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联简介
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
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
二.春联的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三.春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相关风俗
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节日习俗。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节日习俗。
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
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五.使用方法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
”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
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对联的上联要贴右边。
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六.春联集锦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舍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横批:春满人间七.春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