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道路保洁,实施分类管理考核
一、实施道路保洁分类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对环境品质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非常高,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深化“清洁平度”内涵将会成为市委市政府长期的重要目标。
核心内容是要着力解决“清洁保洁难”的问题,道路清洁度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窗口,道路清洁可以带动社区的清洁,道路是否清洁可以直观地反映一座城市整体的清洁程度。
其次,定量考核是科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道路保洁管理应规定不同类别道路的保洁时间、人均保洁定额、洒水频次、机扫频次、清洗频次和保洁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实行定时、定人、定机、定额作业和定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保洁经费挂钩,这样的评价体系才比较科学。
再次,动态管理是落实长效的根本途径。
保洁管理的动态性很强,需要日复一日地常抓不懈,只有通过扎实细致的日常检查考核,才能督促管理和保洁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实行“管理定额化、定额考核化、考核日常化”管理模式。
二、道路保洁分类管理考核的基本方法
实施城市道路保洁分类管理主要内容就是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确定城市道路日常保洁管理指标和所需要的成本投入,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日常保洁管理,制订出一套科学的检查考核程序和办法,对保洁质量及管理措施进行日常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保洁经费,奖优罚劣,督促各城区努力提高道路保洁质量。
(一)统一作业及考核标准。
统一作业标准,主要是根据《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要求做到“五无五净”,即道路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泥、无积水、无污迹;路面干净,绿地和树圈干净,边角侧石干净,雨水井沟眼畅通干净,果壳箱等环卫设施干净。
统一考核标准就是用统一的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标准与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检查考核。
(二)分类保洁和管理。
根据道路所在区域的重要程度、车流量和人流量等情况的不同,将主城区道路和街巷分别划分为一、二、三类三个保洁和管理类别。
1.分类保洁。
根据不同类别确定对应的道路保洁时间、人均保洁面积、洒水频次、机扫频次、清洗频次等指标要求,体现差异性。
2.分类定费。
根据不同类别道路保洁管理指标,计算作业经费定额,实行定人、定时、定量、定机保洁。
首先是对各城区各类道路及街巷面积进行核定,然后按照“国卫”标准和各类道路(街巷)保洁指标,结合我市实际用工报酬,采用劳动定额通用计算方法,确定各类道路(街巷)保洁经费定额。
3.分类考核。
为体现道路保洁分类管理检查考核的公平和公正,保证对各区的检查考核不受因道路(街巷)条数不同、面积不同、类别不同的影响,采取对各类道路(街巷)按比例、全覆盖、全路段检查考核,分类计分。
按各类道(街巷)得分情况计算各街道实得保洁经费,再用统一的清洁度得分进行评价。
(三)按保洁质量核拨保洁(奖励)经费。
一是控制保洁(奖励)经费核拨比例。
预留20%在最后一个季度根据考核结果拨付;二是将
道路清洁度与道路保洁(奖励)经费核拨挂钩。
根据每月的检查考核成绩,确定各街道各类道路(街巷)实得的保洁经费。
对保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道路(街巷),按定额拨付保洁(奖励)经费;对保洁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的道路(街巷),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在下个季度中核减相应的保洁经费,体现了“扫不好地就扫钱”的原则;三是按检查考核成绩进行奖励。
即根据年度各街道清洁度排名情况,将每月检查考核后核减下来的保洁(奖励)经费列为年度道路保洁分类管理奖励经费,对各城区进行奖励,通过这把“双刃剑”来激发各城区努力提高道路保洁水平。
四、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对街道城市管理目标考核依据。
二0一二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