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脉学任之堂主人谈脉象(2)常见病例与脉象下面设定一些案例,大家分析脉象,然后下诊断,同时拟定方药。

第一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

第四个患者:六脉沉紧。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

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

方剂:银翘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麻黄汤。

第三个患者诊断:暑湿感冒。

治法: 清暑驱湿解表。

方剂:新加香薷饮。

第四个患者诊断:阳虚感冒。

治法:温阳解表。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方剂:人参败毒散。

第六个: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

小柴胡汤主之.第二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头痛患者,诉:最近头痛,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右寸独郁。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右寸独郁。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右寸独郁。

第四个患者:六脉弦硬,左关郁滑。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弱,左右寸口沉细。

第六个患者:左关细数,左右尺部虚细无根。

第七个患者:六脉细涩,寸口独郁。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头痛。

治法:祛风清热。

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头痛。

治法:疏风散寒。

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

第三个患者诊断: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胜湿。

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

第四个患者诊断:肝阳头痛。

治法:平肝潜阳。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血两亏,益气养血,八珍汤更适合第六个患者诊断:肝肾阴虚头痛。

治法:滋补肝肾。

代表方剂:大补元煎。

第七个患者诊断:血瘀头痛。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

第三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腹泻患者,诉:腹泻月余,服用抗生素无效,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

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

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

六脉浮濡。

第一个患者诊断:脾虚泄泻。

治法:健脾,益气,止泻。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肾阳虚衰.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剂:四神丸。

第三个患者诊断:肝郁乘脾。

治法:益肝扶脾,调中止泻。

代表方剂:痛泻要方。

第四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患者,诉:最近不太舒服,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

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

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

六脉浮濡。

左关郁涩。

诊断:胃痛(胆胃不和)治法: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代表方剂:温胆汤患者:35岁左右,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黄,右寸关有上越之势,左关沉实而弦。

诊断:胃痛(肝气犯胃)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第七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二个患者,面容憔悴,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女,40岁左右,舌质鲜红,苔薄白。

左寸浮实,上延鱼际。

舌为心之苗,舌质鲜红则心火亢盛,与脉象左寸浮实相符相成,心火过亢之后,有两个传变途径。

其一:火性炎上,上达于头,出现左侧偏头痛。

其二:下移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

诊断:头痛治法:清心泻火代表方剂:导赤散第二个患者:女,50岁左右,舌质鲜红,苔薄黄。

左寸浮细而数,上延鱼际,左关浮郁。

此例患者胆火过重,胆火扰心,伤及心血,故出现左关浮郁、左寸浮细而数的脉象,患者表现出失眠、左侧头痛,心情烦躁。

诊断:失眠治法:清泄胆热、养心安神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合栀子淡豆豉汤。

一起学诊脉(1) --------任之堂主人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或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答曰:《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

“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

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

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

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 取寸口原因有二: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

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

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

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

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祖训: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

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

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

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浮郁、沉郁;有郁滑、郁涩;有郁数、郁迟等;有六脉皆见郁象;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

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何脏何腑何经之病变。

左寸出现郁脉心脏出现问题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或右侧头部出现问题左关出现郁脉肝胆出现问题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或膀胱出现问题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

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肺主皮毛,易伤风邪;肺经受风,六脉皆浮;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膀胱寒水,同气相召;经循背项,腰背颈僵;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脾失健运,四肢酸楚;升降失常,大便稀溏;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干咳痰少,肺阴亏耗;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癥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癥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