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概论
• • • • • 铁水预处理 大型化 溅渣护炉 自动化 负能炼钢
缺点 吹损较高(10%,)、所炼钢种仍受一定限制(冶炼含大量 难熔元素和易氧化元素的高合金钢有一定的困难)等 。
各种精炼炉的炼钢效率 1-碱性转炉炼钢法, 2-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 3-氧气侧吹转炉炼钢法, 4-平炉(氧气使用量10~ 40Nm3/t), 5-电炉, 6-平炉
炼钢发展新技术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 一、工艺流程 • 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简介 • 三、转炉炼钢法的分类 • 四、氧气顶吹转炉的特点 • 五、炼钢发展新技术
钢铁企业工艺流程
转炉生产流程:炼钢厂先将熔铣送前处理站作脱硫脱磷处理,经 转炉吹炼后,再依订单钢种特性及品质需求,送二次精炼处理站 (RH真空脱气处理站、Ladle Injection盛桶吹射处理站、VOD真空 吹氧脱碳处理站、STN搅拌站等)进行各种处理,调整钢液成份, 最后送大钢胚及扁钢胚连续铸造机,浇铸成红热钢胚半成品,经 检验、研磨或烧除表面缺陷,或直接送下游轧制成条钢、线材、 钢板、钢卷及钢片等成品。
连铸生产流程:连续铸造作业乃是将钢液转变成钢胚之过程。上 游处理完成之钢液,以盛钢桶运送到转台,经由钢液分配器分成 数股,分别注入特定形状之铸模内,开始冷却凝固成形,生成外 为凝固壳、内为钢液之铸胚,接着铸胚被引拔到弧状铸道中,经 二次冷却继续凝固到完全凝固。经矫直后再依订单长度切割成块, 方块形即为大钢胚,板状形即为扁钢胚。此半成品视需要经钢胚 表面处理后,再送轧钢厂轧延。
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简介
(1)诞生的背景及简称
1856年,英国人贝塞麦发明了底吹酸性 空气转炉炼钢法。
将空气吹入铁水, 使铁水中硅、锰、碳高 速氧化,依靠这些元素 氧化放出的热量将液体 金属加热到能顺利地进 行浇注所需的温度,从 此开创了大规模炼钢的 新时代。 早在1856年贝塞麦 就提出利用纯氧炼钢的 设想,由于当时工业制 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 太高,氧气炼钢未能实 现。
转炉炼钢法的分类
酸性空气底吹转炉—贝塞麦炉(英国1856年)
转 炉Βιβλιοθήκη 空 气 转 炉氧 气 转 炉
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托马斯炉(德国1878年) 碱性空气侧吹转炉(1952年)
氧气顶吹转炉——LD(奥地利1952年)
氧气底吹转炉——OBM(德国1967年) 氧气侧吹转炉
顶底复吹转炉(法国1975年)
二十世纪40年代初,制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给氧气炼钢提供了物质条件。1952年在林茨 (Linz)城,1953年在多纳维茨(Donawltz)城 先后建成了30t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入生产, 称为LD法。
由于氧气顶吹转炉反 应速度快,生产率及 热效率很高,可使用 约20~30%的废钢以 及便于自动化控制, 又克服了空气吹炼时 钢质量差、品种少的 缺点,使它成为冶金 史上发展最迅速的新 技术。
氧气顶吹转炉的特点
优点
(1)熔炼速度快,生产率高(一炉钢只需30分钟) (2)钢的品种多,质量好(高低碳钢都能炼,S、P、H、N、O及 夹杂含量低); (3)原材料消耗少,热效率高,冶炼中不需外来热源,且可配 用10%~ 30%的废钢;
(4)基建投资省、建设速度快。
(5)容易与连续铸钢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