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浅谈如何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怎样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纵观当前对新课程的评价,批评之声鹊起,其矛头所指之一就是课堂教学花样多了、气氛活跃了,教学的有效性却降低了,或者教学质量保住了,师生的负担却加重了。

此类批评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应有之意。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始终把握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一关键点,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解决根本问题。

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人们对有效学习的理解各有不同。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学习又该如何理解呢?有效学习又称有成效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施教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加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

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学习的前提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在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常言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我常对学生说:“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希望每一个人在每一堂课都有收获,更希望我们在课堂内是师生,课后是朋友;面对新课程,我也是学生,是你们的合作者和同伴。

”在这种民主、平等气氛中,课堂教学中才能产生愉快的情绪,学生才能以轻松开放的心灵来接受教学,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

其次,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敢于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我。

不管学生的个人见解怎样,我都尽可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我更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更侧重看学生能力、思维等是否得到了发展。

我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

我尽力让学生在我的课堂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事实证明,欲使学生热爱我们所教的学科,首先应让学生热爱、信任我们本人,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感情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与师生关系的质量呈正比例关系。

二、找准学习起点——实现有效学习的导向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并据此展开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

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才能有效地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

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将起着导向性作用。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需的知识准备,学习的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

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更习惯于从学生的逻辑起点出发,按教材的编排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站在学生角度想学生之所想,这样的教学将是更经济、更有效的。

例如在学习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苏教版专题一第二单元)时,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水的净化(沉淀法,明矾、活性炭等作为凝聚剂)过滤操作、粗盐的精制,晶体的形成(蒸发溶剂、结晶)结晶水合物、物质的鉴别,这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复习,花多少精力去复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区别对待了,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若将学习起点确定得过高,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得过低,会使课堂教学活动浪费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们都会影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如重点中学),结晶、过滤这些分离方法只需稍作复习即可,重点是萃取、蒸馏这些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归纳总结出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的一般规律,形成概念;而对于初中掌握程度一般(如普通中学)的学生,就得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再学习新的知识,否则难于真正形成正确的概念。

学习实质上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并建立起联系的过程,贮存于学生长时记忆中的原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果学习者已有知识水平不适应新学习的要求,有效学习就难以产生。

三、培养学习兴趣——实现有效学习的核动力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核动力,稳定的兴趣能使认知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深入研究,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化学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如将部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典型故事,例如,法拉第发现苯的故事;引进化学目前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以及化学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在科研、工农业生产、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如现代家具业所使用的高密度纤维板,“氢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有机化学里的“高分子智能材料”,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既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次难忘的参观实习、一堂实验课、内容丰富的录像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甚至任课老师的一表人才,幽默风趣的性格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四、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的生成仪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生成,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著名心学家皮亚杰认为,外在知识的内化是一个心理调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鼓励学生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内在的知识演化为新的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强化这种内化的意识,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改变了老师绞尽脑汁,费尽口舌而收效甚微的低效劳动,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断挖掘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其次,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它突出的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有趣,愿意自主学习。

比如在上课伊始我们设计一段简短精彩的导入语,或一个精彩的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为学生自主学习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主学习阶段。

比如高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你想长生不老吗?”“你能点石成金吗?”“你想拥有一辆永不生锈的自行车吗?”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会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然要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下去,本人认为最好做法是以趣增趣——也就是说尽量创造条件,增加实验数量,增加实验的能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这样,学生的直接兴趣只要持续一段时间,量变引起质变,学生必将由有趣转化为乐趣。

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被调动,才能发挥其自主性,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其次,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凭兴趣而且是一种责任。

理想是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一个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自觉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挖掘化学发展中的史实,比如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动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学习,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振兴中华发奋学习上;教育学生,只有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个人的才华,激励他们勇攀科学高峰。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自主学习得以实现。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学习和发现学习。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独立进行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将新建构的知识应用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之中,并且还要监控和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他们解决问题之后,他们也就学会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真正做到了学、思、行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会自主学习的人。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也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之一。

首先,让学生在合理的竞争中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因为同学们在朝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被赋予积极的意义。

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就会千方百计帮助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也会想方设法努力赶上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为了目标的实现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

正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们之所以能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较高的竞技成绩,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都想用自己的成绩来给全队带来光彩和荣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