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安装施工方案

轨道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0编制依据 0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0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1)主要工程量 (1)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法 (3)施工进度 (3)施工工艺流程图 (3)主要施工工艺 (4)施工测量 (4)锚固螺栓安装 (4)钢垫板加工、安装 (5)压板底座焊接 (6)胶泥灌注 (6)轨道接头焊接 (7)轨道安装 (10)防腐处理 (11)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11)质量目标 (11)轨道安装保证措施 (12)第五章安全、文明、环境保证措施 (13)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3)安全生产目标 (13)安全保证体系 (14)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1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5)文明管理目标 (15)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16)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6)环境保护措施 (16)相关附表附图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上游码头项目的施工合同。

2)中交三航院设计的“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上游码头”的施工图纸及施工设计说明。

3)施工现场实地踏勘和周边环境情况。

4)我公司承建码头工程的施工经验。

5)公司的综合实力,管理水平。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S152-2012)国家和上海市政府颁布的其他有关技术法规、规范和标准。

公司ISO19001:2000版贯标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

本企业有关施工标准和方法及作业指导书等第二章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工程简介后续工程上游码头标段将沿着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工程的上游新建,其中新建码头总长 380m(280m码头+100m靠泊墩台),走向为°-°。

扩建后,上游码头总长为 800m,宽度为 32m。

建设单位: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海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建港务建设有限公司主要工程量本工程轨道安装为上游码头×2根,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锚固螺栓预埋、钢垫板安装、胶泥灌填、压板总成焊接、胶垫板铺设、轨道接头焊接、轨道安装等。

轨道安装主要材料和工器具配置: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轨道安装:2016年4月13日—2016年5月15日施工工艺流程图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测量1)安装前必须会同监理进行轨道中心线联测。

2)放样并复核锚固螺栓的预埋轴线及标高。

3)钢垫板安装及灌注胶泥前,根据设计标高放样,通过调校螺栓调整。

4)现场具体做法为:在进行轴线控制时,在轨道中心约50cm处划1条施工轴线控制线,通长布置,作为钢垫板安装、压板总成焊接、轨道安装控制线;标高控制方法为,在轨道槽角钢边划1条施工标高控制线,通长布置,作为钢垫板安装、轨道安装控制线。

5)轨道安装期间,加强码头沉降位移观测。

锚固螺栓安装1)锚固螺栓安装时,根据设计测放螺栓位置控制线。

标高控制采取水准仪直抄为主定点,再用定位板控制其位置和标高,螺栓利用轨道梁外露钢筋焊接固定,确保固定牢靠垂直、轴线位置准确。

2)锚固螺栓安装的间距为220mm,施工误差≤2mm。

3)验收合格后进行砼浇筑,现浇砼标高,可利用锚固螺栓进行控制。

在砼浇筑时,需对螺栓丝头涂黄油加塑料套管进行保护,以防砼浸入,影响安装。

砼宁低不高,便于胶泥填灌。

并作好泄水孔的保护。

钢垫板加工、安装1)轨道钢垫板加工由专业生产厂按设计图纸及项目部的要求进行加工制作,要求机器开孔,机器裁切,位置准确,毛边、飞刺必须清理。

钢垫板加工长度原则以3m为主,考虑到每段码头实际长度,对每段其中的上下游各1块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定加工。

2)钢垫板加工后,项目部派专人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运输到现场,采用陆运形式。

运输过程中,钢垫板整捆绑扎,平稳放置,防止变形。

3)钢垫板的平整度要求为:<1mm/1000mm 。

钢垫板上的调校螺栓孔内为与调校螺栓相配套的丝口(M20)。

4)安装钢垫板之前,应先将基础混凝土表面的松动砼、浮浆等凿去,并清除浮灰,除去积水。

5)依照图纸规定安装钢垫板,相邻钢垫板的间距为1cm,钢垫板之间采用连接钢板焊接,遇伸缩缝断开。

将钢垫板的开孔穿入预埋螺栓并安放到位,用调校螺栓准确地控制钢垫板的标高,每个调校螺栓上可涂上牛油以防止砂浆渗入。

压板底座焊接1)根据轨道中心线的相对位置,确定每块压板底座位置,对称布置,用粉笔标注。

2)压板底座间距:压板底座焊接在钢垫板上间距为50cm。

3)压板底座的定位:平行于钢轨轴线,离钢轨边缘1cm。

4)压板底座的焊接:焊条使用E43XX型,焊缝高度10mm。

胶泥灌注1)压板底座焊接后进行胶泥的灌注(绝不允许先灌胶泥,再焊压板底座),浇筑应密实,其配合比应按规范要求实施,不得任意增减加水量,采用钢轨专用、有相关工程业绩的自流平浆材,流动度大于240mm,1天竖向膨胀率大于%,28天强度不小于45Mpa。

2)胶泥层的厚度和宽度:胶泥层在钢垫板下的厚度:30mm;胶泥层在钢垫板两侧的宽度:25mm。

3)灌浆前的准备工作:(1)灌注前,用空压机将轨道槽内垃圾、积水清理干净,确保轨道槽干燥,经清理处理后的轨道槽应达到无垃圾、无松散砼和砼浮浆。

(2)灌浆前,检查钢垫板水平度,如需要再调整,必须按每2m做一个检测记录,泄水孔预先包裹,防止堵塞。

注意天气变化,雨天不施工。

4)环氧树脂灌浆前的混合和搅拌非常重要,具体操作:(1)环氧树脂胶泥一个包装箱中包括三种成分的物料:环氧树脂、骨料、活性剂。

(2)将环氧树脂和活性剂放入桶中,使用电动搅拌头先将两者搅拌均匀,而骨料则单独放入搅拌机械中搅拌。

(3)将已搅拌均匀的环氧树脂和活性剂倒入正在搅拌骨料的专用搅拌机械中,在搅拌机械中将三者均匀搅拌成为灌浆料。

5)用专门设计的漏斗进行灌注,保证混凝土和钢垫板的间隙内完全灌注了胶泥。

灌浆应始终从轨道槽的同一侧进行,当另一侧看到冒出的胶泥,就可以移动灌浆,从一端到另一端,并保持灌浆连续性,从而使钢垫板下的空气赶出。

6)胶泥灌填后24小时内不得使灌浆层振动、碰撞,在终凝前对表面抹压光。

当灌浇砂浆后 48 小时,应将调校螺栓松脱,并上紧预埋螺栓。

调校螺栓松脱后所遗留的孔应及时用胶泥砂浆填补。

7)灌浆结束后,需保持胶泥湿润至少3d以上。

在气温高于21℃时,可采用土工布保湿养护。

轨道接头焊接对于钢轨的电焊连接,应同钢轨生产厂家联系,由专业施工人员焊接,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专业单位进行探伤检测。

钢轨的横截面尺寸变化较大,采用不开坡口、预留间隙(轨缝)、背面加垫板的焊接方案。

焊接的主要工艺流程:钢轨端头准备→钢轨端头对正→加垫板焊接→轨道端头逐层焊接→修剪打磨→探伤检测→完成焊接。

1)焊接准备(1)端头清洁检查轨道端部是否有缺陷,如是否受到过冲击和气焊电焊过、表面是否有弯曲、龟裂、毛刺现象等。

如果有缺陷,则需要把轨道有缺陷部位切割,切割使用锯轨机进行切割,严禁直接使用气割。

轨端200mm范围内,包括端头、四周,用手提式砂轮机(装钢丝刷)进行铁锈、油渍等机械清理,再用钢丝刷人工清除干净,特别是轨道底部不能遗漏,要求达到规定要求。

检查轨道端部面垂直度,控制标准不大于,如果大于标准,需对轨端进行切除,确保打磨后的垂直度达到规定要求。

(2)准备焊缝垫板及胶垫板隔热层接头下面加垫板焊接,有利于改善焊接工艺及焊缝在工作时的应力状态,从而延长焊缝的使用寿命。

加垫板使用 Q235钢,其厚度取12~18mm,裁成150×60mm。

(3)焊接设备及工具使用交流手工电弧焊机(额定焊接电流达300A),氧、乙炔设备,备好撬棍、木楔、钢平尺。

尖头渣锤、手锤、钢丝刷、活口搬手、太阳伞和防护牌等。

2)钢轨端头对正利用轨道对正架进行轨道端头对正,在钢轨间隙、尖点(垂直对正)、水平对正、倾斜对正数据达到规定要求后,然后夹紧轨道对正架,保证轨道稳定。

钢轨间隙控制:钢轨间隙标准为20±2mm,具体测量用标准尺测量钢轨的两侧,钢轨的头部和底部,需得到四个测量结果,四个测量结果必须符合上面数据的允许范围。

尖点(垂直对正)控制:尖点值控制标准为(lm焊工直尺测量),两边尖点值相同。

将焊工直尺置于钢轨运行表面的正中央,直尺端头与钢轨运行表面的间隙就是进行尖点设定时所需要测量的尺寸。

这样保证焊缝冷却后,不会产生下凹。

尖点值的设定,需要根据现场多次焊接后多次测定值确定最佳值。

钢轨水平对正控制:方法为用焊工直尺分别贴紧钢轨的轨头、轨腰和轨底,用对轨架螺杆水平调整钢轨,保证各处贴紧钢轨,如果有一侧钢轨的轨头、轨腰和轨底比另一侧钢轨宽,将两侧钢轨的中心线对齐,差异均分。

钢轨倾斜对正控制:方法为根据目测钢轨端头时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直尺的测量情况,判定哪一侧钢轨偏离了中心线,将偏离的钢轨调节至最后对正。

在按照以上流程操作完成后再一次重新检查钢轨端头间隙、尖点、水平对正、倾斜对正并作相应调节以全部达到规定要求。

3)焊接工艺(1)焊条选择焊条采用碱性低氢型焊条E6015-D1,焊条直径5mm,焊前在350~400℃烤箱烘干1~2 h,烘焙后的焊条存放于保温桶内,随取随用。

(2)焊前预热用氧乙炔火焰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150~200mm左右,温度为300~350℃,应均匀。

(3)焊接方法轨底与加垫板双面贴角平焊→轨底对接平焊→轨腰单面立焊双面平整成形→轨头多层多道平焊。

焊接时应注意三点:一是不允许在焊口夹铁条等物,应从焊口两侧长肉,逐步融合。

二是轨腰双面焊接时,正面焊完后用尖锤将背面未焊透及溶渣去掉,并用钢刷刷净后再进行焊接。

三是每个接头的焊接应一次连续完成,轨面最后一道焊缝要平整,并稍高出两头轨面~1mm。

(4)焊接电流为保证焊透而采用较大的电流强度:轨底、轨头平焊时选200~220A,轨腰立焊则降为160~180A。

焊接中不变换焊条直径。

(5)焊接速度采用短弧焊接,减少摆动幅度,焊速适中,收尾时要填满弧坑。

每层焊缝的厚度不应大于4mm,各层之间的焊接方向应相反,其接头也应相互错开,每焊完一层焊缝,要把表面焊渣和飞溅物等清除干净后才能焊上一层。

在换焊条时,电焊工必须动作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6)焊后缓冷焊后应缓冷。

夏季天热可让其自然冷却,否则焊接完成后,焊缝应立即盖上毛毡等隔热物。

冷却所需时间至少为12 小时,毛毡及保护胶垫板的隔热层可在焊缝温度低于60℃时拆除。

4)修剪打磨首先修剪多余的大部分高出表面的多余金属,然后使用砂轮机进一步打磨,使焊接头与母材打磨平顺,最终形成完美接口。

(1)修剪:在焊缝足够凝固冷却后可以进行修剪运行面和侧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