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路发展暨中国公路里程数

中国公路发展暨中国公路里程数

中国公路发展暨中国公路里程数
一、公路发展历史
我国公路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2000年前,就有了可以行驶牛车和马车的道路。

到了清代,全国已经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较完善的“官马大路”、“大路”、“小路”等三级道路系统。

所谓“官马大路”,是指从京城到各省城的主要道路;“大路”是指从各省城到各重要城市的道路;“小路”是指从各重要城市到一般市镇的道路。

其中“官马大路”就达4000余里。

中国第一条公路是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的。

从1906年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40多年间,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仅有8.1万公里,可见中国公路的发展是相对落后的。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沪嘉高速”,1984年12月21日开工,1988年10月31日通车,历时近4年的时间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沪嘉高速”南起上海市宝山区,北至上海嘉定区,设计车道宽度为55米,设计时速为120km/h,全长16千米,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平均1千米造价需要1127万元,可见国家对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是非常的重视。

但是在2012年1月1日起,该公路被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结束了它长达24年的收费历史。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单位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突破400万公里大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10万公里。

根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到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0万公里。

二、公路基本组成部分
公路是承受行车荷载的结构,它主要有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和交通服务设施所组成。

三、公路等级划分及使用功能
道路等级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量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划分等级。

道路等级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公道等级和城市道路等级。

公路等级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五个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等级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个道路等级。

公路等级里的一、二、三、四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等级里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使用功能是一致的。

1、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高等级完全封闭公路,它具有双向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

设计车速为60-120km/h。

2、一级公路(快速路):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其设施与高速公路基本相同,设中央分隔带,单向车道不应少于两车道,
主要是连接城市之间的高等级公路。

设计年限一般为20年,设计车速为60-100km/h。

3、二级公路(主干路):是指连接中等以上的干线公路,主要以交通功能为主。

设计年限一般为20年,设计车速为40-80km/h。

4、三级公路(次干路):是指一般为连接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并兼有服务功能。

设计年限一般为15年,设计车速为30-60km/h。

5、四级公路(支路):是指一般为连接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也是公路等级中级别最低的公路。

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接,应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设计年限一般为10年,设计车速为20-40km/h。

以上五个公路等级的公路构成了我国的公路网,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公路骨干线,二、三级公路为公路网内基本线,四级公路为公路网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