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找出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

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找出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诗句。

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本诗中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关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6、本诗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7、赏析本诗的尾联。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答:岳阳楼、滕王阁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寂寞、惆怅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7、“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燕然”二字。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6、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分析。

答:“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答: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5、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答:明月映入江水,好像飞下的天镜;浮云在江面凝聚,形成海市蜃楼般的美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一幅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6、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不同意这种说法,“送别”二字不可删,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

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

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4、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中直接抒情的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5、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6、“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飞鸟不多。

7、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8、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

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