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轨道交通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的分析
一、城市轨道交通组织架构模式
组织机构形式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的组织架构模式是运营管理的先决条件。
具体的组织架构型式可根据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设立。
目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运营组织模式有直线职能模式、事业部模式、子公司模式及公司模式,各种模式的优劣与适应性分析如下表所示:
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组织架构模式的对比:北京、上海、广州
(一)北京地铁组织架构1、组织构架图
2、利与弊
多元互补性企业集团型
北京地铁一直实行总公司制,2002年初改制为企业集团模式,下设建设公司和运营公司。
(1)优点:
一是有利于工程集中管理和统一组织协调
二是建设和运营的衔接、融资、建设、运营及经营开发工作的统筹安排
(2)缺点:
缺少相互制衡的手段及方式
(二)上海地铁组织架构
1、组织构架图
2、利与弊
事权分设制的独立法人型
(1)上海地铁在建设初期曾实行总公司制。
2000年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地铁总公司融资、建设、运营、监管四位一体的职能按属性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四块:
●申通公司:是上海地铁的真正业主,由市计委“久事”公司和市建委“城投”公
司共同投资组建,负责上海地铁工程的投、融资。
●地铁建设公司:上属市建委,负责地铁建设施工管理,包括土建、设备选型、采
购、安装、调试等。
●地铁运营公司:上属市交通局,负责地铁运营管理,是经营性独立法人,公司本
部设置10个职能处室,包括设施处、客运处、安保处、经营管理处、监察处、行
办、党办等;下设8个专业分公司:包括车辆分公司、通号分公司、机电分公司、
客运分公司、工务分公司、票务分公司、后勤分公司和总调度室,全部实行内部
独立核算。
另外,尚有12个实业开发公司,全部为法人,实行独立核算。
上海轨道交通管理处:上属市交通局,对地铁轻轨实行行业监管。
(2)优点:
一是将投融资、建设、运营分别成立专业化公司,结构清晰。
二是有利于集中精力完成大规模的建设、运营任务。
三是有利于地铁项目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的市场良性竞争格局的形成。
四是在筹措建设资金,节约控制项目投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3)缺点:
一是虽能合并报表,但各公司要单独纳税,不利于纳税;
二是各个专业化公司的协调、分工难度较大。
(三)广州地铁组织构架
1、组织构架图
2、利与弊
事业总部制的总、分公司型
广州地总负责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沿线房地产物业的经营及开发;
但不负责筹融资,由广州市计委专设“地铁筹资办公室”统筹解决。
总公司设立“八部二室一委”,即建设事业总部(承担地铁建设施工管理)、运营事业总部(承担地铁运营管理)、资源开发事业总部(承担资源开发、多种经营和对非主业公司管理)、企业管理总部、人力资源总部、财务总部、监察审计部、党群工作总部、办公室、总工办、技术委员会。
此外,还设七个子公司,即:地铁设计院、地铁咨询公司、地铁物资公司、环境工程公司、广告公司、通信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
(1)优点:
一是能将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各种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各方面资源共享,资源配置成本比较低。
二是把投融资、建设、运营等作为公司内部工作,便于协调和分工。
三是建设、运营主营业务与商业资源开发辅营业务合并营业收入,可实现合理避税。
(2)缺点:
一是随着地铁的规模不断扩大,所需承担的职能会增多,势必会造成机构的庞大以及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管理水平有极高的要求,不利于大规模的地铁投资、建设和运营;
二是资源、权利过于垄断,不利于地铁项目建设、运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及市场化竞争格局的形成。
三、城市轨道交通组织架构优化示范——广州地铁
广州自1997年开通第一条地铁运营线路以来,现在已由5.4km的单一线路发展成为超过116km的线路规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环状运营线网。
伴随着运营线路的延伸,广州地铁运营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几百人发展成为数千人的大型组织,同时运营管理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渐优化。
开通运营10多年以来,广州地铁始终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节能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车辆自主维修、节能减排和技改国产化、运营安全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广州地铁的脱颖而出,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典范和宝贵经验。
(一)广州地铁运营组织架构的优化
1、广州地铁早期运营组织架构
运营事业总部是广州地铁总公司负责地铁一、二号线运营的业务部门,承担运营操作、运营安全、乘客服务、运营经济效益等业务的规划、管理和日常运作。
主要任务是保证操作安全顺畅、乘客满意、资金有效管理、合理使用,并且逐步提高运营收入和经济效益。
运营事业总部下设12个部门,即车务部、车辆部、维修工程部、调度票务部、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营销调控部、技术部、综合部、物资部、安全稽查部、运营财务部等。
2、广州地铁后期运营组织架构
运营事业总部是总公司负责地铁一、二、三、四号线运营的业务部门,其职责和主要任务保持不变。
运营事业总部下设15个部门,即车务一、二部、车辆部、维修工程一、二部、调度票务部、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室、人力资源部、营销调控部、技术部、综合部、物资部、安全稽查部、运营财务部等。
(二)广州地铁运营组织架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1、广州地铁过渡期运营组织机构
为适应地铁线网化和专业化的要求,2008年6月底,广州地铁在后期运营组织架构基础上,按专业和线路成立车务、维修、车辆、通号四个生产管理中心,另设11个职能部门。
2、广州地铁2010年后的运营组织架构发展
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财政性投资压力,广州市出台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积极推进地铁集团公司改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广州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目的为加快广州地铁建设。
广州地铁总公司拟在其他职能部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资源开发纳入运营事业总部,撤销资源开发事业总部,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经营模式,朝着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目标迈进,真正实现盈利,为未来几年将地铁总公司改制成地铁集团公司,并下设有限公司择机上市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XX轨道交通组织架构形式建议
针对目前XXMU现有特点,对其组织架构形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 组织架构形式的选择-----事业部模式
针对XX轨道交通的组织架构形式,建议采用事业部模式。
1、现有XXMU组织架构形式
2、建议XX轨道交通组织机构形式
XX轨道交通组织机构形式可借鉴广州地铁的组织机构形式,具体设置如下图:
(二) 组织机构形式(事业部)的特点
该模式建立在XXMU原有的组织架构模式基础上,缩短了磨合期,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在集权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就是在总公司的领导下,按产品或地区分别设立若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是独立的核算单位,在经营管理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该组织架构模式设立“八部二室一委”,即建设事业总部(承担地铁建设施工管理)、运营事业总部(承担地铁运营管理)、资源开发事业总部(承担资源开发、多种经营和对非主业公司管理)、企业管理总部、人力资源总部、财务总部、监察审计部、党群工作总部、办
公室、总工办、技术委员会,由三名副总经理进行分管,即:
副总经理A:运营事业总部、资源开发事业总部
副总经理B:人力资源总部、财务总部、总公司办公室、企业管理总部
副总经理C:建设事业总部
1、该事业部型组织架构的主要优点是:
(1) 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由于事业部单独核算,自成体系,在生产经营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人才,又便于各事业部之间开展竞争,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
(2) 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做好有关企业大政方针的决策
(3) 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2、该事业部型组织架构的主要缺点是:
(1) 增加了管理层次,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增加
(2) 由于各事业部独立经营,各事业部之间人员互换困难,相互支援较差
(3) 各事业部经常从本部门出发,容易滋长不顾公司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