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了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获益匪浅。
其中第三篇“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所谈方法对我进行课题研究有很大帮助。
借助问卷法我设计了《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与《中学生人格现状》两份问卷调查表,继而对我所教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非常有用的研究信息。
再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我写成此文。
学生深度参与——让作文批改活起来兼谈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作文批改往往追求批得多,改得多,满满红,仿佛只有这样,才不虚教师辛勤之名,学生才能受益,而结果往往是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听之藐藐”,并未见真正受益。
对此,叶圣陶就曾直言不讳“我当过多年的语文老师,改过无数的作文,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既然如此,老师何不让步呢?“只有在孩子成为他自己教育过程真正的主动者时他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
那么“有了教师的住嘴,才有学生的张嘴;有了教师的让步,才有学生的进步。
”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教师的让步会带来作文批改活起来的效果。
一、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的现实与理论依据1.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阅读赏析和批改能力。
经过多年的诗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学生精读课文,学习作家的成功经验。
经过如此较长时间地训练,学生已积累了较基本的阅读赏析能力,也能基本明白什么作文是好作文,那么让其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同学的作文,从经验能力来看,是可行的,而且其所批改同学的作文可能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水平,进而使其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合理的批改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生的适当培训与引导,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批互改,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强调在批改过程中注重互动的批改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被动批改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批改,实现批改方式的转变。
3.“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
郭思乐曾言:“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学过程的主人。
而今天,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
我们需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
新课程的学生观也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以“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批改、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等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个体,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都是由他的个性特长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个性特长发展得如何决定了他一生一世对社会的贡献如何。
因此,“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强调和关注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特长发展。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
学生处在一个团体里互相协作、交流,人际关系和谐,个体心理的也将得到和谐发展和协调全面发展,这也是高中生健全人格最需要的。
而在作文批改中,学生地深度参与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的方法1.组建团队,培训引领很多教师在让学生批改作文时,往往是生生互改,较深层次的也就是一作两改,这就忽略了学生的层次与水平问题,批改不能深入。
笔者以为想让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首先就要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地调查,根据以往的成绩把他们的水平分为ABC三类,然后从AB类学生之中选择班级大致四分之一的学生组建作文批改团队,再把此团队分为四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并明确组长及组员职责。
团队组建完毕,教师就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引领,以让学生真正深度参与。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示范性批改,选择ABC三类有代性的作文各一篇,老师一一示范批改,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文面、内容、结构、中心、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批改文章,以此达到作文批改的一般性要求。
批改过程中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要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写好批语。
批语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作文训练的重点(针对性要求)、优点、建议或意见,且要求批语字迹工整、流畅、大方、有文采,以鼓励为主。
然后学生批改ABC三类作文各一篇,老师总结其存在问题并与其交流。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始终明确用“三读法”批改作文,即:1.感受诵读。
通过整篇默读,看格式是否正确,文面是否整洁,有无错别字,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连贯,标点是否正确等;2.审视诵读。
从文章结构入手,看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等;3.品味诵读。
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选材是否恰当、事例是否典型等。
2.尝试批改,及时反馈作文收齐后,语文科代表把作文分给语文批改领导小组成员,个人参照教师提供的要求打分,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亮点,且在好的词语、句子下面打上圈号,同时还要谈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其次找出不足,圈出错别字,指出病句,可以为同学改,也可以留给其本人去改。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针对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批改。
批改完成后批改者要在自己批改的作文下面属上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谁评的谁负责,这样做可以责任到人。
然后交由组长审核,如发现批改存在问题将交给批改人重新批改,合格后组长要审核签字并把作文按ABC三层归类交给语文科代表。
批改完毕后小组长还要负责收集批改者摘录的精彩语段,以及反馈出的作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最终,一并交给语文科代表,由其统一整理反馈给语文老师。
小组长还需总结反思本组批改的情况,与本组成员进行交流。
一月以后互换小组成员,以便小组长更深层次地熟悉不同层次的作文,积累批改经验。
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
并不断提醒小组成员,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出好的地方,扬其所长。
作文批改完成不超过两天,语文科代表将作文交由老师审阅盖章,老师总结优秀的作文批语,批改不准确的,并与其交流。
公布每次匹配度高(评分与老师的差不多)的同学名字,表扬优秀的批改小组。
发作文时批改人亲自把批改好的作文交到作者手中,然后作者自己在批语后面再写对批语的认识,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找批改者探讨,也可以找老师进行交流。
把应该改正的改正过来,让自己的文章升格。
最后张贴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优秀的批语,批改者及优秀的作文,且把A类作文(由本人誊抄一遍)装订成册挂在图书角处供大家互相传看。
作文评讲课时,优秀习作者讲解自己写作的过程体验,构思等,并请评阅者当众朗读,讲评作文佳处。
这样做,同学们不但训练了思维,锻炼了口才,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联系。
3.面批指导,二次创作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学生还为完全深度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去,因为还需很重要的二点:教师的面批指导和学生的二次创作。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
”作文批改团队如能很好运行下去,最主要的是团队成员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因此每次作文,老师都要尽量面批成员的文章,但面批不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其错误与不足,而是通过提问循循善诱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让其进行二次创作,直到其感到受益为止。
还要面批成员以外的2-3名存在典型问题的学生的文章,以扩大面批的影响力,期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老舍指出“删改自己的文字是多么要紧的事”。
契诃夫也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而《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关注学生习作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改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可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学生在生活中完善自我表达的需要。
因而,老师在面批作文之后,一定要让学生去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其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的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
三、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改的效果1.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如今放手让学生批改作文,且作文题目由作文批改领导小组投票产生,大致4-5个题目。
然后,老师对写作重点进行指导,接着就放手让学生去写。
这种转变使其写作的热情比较高,作文完成的速度比较快,大都在两节课内完成,且无学生迟交。
他们写出的作文,我也想读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更让我高兴的是,有的学生还主动写作文让我批改。
这样,长期以来,一直“写作文就叫难”的声音小了,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强了,研究怎样写作文的人多了,而我则由衷笑了。
2.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之中,但也有进步趋势,班级均分在不断进步中,并且每次都超过年级均分。
另外组员进步率也占51%。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作为艺术生的他们能愿意在写作中倾注时间与精力,且有所进步,这是他们深度参与作文批改的结果。
深度参与作文批改触及到了其情绪和意志领域,以及精神需要,因而,可喜的变化也就会出现。
3.批改者这样说倪杰:“通过批改作文,我对作文写作产生了兴趣,也有了写作的灵感。
同时,在批改别人作文时,其存在的问题总会给我一提醒。
我也能更清醒地反观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点,作文水平也有了提升。
总的来说,批改作文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提升自己,挺不错的。
”胡同银:“我觉得当这个小组长,很享受!我喜欢读故事,不管是喜是悲。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被大大小小的故事充实了,同时,我也觉得这是关心、关注同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哦。
感谢批改,因为它使很多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我也学到了许多写作的方法,收集了很多生动、优美的语句,获益匪浅。
”学生深度参与作文批让学生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他们自由自在,欢快雀跃,于是我想到了夸美纽斯的话“找出一种教育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苦恼,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梦。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塑造自我健全人格,除了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解读出人之品格的可贵之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真情写作外,作文评价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
同学之间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文字里行间隐含的思想和灵魂,通过批语、谈心等方式,再与老师交流,这样可以矫正其人格不良、人格双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