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2013年全国大纲卷高考材料作文:同学关系(适用省:贵州甘肃青海西藏云南河北黑龙江海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新课标卷:经验与勇气(河南、陕西、陕西等地区)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北京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材料作文北京卷高考作文材料: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部掌上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笛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2013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更重要的事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四川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2、山东:给作家作品挑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湖南:我愿意作文是二选一: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

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广东以“捐助”为题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记者:目前说到是广东的,可能题目你已经收到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于丹:我就广东的题目说一下,说到这个题目,这还是一个很有时效性的题目,因为它能够反映当下人们的价值观。

这个作文的题目里面,我看它其实在反映两个方面的考察,第一价值观就是关于慈善的意义,第二是关于慈善的价值,首先慈善是最近这两年中国一直在热议的话题,什么是现代慈善真正的意义?你看看这三户人家的态度,就是对于慈善的三种不同理解。

第一个人家接受,就是把慈善当做一种无偿的捐助,一种扶危济困,它就是一个理所应当的接受。

第二个人家是把慈善当中一种借贷,它是有偿的,借来了以后再给你偿还,它是缓解一时燃眉之急的周转,但是这不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接受以后不再偿还。

第三个人家认为这样给钱只是一种施舍,这是以尊严作为代价,所以它会选择拒绝。

这也提出了今天的慈善怎么帮助别人,慈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现在中国的慈善绝大多数都停留在要求慈善公益、透明,能够扶贫济困,能够解救燃眉之急就可以了,这中间跟受助人的长期效应,周转起来以后的发展,包括他的尊严,他的自理能力的扶持,到底有多么深刻的关系,其实这是对于慈善的一种思考和考评。

这在今天是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关于财富的价值,财富到底能够做什么,首先这里声明捐助人是自己白手起家挣钱,这是很干净的钱,社会需要这样的热心人,但是这个钱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能够真正得到它最大的效益。

每个人对待财富都有不同的观念,每个人使用财富都能换来不同的效益,究竟作为这样一种手到擒来,无偿接受,这当然是最低成本的,但它对后续又是什么样的意义,决心以后偿还,这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完全拒绝这种施舍,是把尊严看的高于一切,这一切都是我们人和财富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一种平衡,是一种观念上决定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最后导致了我们生活幸福综合指数。

高考作文其实在考量一个大学生进出社会的时候对于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一些认知,这里面更多看的不是一种娱乐门的技巧,他的文字评述能力,更多是做了一次价值观的考察,这个价值观是着眼于当下,关于慈善与财富的价值考察。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它的经济开放政策最早,经济活动相对最为活跃,孩子们对于财富,包括对慈善的概念相对比较熟悉,这个题目其实打破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小的作文题,让你仅仅考察文字,考察你的文学功底,更多的是开放考察一个社会人格在当下的价值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题目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实的题目,能够考量每个人心智和观念的程度。

记者:谢谢您。

记者:您说一下这个作文题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怎么样。

史航:首先我很喜欢这个题目和这种出题目的方式,因为以往我们考的很多是语文知识,就是阅读、理解这些东西,但是这个题目里符合更早的中国人常说的知人论事,就是人情,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其实你说这些高考的孩子们,他们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校内网,他们有很多方式跟别人交流看法,希望有很多机会对社会现实发表看法。

但是发表看法的时候,有的时候他们会人云亦云,跟着自己的偶像,大V,他们怎么想就怎么说,习惯性跟人吵架和赞同。

就是说时间久了貌似有表态空间,但实际上人是一个条件反射式的表态。

但是这一回因为是高考,你要很严肃的审题、思考,强迫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所以这个机会当中的就叫做慈善这三家人,他并没有说你善款应该给你家人。

他只告诉你一件事可能有三种反应,往往一个孩子做事情想到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一两种的反应,但不一定想到这么多的反应,尤其不能像现在这么多的审题,这样他就可以知道人生的差异,和对差异的了解,包括了解的必要性。

是讲这个东西。

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孩子在没有考上大学,他已经在社会中了。

所以在社会中的时候需要你不是闭着眼睛在人海里走,而是要睁着眼睛,要开动脑子、捕捉信息、分辨信息要做出决定,那么这三个人接受慈善的三个家庭判断,可能每个人各自口味当中,有这个学生喜欢这个家庭的反应,有的学生喜欢这个家庭的反应,这种差异化是需要孩子们面对的,有时候星座对这种差异,你双鱼座、我什么星座他不合适,他喜欢这种星座式的东西,而这绝不是星座十二种的,有很多可能性,不管你选择哪种,只要让他有长时间的思考选题,来做出判断,都是对他的判断。

同时这样一个题目说实话很难套题目,我本来准备好一个状态,这是一个独特的情景,你平时押题押一百个题押不到,但是你上网三天肯定能够碰到这个题目,这就是一个好题目,从生活中来,却不是在你的口袋里,你押题就在你口袋里,它是在生活中的题目,而不是你口袋里的,你准备几个,自我牺牲的,不是这样的概念。

记者:您觉得这个题目风格怎么样,和中国梦有关系吗?史航:中国梦不可能建立在纯慈善的基础上,要奋斗才会实现这个梦,但是梦这个特点一不能设施给别人,我看你可怜我施舍给你一个梦,不能逼着你做梦。

同时又不是一个能够领受施舍的东西,你让我做这个梦我就做这个梦,那不一定。

所以这个故事不是跟直接的中国梦有关系,但如果我们对中国国情多一些了解,我不是说中国梦,对中国国情有所了解,对人心有所了解,那么就有梦的土壤,所以这个题目不是中国梦,但是可以说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这是基础。

记者:您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您那个时候高考作文题目呈现什么特点呢?史航:我并不太清楚,我没有查过,我记得当年好像跟一个老学者有关,我只有这个印象了,具体怎么讲的,25年了,我不太记得了。

但是我们那个时候1988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了,比如不是梅花赞,让你堆砌很多形容词的题目,也不是由衷的以外,也不是那种东西,我觉得已经开始了观察与思考的时代。

(结束)辽宁材料作文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

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

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安徽围绕一位哲人萧伯纳的一句话:围绕一位哲人萧伯纳的一句话: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为什么不做这件事,体裁不限。

自拟题目,体裁不限。

江西【江西高考作文——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2013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在中学时代学生对奥数、英文、周树人有三怕,请你对此阐述自己的看法。

写一篇议论文湖南材料作文作文是二选一,1.“它”往上飞,有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它说我不累。

2.父亲在剪报纸,孩子在旁边抱着他,说:我愿意就这样陪着你。

让考生根据理解来选择。

浙江三句话看青春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