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监理2标成品及半成品材料试验及检测监理实施细则北京瑞特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成昆铁路监理项目部二〇一三年一十二月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监理2标成品及半成品材料试验及检测监理实施细则批准北京瑞特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成昆铁路监理项目部二〇一三年一十二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目的 (1)三、监理试验工作范围及重点 (2)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17)五、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 (45)六、旁站监理部位和工序 (51)七、监理工作流程 (51)八、试验表格 (52)一.编制依据《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定》(TB1000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铁路混凝土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2003)●《水泥砂浆强度试验方法》(GB/T 17671-2005)●《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本工程的设计图纸等二.编制目的为控制宁安铁路MPZQJL-2标的施工质量,规范监理对施工单位自检检测试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和监理工程师的抽检检测试验工作,依据工程施工承建合同(以下简称“合同”或“合同文件”),以国家或铁道部颁现行有关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工程试验等方面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客运专线工程质量管理以及宁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规定等要求制定本细则。
三.监理试验工作范围及重点(一)监理试验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1.审核施工单位试验室是否符合规范和现场施工要求,试验室资料(用申报表申报)内容要求如下:(1) 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的资质证书;(2) 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的计量认证证书;(3) 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的业务受理范围;(4) 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法定代表人对工地试验室负责人的授权书;(5) 工地试验室申请的试验范围和试验项目;(6) 仪器设备清单及计量检测部门(地区级)的标定资料;(7) 计量检测部门(省级)出具的计量认证证书;(8) 各种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9) 工地试验室人员名单和资格证书;(10) 试验检测和评定工作所采用的标准﹑规范和规程等的名称和版本。
(11) 各种记录用标准表格(12) 试验资料及台帐清单2.对进场材料、设备的检验及工程试验。
并根据验标的要求进行足够数量的见证取样、见证检验和平行检验,以保证工程材料及设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监理试验工作的重点概括如下表:监理试验工作的重点(1).原材料检测注:A《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B《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0415-2003、C《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D《铁路混凝土结构耐行设计规范》TB10005-2010、E《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文件。
(2).现场检测项目及频次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1、水泥质量检验1.1 合格条件●水泥质量保证资料(指“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水泥试(化)验报告”)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方为合格。
●水泥供应商应为业主指定的合格供应商,承包商不得在业主指定范围以外擅自自购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出厂日期、品种、牌号、等级、合格证编号,厂检验部门印章及部门负责人、检验人员的签名应齐全清晰。
其中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技术指标均应符合国家的规定。
●凡无出厂合格证或出厂后存放时间过久(一般常用水泥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的水泥和对材质(包装)有怀疑的水泥,均应监督承包商按规定取样进行复试,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按试验结果确定使用范围。
●依据工程特点和所处环境条件,核查承包商所选用水泥品种等级是否正确,使用的工程部位和对象是否明确。
●核查现场使用的水泥是否与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标明的品牌、等级及批量一致。
1.2 技术要求与标准常用水泥的国家标准为:《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规定执行。
其品种标号和品质指标见下表。
常用水泥的品质指标:①化学指标化学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单位%②碱含量: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
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③细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④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⑤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⑥强度: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3中所列数值。
表3 单位为兆帕复查试验a、取样方法:水泥需要复查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试样数量应为: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出厂批量(500t为一个出厂批量,不足时也作为一个批量)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从不同部位的20袋(散装水泥20处)中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试样应充分拌合均匀,用洁净密封桶(袋)包装,即送试验单位(对水泥品质有争议时,使用单位应通知水泥厂共同取样)进行复验。
b、水泥复查试验报告水泥复查试验的技术鉴定结果,由试验室发出“水泥试验报告”。
1.3核查方法核查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填写是否齐全,各试验项目和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品质指标)。
使用的水泥品种、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核对合格证与使用时间是否相符。
将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上的代表批量汇总,对照水泥提料计划(或材料汇总表)的需用量,看是否基本一致。
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单、试块强度报告单上的水泥品种、等级、厂牌相一致。
核对其出厂日期和实际使用日期,看是否超期使用。
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上的抗压、抗折强度均以28天标养为准,作为技术鉴定水泥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
3天或7天强度值仅供快速测定时参考。
根据施工图、工程进度、水泥进场日期、施工日志及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等,核查使用水泥品种、等级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1.4处置水泥出厂合格证经核查为不合格时,该批水泥不准使用到工程中去。
水泥复查试验结果评定为不合格时,应监督工程负责人在水泥试验报告单“备注”栏填写该批水泥的处置和去向,并检查落实。
2、混凝土用砂质量检验2.1 合格条件应是坚硬耐久(指坚固性测试或坚固性压碎指标合格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砂(河砂、海砂、山砂)。
硬质岩石加工制成的机制砂,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B10424-2010的规定。
每批量均有材质试(检)验合格单。
有害物质含量均在规范限定值以内。
2.2 质量标准与检验铁路工程混凝土用细骨料材质和使用要求应按TB10424-2010的规定执行。
铁路工业、民用建筑混凝土工程用细骨料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2006)、TB10424-2010号的规定执行。
3、混凝土用碎石及卵石质量检验3.1 合格条件使用粗骨料必须是合乎标准要求的岩类与强度限量以上的岩石破碎成的碎石或卵石。
若遇目视分辨困难或混成介于两种岩类之间的粗骨料,应取样试验决定,要求其最低抗压极限强度不低于强度限量。
不含有可能引起碱骨料反应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含量。
粗骨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均在限量或要求标准之内。
不允许存在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石的颗粒。
3.2 质量标准及检验铁路工程混凝土用粗骨料材质和使用均应按TB10424-2O10的规定执行。
铁路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混凝土用粗骨料均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2006)、TB10424-2O10号的规定执行。
当怀疑含有可能引起碱骨料反应的无定形二氧化硅时,按(JGJ52-2006)的规定进行检测;执行国际(CECS48:93)的规定将代表性砂或石料破坏成标准粒度,制成标准水泥砂浆试块,以高蒸压养护后,测其变形,以膨胀量≤0.1%为限。
粗骨料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限量标准要求时,通过专门检(试)验,证实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且符合设计要求时亦可采用。
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混凝土工程和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且为试验证实后,允许直接采用单粒级的颗粒级配,但必须在能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前提下采用。
4、混凝土拌合用水质量检验4.1 合格条件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均为合格水。
对水质有怀疑时必须进行规定的各项批标的检验。
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差不大于30分钟的水。
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标准强度90%的水。
不降低混凝土耐久性,不加快钢筋腐蚀和不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的水(一般指Na-CI含量超过标准)。
不污染混凝土表面的水(一般指油脂)。
4.2质量标准及检验城乡饮用水质均须符合国家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若系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质也无怀疑时亦可直接使用。
铁路工业、民用工程混凝土拌合和养护用水质标准均按建设部《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号的规定执行。
5、混凝土的外加剂质量检验5.1 掺用外加剂的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均以国标《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GB8075-2005)为准。
并应执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
以其对混凝土的不同作用可分为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防冻剂、密实剂(防水剂)、速凝剂和缓凝剂等等。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都必须是经过鉴定,计量认证合格厂家的产品,均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标明名称、用途、有效物质含量和推荐掺量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说明资料。
现场应对外加剂分类分批存放,防止变质。
使用前应经过试验,以确定其性质、有效物质含量、配制方法和最佳掺量。
外加剂质量评定与测试均按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执行。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应符合GB8076第2.1条表中的要求。
铁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还应按TB10424-2O10第6.2.4条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