了道德评判的标准。
在很多女性散文作品中,作者在尽情舒展性爱意识的同时,很少问及这种情感是否健康,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当下,随着生存方式的多元化,确实存在一些有失自尊、自爱、自重的女性,其行为让同性感到汗颜,甚至羞辱。
而女性散文对此却很少关照。
其二,沉溺自我。
女性散文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就是返观自身。
然而有些散文注意挖掘自己内心的隐秘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使女性散文变得过于细碎。
她们对生活中一些极为细小的事,化成长长的笔墨。
散文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魂魄在消匿着、失落着。
细小的泉眼里是涌不出汹涌的波涛的。
总之,它们缺少一些东西,如对历史风云的切实关注,对社会纠葛的有力把握等等。
究其根底就是因为新一代女性作家在艺术表现上走向个人化。
女作家与个人化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联系。
她们从女性立场去判断外界事物、用女性的眼光感知生活、用女性话语表达内心情感,用敏锐深挚的触觉和探幽索微的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内核,普遍摈弃宏大叙事,避绕重大题材,常从“儿女情,家务事”的日常生活支点切入社会,长于以小见大或旁敲侧击,善于以细腻的笔触、微妙的感觉,表达内在情性和抒发个人情感,总之,与男性写作迥然不同的是,女作家不再纠结于“我们”的群体立场,而恣意把个体的“我”推向前台。
当然,女性写作的个性化因秉赋不同和志趣各异,多表现为一人一风貌,一作一精神。
有人常说“女性文学=私隐文学”,特别是一些美女作家与“用身体写作”的现象的出现之后,这种说法就更加普遍。
虽有失偏颇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当今文坛一些女作家的写作的确存在一种误区。
在有的人眼里,似乎女性文学就是单纯写女人的生命价值,生命体验、女人独特的心理渴求和向往。
她们单从个人“性别”层面上去认识和表现恩恩怨怨,生死离别,甚至有些作家只是在时尚的层面上滑动,她们在寻找和描述一种女性视野、女性体验中的生活的时候,她们只是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个人的情爱与私生活的率真袒露上,有的只是无遮无拦的“身体叙事”,惊世骇俗的欲望和内心的抒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只从事“小女人”或“私人化”写作,所关怀的世界只有身体和性,只有爱情和自我,女性主义成了女性写作的惟一选择,女性意识覆盖了女作家关注人生的全部,她们的肤浅也就在所难免。
这种偏狭而强烈的“性别”意识,就必然把女性文学排斥在整体文学之外,不能寻觅到合理的空间。
优秀的散文作品绝非一味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真诚才是散文的灵魂。
作品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决定于作家的自身价值。
文学是人学。
同理,写作是有关灵魂的事,我们不应该主张在文学上有性别的区分和偏见。
作品的生命力是由作品的丰富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决定的,而不可能是由作者和作品主人公的“性别”决定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只有那种值得有思维头脑的人去注意的内容,才能使艺术摆脱这种责难———仿佛它是一种无聊的消遣。
”作品内容的真理性高于一切。
作者唯有立足于完整、多样的生活中,了解、认识、体悟外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才有可能创作出令“有思维头脑的人”认同的作品。
篇二: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型的重要潮流之一,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己呈现出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在其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论建构面向。
女性主义力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女性的自我解放进而直接参与人类文化转型,通过思想和文化而不是战争与暴力来达到改变人类现状并使之变得更美好的目的,因而,女性主义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为我们理解始女受压迫(:女性主义散文作品)的根源,理解性别歧视如何与其他危害人类的各种偏见提供无限开阔的思路与启示,也为我们所生活的多元文化时代提供了对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最丰富的思考。
女性写作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新文学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冰心,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況君、凌叔华、谢冰盖等。
冰心发表作品的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的男作家平起平坐的女作家,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在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她的散文,她写的美"文(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一起,被看作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
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的小诗^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被称作繁星体,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她"""的小说在主题上与她的散文和诗歌是三位一体的,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并以提出问题的广泛性和现实性而引人注目。
冰心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的特点,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正是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点,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她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憶俾》、《去国》,以及《庄鸿的姊姊》等小说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与冰心一样,当时的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如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況君(涂女士)的《卷蔬》、《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并不特别在意女性的身份。
在教材中,将谢冰营的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的作品,如《空各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但在女性文学的创作上并不比其他作家更突出,且成名较晚,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1928年以后。
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家们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的"性苦问而起"到了惊世骇恪的作用。
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兽花一现,随着她加入革"命文学的创作后,女性意识逐渐消失。
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的也就苑志駒、宗琐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騰跋的一点女性意识刚一薪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压制和涯没。
女性写作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这个时期,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放的口号,这个时期的文学,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的回归,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的再次启蒙、人性的复苏、人道主义的整体话语而来的"。
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的大量涌现,正是文坛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其中,最有代表的女性作家是张洁,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戴厚英、谋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舒酵、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返子建等。
戴厚英和堪容虽然较早地在创作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她们的创作与冰心的创作一样,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不具有女性文学的独特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