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20XX 年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第一章: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弄清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的概念机相互间的关系。

①认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0是正整数B 、0是正数C 、0是整数D 、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②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常用方法:作差法、作商法)例:比较432与342的大小。

648122>③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合理的运用学过的运算法则) 例:与算式222333++的运算结果相等的是( A )A 、33B 、32C 、63D 、83④利用运算律求式子的值 例:计算:41375.1217-5.0++⎪⎭⎫ ⎝⎛+- ⑤探索有理数中的一些规律第二章:数的开方①平方根(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是正数,负数没有平方根)例:25的平方根是5±,16= 4, 16的平方根是2±,算术平方根是2.②立方根 (任何数都有一个立方根)例:512的立方根是8;-0.729的立方根是-0.9;0的立方根是0.③实数(弄清楚实数的分类)例:-8的立方根与4的平方根的和是( D )A 、0B 、4C 、-4D 、0或-4第三章:整式的运算①认识整式的相关概念(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概念) 例:下列多项式是二次三项式的是( C )A 、b a +B 、b ab a 5432++C 、122++a aD 、33b a +②列代数式的方法 (审题,找出相关量,组建等量关系)例:“x 的21与y 的和”用代数式可以表示为( D ) A 、()y x +21 B 、y x ++21 C 、y x 21+ D 、y x +21 ③整式的加减(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注意符号的改变) 例:()()b c c b a a 5237534+-+---④整式的乘除(系数相乘,指数相加)例: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D )A 、632x x x =⋅B 、4222x x x =+C 、()2242x x -=- D 、()()532632x x x =-- ⑤因式分解(先提取公因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化简)例:(1)()()y x y x y y y x 33327332-+=- (2)()()61672--=+-x x x x第四章:分式①认识分式例:当x 取什么值时,分式132-+x x ;(1)值是零?(2)值有意义?②分式的四则运算 例:计算⎪⎭⎫ ⎝⎛-⎪⎭⎫ ⎝⎛--111112a a 的结果是 。

③化简分式与求分式值的方法 例:先化简,再求值:22112122-⋅++-x x x x ,其中21-=x 。

第五章:二次根式①认识二次根式 例:已知()12<a ,化简()221-a a ②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例:计算:3142xy x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例:已知方程02=--x ,则下列方程和它同解的是( A )A 、02=+xB 、2=xC 、02=-xD 、()0020⋅=+⋅x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例:当x 为何值时,()()x x --+1532与()13-x 互为相反数?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例:如果关于x 的方程3132--=-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为( B ) A 、-3 B 、-2 C 、-1 D 、3⑤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例:解方程:615=++-x x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意义及求解的方法②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③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一元二次方程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直接开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例:01032=--x x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问题(△=ac b 42-)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01032=--x x 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a b x x -=+21,ac x x =⋅21) 例:设βα、是方程01032=--x x 的两个根,求βα+的值?④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⑤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例:解方程:2213211x x x x --=-- ⑥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题 (同加同减一个数等式不变,同乘一个数等式不变,同除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例:523>-x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③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决策问题第十章:函数①认识函数及图像 (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注:需了解函数的定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像经过象限的情况及性质 ②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注:1.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表达式;2.代入已知条件;3.求出待定系数;4.将求出的系数代入函数的表达式③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注:1.一般式:c bx ax y ++=2(其中c b a ,,是常数,0≠a )2.顶点式:a b ac a b x a y 44222-+⎪⎭⎫ ⎝⎛+= (其中顶点坐标是(a b ac a b 44,22--)) 3.两根式:()()21x x x x a y --=④ 点与函数图像的相关问题⑤ 求函数值的应用题⑥ 比较两个函数值大小的应用题注:1.同一函数图像上的任意两点或多个点函数值的大小比较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不同函数图上点的函数值的大小比较⑦ 求函数交点的问题注:联立两个函数的表达式,组成方程组,然后求解即可。

⑧ 图形运动中的变量关系第十一章:图形的初步认识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②立体图形的三视图③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④点、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⑤角的度量大小(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⑥相交线、平行线及相交线中的角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对顶角相等⑦垂线的意义⑧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⑨比例线段第十二章:三角形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注:三角形的分类: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角: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②三角形的内外角的关系③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差小于)第三边)④中位线定理⑤相似三角形⑥全等三角形注:判定方法:HL、SAS、SSS、ASA、AAS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及应用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第十三章:四边形①多边形的相关概念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注:判定方法: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先判定是平行四边形,后证明有一个直角)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先判定是平行四边形,后证明一组邻边相等) ⑤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可先判定是菱形,后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 ⑥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⑦相似多边形第十四章:解直角三角形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注:两个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②锐角三角函数2360sin 2245sin 2130sin =︒=︒=︒;;;2160cos 2245cos 2330cos =︒=︒=︒;; 360tan 145tan 3330tan =︒=︒=︒;; ③解三角形第十五章:圆①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 (弦、弧、半径、直径、圆心角、圆周角、切线等) ②圆的轴对称性及旋转不变性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外离、相切)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⑤与圆有关的成比例线段 ⑥垂径定理、切线长 ⑦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⑧与弧有关的计算 ⑨与扇形有关的计算 ⑩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十六章:图形的变换①轴对称 ②平移 ③旋转 ④位似变换第十七章:统计①频数与频率注:频数是一组数据的个数,频率是某一小组数据的个数与这组数据总数的比值 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用样本来估计总体注:【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用样本估计总体就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③统计图和统计表注: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具体数据;【扇形图】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折线图】能够显示数据分布的情况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及应用⑤极差和方差注:【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的差【方差】1.()()()[]2222121x x x x x x ns n -++-+-= 2.()22222121x x x x n s n -+++= 第十八章:概率①怎样正确理解事件注: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时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随机事件概率为0~1之间。

②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方法注:列表或画树状图方法③用试验的方法估计概率注:用试验法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时,要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大量的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