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风俗与礼仪

法国风俗与礼仪

法国风俗与礼仪法国香水、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法语、“自由、平等、博爱”、法国人的浪漫。

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凡尔赛宫、古老的城堡文化……太多值得品味与欣赏的瑰宝。

而法国的风俗与礼仪大家知多少?当然法国的风俗与礼仪离不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瑰宝,是这些塑造了法国人独有的气质。

地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面对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东北比邻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东与瑞士相依,东南与意大利相连,南浴地中海并和西班牙接壤。

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是欧盟面积第一大国,位于北纬42度和51度之间,法国南部属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其它为大西洋温带气候地区。

法国版图有如六边形,对边距离不到1,000 公里。

总体上说,法国地势较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低于海拔250米。

东南部地势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尔高原和孚日山脉。

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

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

法国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约占法国本土面积的28%。

农业耕地占全国土地的54.8%。

法国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积最广,属于潮湿地区。

地中海沿岸土壤为红色。

法国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道四通八达,可通航河流总长度达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国的水路交通网。

主要河流有:卢瓦尔河(LA LOIRE),全长1,020公里,是法国最长的河,流经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开湾。

罗纳河(LA RHONE),全长812公里,在法国境内522公里,流经法国20个省。

塞纳河(LA SEINE),全长776公里,流经巴黎市区,注入英吉利海峡。

加龙河(LA GARONNE),全长650公里,发源于西班牙境内,流经法国南部,通过法国西部城市波尔多注入大西洋的比斯开湾。

马恩河(LA MARNE),全长525公里。

莱茵河(LE RHIN),全长1,298公里,流经法国边境长度190公里。

法国还有一些湖泊,较大的有莱蒙湖(LEMAN)、布尔热湖(BOURGET)、卡尔康湖(CARCAN)等。

民族简介:法国民族以法兰西人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0%,其它少数民族有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科西嘉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北非人和印度支那人等。

官方语言为法语,地方方言有普罗旺斯方言、布列塔尼方言、科西嘉方言和日耳曼方言。

法国传统上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目前仍有65%的法国人信仰天主教,其他主要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

约有12%的法国人周末仍要去教堂。

此外,婚礼、圣洗和圣诞节,法国人一般都要去教堂。

习俗与禁忌: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

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

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

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

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

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

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

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

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

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

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音应主动自我介绍。

到法国人家里作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送花时要注意,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

在送花的种类上应注意: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

此外,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

但法国人忌讳核桃,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

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淫妇的象征)、乌龟,认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

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发什么祸事。

如果你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是很不高兴的。

法国人还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

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

如果初次见面就送礼,法国人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认为粗俗。

法国女宾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

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点,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近。

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征,并奉为国鸟。

他们还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为国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

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

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法国人一年到头似乎离不开酒,但贪杯而不过量。

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顿顿离不开酒。

他们习惯于饭前用开胃酒疏通肠胃,饭后借科涅克(白兰地)之类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时,吃肉类配红葡萄酒,吃鱼虾等海味时配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于吃鱼,也可用于下肉。

女士都爱用玫瑰红,以显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

法国人不仅看菜下酒,什么酒用什么杯子,也很有讲究,法国人讲究虽多,但喝的并不多。

三五人一桌的聚会,一瓶10度上下的的葡萄酒就行。

服装文化: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

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

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

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尔”、“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

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

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

法国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于穿着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方面的鉴赏力,也接受比较便宜的而不十分讲究的仿制品。

香水起源法国香水驰名世界,其中不乏价格惊人的上品。

在法国,你大致可以凭着香水气味的雅俗判断一位先生或女士的身份。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香水的起源和恶臭有着密切关系。

伏尔泰在1756年曾写了一本名为《美化巴黎》的小册子,小册子中写道:“设在窄巷中的肮脏市场使人不敢驻足,到处散发着恶臭……街道昏暗、狭窄、丑陋不堪,似乎代表着一个最野蛮的时代。

”当时的巴黎,空气中散发着阵阵腐臭,在路易十四死后摄政的奥尔良大公菲利浦的母亲在一封信中写道:“大街上臭气熏天,由于酷暑鱼肉腐败,再加上成百上千的人在大街上随处撒尿,令人作呕。

”那时巴黎的空气中散发的恶臭还与腐败的尸体有关。

18世纪的巴黎是一个拥有6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当时死者的遗体只是埋入土中,任其自然腐败。

由于墓场与居民区和市场相邻,腐败的尸体臭味,非常难闻。

从1785年开始,巴黎当局花了两年时间才把以往9 个世纪中积累的200 万具遗骸转到巴黎南部的采石场深埋。

另一个臭源来自身体。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间才洗过一次澡,这一惊人记录保留在路易十四的御医每天为他做的身体状况的详细笔记上。

根据当时的常识,洗澡是一种医疗手段,如果没有医生的吩咐,就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也决不轻易洗澡。

当时的医学常识认为,体臭越强烈说明身体越健康。

在这种“时尚”推动之下,我们今天看来雍容华贵的巴黎社交界,其实气味并没那么高雅。

尽管体臭是优异的标志,但毕竟难闻,于是用来与体臭抗衡的香水便应运而生。

那时最受欢迎的是动物性香料,如龙涎香、麝香、麝猫香一类。

到18世纪中叶以后,动物性香料由于气味过于呛人而逐渐失去巴黎人的青睐,于是巴黎人的兴趣又转向了植物性香料,柠檬、桔子、玫瑰花等都可以制成香袋、香水。

法国南部的里维埃拉沿海气候湿润,当地小镇格拉斯就成了用来制成香水的各种鲜花的栽培中心,直到今天,这里仍是制造香水的重要地区。

也是从18世纪中叶以后,巴黎人才认识到洗澡的重要性,那时巴黎已陆续建起了十几家公共浴室。

洗澡加上洒香水使巴黎人摆脱了恼人的体臭。

葡萄酒文化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重: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

这里所说的法国葡萄酒概念是指红、白、玫瑰红等颜色的、酒精含量在12%--18%的佐餐酒,也包括餐前饮用的葡萄汽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槟酒和餐后助消化的白兰地。

其实,从产量上说,世界排名第一的葡萄酒生产和出口大国是意大利,但人们说起葡萄酒,还是先提法国。

法国人自吹说:法国葡萄酒和法国的足球、橄榄球在世界上的水平一样――一边是法国,一边是其他国家。

法文中有大量的与葡萄酒有关的专用词汇,其分类之细致和精确程度令人吃惊。

法国还有世界上最好的3所培养种植、品尝、鉴定、管理和研究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学院。

有一个现象也很引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介入这个通常是男人主导的世界。

据统计,女性葡萄酒专家的比例,已从1988年的14%上升到了今天的25%,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葡萄酒带来的巨额利润有时也令人不可思议:生产最高级葡萄酒的珀牧赫罗地区,有一个葡萄园叫作乐畔,只种有两公顷葡萄,每年生产约八千瓶葡萄酒,但每一瓶要卖380欧元!其实,葡萄酒和其他所有酒一样,就是一种佐餐的带酒精的饮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