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1期文山学院学报Vol.24No.12011年2月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Feb.2011新西兰教育特点及其启示郝南明(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收稿日期:2011-01-02作者简介:郝南明(1958-),男,山西高平人,文山学院教授,文山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新西兰教育的社会性、以人为本、办学务实等理念促成其改革发展,在世界享有良好声誉。
探讨新西兰高等教育特点对我国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西兰;高等教育;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G5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00(2011)01-0084-04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教育与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
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以此保证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扩大教育改革”第四十八条中指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P126)。
新西兰高校的教育质量在世界上享有良好声誉。
本文拟就赴新西兰考察所感,对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特点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我国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有所裨益和启示。
一、新西兰教育的特点新西兰承袭了英国的教育体制,吸收了很多英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加上多年的自身发展,目前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教育属于全社会。
广义的教育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
这一点在新西兰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社会教育尤其突出。
新西兰的风景区内,植物上一般都挂有布告牌或者在旁边立有橱窗,向人们介绍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许多岩石断面附近有介绍地质特征和地质变迁的说明;公园里有专为儿童开辟的娱乐场所,在充分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尽可能安排动物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孩子们在玩耍之余,能对各种动植物和自然现象获得感性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和奥妙。
俱乐部、博物馆、艺术宫、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服务机构都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随时去参观、听讲座、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参与网络互动交流等,不少学生正是在这些地方完成了论文或调查作业。
新西兰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让学校教育融入社会,使教育不断得到社会生活源泉的滋润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由此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新西兰考察期间,笔者深切感到,这一特点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意愿与自觉实践,它已潜意识地渗透到新西兰社会的各个层面。
据新西兰《明星———时代报》星期刊报道,在全球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中,新西兰仅占0.2%,而其中的55%来自农牧场的二氧化氮和甲烷。
由此新西兰颁布法令,从2008年至2012年期间向农民征收每头牛、每只羊4至60纽元的税款,以抵消它们排放的粪便、尿液和屁气产生的有毒气体。
农民虽不满这个纠正牛羊自然行为计划,认为计划可能导致畜牧业无利可图。
但农民协会却认为,从环球的角度来看,新西兰削减动物屁气的任何行动,都微不足道,可是达到目标的成本却超过利益。
[2]此法令虽看似不大可行又听起像笑话,但这充分体现了一种很强的环保意识,这就是一种责任一种理念,真可谓:环保人人有责,动物也不例外,要放屁?缴税!第二,强调教育的开放性。
新西兰高等教育的郝南明:新西兰教育特点及其启示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仅属于全社会,而且是全方位的开放,重视社会力量民主参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校园建设的开放性。
新西兰的大学校园,一般是没有围墙的,校园的建筑、绿化与整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协调,市民可随时到学校参观走动,自由享受高等教育资源。
二是教育管理的开放性。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其成员有社会名流、学生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由社会中介组织按相关国际公认指标严格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三是科研服务的开放性。
40%的大学教师由资深社会名流、造诣高的专业技术专家兼任,使得学校与社会需要密切接轨,不让学科专业与市场脱节;同时也及时开展与社会对接的学术研究,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大学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三,注重教育“以人为本”。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以人为本”已形成共识,然而我们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但是这种理念在新西兰却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人性化的关怀。
新西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教育氛围,校园里到处可见学生无忧无虑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在舒适静谧的图书馆悠闲自在地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或在教室里、实验室里神情自若地上课、做实验。
校园里(公共场所亦如此)的公共设施非常完备,到处都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
例如校园里规划有残疾人的绿色通道,给盲人配有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公共厕所也分为男、女和残疾人专用三种。
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也分为英语、毛利语(新西兰最早的一种少数民族)、盲语三种。
这种强调人人平等、关爱弱者的行为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诠释。
二是学制富有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我发展。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接受教育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而教育又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尊重个性发展,学校根据每个人的发展需要施行真正的学分制,即学生学完十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专业,学得好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学得差的学生可以延迟毕业,选择工作或者中途退学的学生可以工作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三是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
新西兰政府规定,6岁至16岁的孩子必须上学,包括小学。
全国66万中小学生就读于2800多所国立中小学校,政府每年用于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超过20亿新元。
在新西兰上大学并不难,新西兰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比例约在30%。
新西兰的高等教育体系共由8所公立大学、29所理工学院、4所教育学院构成,提供从学士到博士的所有课程。
高等教育由政府拨款并实行自主管理,每年新西兰政府向高校投入约为2.5亿新元,占GDP的1.9%(对整个教育的投入占GDP的5%)。
政府在经费投放上按照政府规定的招生数目(多招不给)和大学功能的不同而公平分配,比如奥塔哥大学的投入为45%,维多利亚大学的投入为50%等。
这有点像我国高校的生均拨款,但不同的是新西兰是按毕业学生获得的学位数量来拨款。
为了保证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业,1992年新西兰政府就实施了“学生贷款项目”,向进入大学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这种助学贷款不属于商业贷款,与商业银行无关,贷款风险由政府承担。
根据新西兰法律规定,学生毕业后若未找到工作,无需考虑还贷问题。
只有找到工作后才开始归还贷款。
助学贷款的偿付和免息处理由国税局负责,国税局根据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确定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并据此判断其是否应当履行还贷义务。
如果隐瞒收入逃避还贷,一经查出则产生个人信誉的不良记录,其负面后果将非常严重。
新西兰的税收征管制度健全,隐瞒收入恶意拖欠贷款的可能性很小。
这种制度,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经济保障,又较好地规避了贷款风险,同时也是最为实际的诚信教育。
此外,新西兰政府为了鼓励成年人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还设立了多种困难补助以排除其后顾之忧。
具体包括:学生失业困难补助、住宿补贴、学生附加津贴以及各种额外资助。
[3]新西兰公民中20 40岁接受过高等教育并获证书的人是公民总数的40%以上(据说比美国还高)。
四是大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西兰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尽量减少灌输式教学模式,老师教的内容不多,多以讨论为主,其中会穿插答疑、小组工作、读书报告、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种教育方法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自己产生联想,在知识间建立联系,而且需要积极地参加各种小组讨论、课外学习等活动以开拓视野、扩宽知识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学校里的很多设第24卷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施设备都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
第四,重内涵轻形式,讲究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新西兰高等教育走的是内涵式发展之路,不贪大求全,但重视质量,突出特色。
新西兰的教育经费十分充裕,但是学校建设强调以“高效、实用、够用、物尽其用”为原则,设施设备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学校建设布局合理,整洁朴素大方,自然和谐,舒适便利;各所大学的校门并不起眼,各类办公楼很一般,但讲究内涵与质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是很多,但类目齐全,并且全国各类学校及各级政府的图书馆资源是共享的;学校师资配置合理,专职教师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但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培训和聘用,保证能胜任工作并做到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十分精练,素质很高。
第五,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新西兰的教育一向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学历与资历为西方各国所公认,8所公立大学就有5所进入世界300强大学之列。
这除了与长期的英式教育有关外,也与其对外交流合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有关。
新西兰的学费、生活费比美、加、澳等国便宜(在新西兰留学,每人每年的学费、生活费约合人民币10万元)。
当前,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越来越看好新西兰。
目前,新西兰高中、大学、各类语言学校及各类私立学校中有中国留学生近4万人。
为数众多的海外留学生每年为新西兰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
目前,新西兰的教育产业已成为新西兰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新西兰通过招收留学生改善了学校的生源结构,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二、新西兰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此次培训考察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感悟学习,因为理念就是一种思想,理念决定方法,理念决定制度,理念决定结果。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从学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看待我们的优势,发现不足,实事求是地从点滴做起,不浮躁不追风不搞脱离实际的“大跃进”,不断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第一,要树立、呼吁教育属于社会的思想,更加注重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化的大教育中,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是受教育者。
教育属于全社会的思想,对高校来说,教育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传道解惑了,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科研体系,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地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