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啄治法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啄治法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主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
本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痛苦,且不需要任何麻醉,成人及儿童都易于接受,并且大医院与基层医院都可实施操作,具有潜在的普及优势。
技术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①无菌塑柄手术刀,②普通无菌压舌板。
2.详细操作步骤病人取坐位,头部放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儿童需家长抱扶固左头部,张口。
医生面对患者,左手持压舌板压住舌体,暴露好扁桃体,不使用任何麻醉。
右手持扁桃体手术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刀深度2亳米〜5亳米,视扁桃体大小确左进刀深度,每侧3〜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 口血为适度(2毫升〜5毫升,口水量不算其内)。
同法做对侧扁桃体。
3天〜4天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2〜3 个疗程。
治疗时间及疗程啄治次数的多少一般按病人自觉症状与咽部体征而立,视扁桃体大小、充血程度、分泌物是否消失,初定疗程。
患者自感症状减轻,扁桃体充血减轻或消失即可停I匕,一般需10〜15次。
扁桃体III度肿大需3个疗程以上,最多做20次停止治疗;扁桃体 II度肿大需2个疗程以上,最多做15次停止治疗。
适应证1.年龄3岁〜65岁(扁桃体II度肿大,并能配合治疗者);2•符合慢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者。
注意事项1.操作时需循序渐进,啄治由浅入深,先把部分隐窝打开,再逐渐入里,打开深部隐窝。
2.较小的患儿需家长稍加扶持,固泄头部。
3.扁桃体组织较小时,注意不可损伤扁桃体被膜。
4•炎症较重或妇女月经期,啄治动作要稍轻,以防出血过多2、烙治法烙治法也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主要用于慢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生理性肥大的治疗。
本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痛苦,且不需要任何麻醉,成人及儿童都易于接受,操作方法:医者用压舌板压平患者舌体,使扁桃体充分無露,右手持烙铁柄,将烧热的烙铁头龍香油后迅速烙于扁桃体表而,后迅速将烙铁拿岀口腔。
一般5-7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般约需要2-3疗程,具体情况视扁桃体大小不同而定。
适应证:慢性扁桃体炎及小儿扁桃体生理性肥大的患者。
注意事项:操作时勿应嘱想者尽量张大嘴,头部固左,防止烫伤口腔及舌部粘膜。
3、中药鼻腔雾化将苍耳子、辛夷、菊花、金银花、白芷、细辛、薄荷、桔梗各IOg,水煎,经过滤、沉淀、灭菌后制成鼻腔雾化液,每日各2次,行鼻腔雾化治疗。
主治:变应性鼻炎及鼻窦炎。
中药雾化操作步骤:1、医生或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患者情况及药物。
2、水槽内加冷蒸馅水使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稀释至30〜50ml的药液放入雾化罐内,将雾化罐放入水槽,将盖盖紧。
3、检査并连接雾化器各部件。
4、接通电源,先开电源开关,调整泄时器,再开雾⅛iJ5J V J开关,根据需要调卩雾量。
5、将喷雾口对准患者的眼睛,令患者睁大眼睛,治疗时转动眼球,以便更好发挥药效。
6、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
7、治疗毕,将口含嘴或而罩取下;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免损坏雾化器。
&安置病人,淸理用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擦干,雾化罐、口含嘴和螺纹管浸泡消毒1小时,再淸洗擦干备用。
4、中药咽腔雾化根据患者症状及临床辨证将雾化液分成1号方和2号方咽炎1号方咽部雾化将双花20g、牛勞子15g、大黄9g、黄柏15g、鱼腥草10g、黄罠15g,水煎,经过滤、沉淀、火菌后制成雾化液,每日1次,行咽腔雾化治疗,以减轻咽部疼痛。
多用于急性期咽炎患者咽炎2号方咽部雾化玄参20g、麦冬1施、乌梅12g、防风12g、牛劳子12g、胖大海10 g、桔梗IOg. 枳壳15g、丹参15g水煎,经过滤、沉淀、火菌后制成雾化液,每日1次,行咽腔雾化治疗,以减轻咽部疼痛及咽干,用于慢性咽炎患者。
中药雾化操作步骤:1、医生或护士洗手,戴口罩,核对患者情况及药物。
2、水槽内加冷蒸馅水使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稀释至30〜50ml的药液放入雾化罐内,将雾化罐放入水槽,将盖盖紧。
3、检査并连接雾化器各部件。
4、接通电源,先开电源开关,调整泄时器,再开雾量调节开关,根据需要调盯雾量。
5、将喷雾口对准患者的眼睛,令患者睁大眼睛,治疗时转动眼球,以便更好发挥药效。
6、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
7、治疗毕,将口含嘴或而罩取下;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免损坏雾化器。
8、安置病人,淸理用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擦干,雾化罐、口含嘴和螺纹管浸泡消毒1小时,再淸洗擦干备用。
5、耳穴压豆法1、取咽喉、肺、肾上腺、皮质下、脾、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每周三次,两耳交替贴压。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2、取内耳、肾、肝、神门、皮质下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每周三次,两耳交替贴压。
主治:耳鸣耳聋。
3、取鼻、内鼻、肺、脾、内分泌、皮质下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每周三次,两耳交替贴压。
主治:急、慢性杲炎、鼻窦炎及萎缩性鼻炎等。
耳穴压豆法注意事项:对皮肤过敏者慎用,或改用脱敏胶布,揉按穴位的力度要适中,过轻则无治疗效果,过重则易致皮肤破损。
6、穴位点刺放血选取耳尖、少商、商阳或是耳背静脉等穴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以ImI左右为可, 每日一次。
适应证:以治疗各种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部红肿疼痛,伴有髙热者。
放血疗法注意事项:放血前按摩耳廓,使血管扩张,易于出血。
三棱针不宜刺入太深,以免损伤耳廓软计。
出血呈:以5〜8滴为宜。
放血疗法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免疫功能不全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禁止使用此法, 术前应做血常规及血凝因子检査。
7、穴位贴敷选取迎香、内庭、大椎、风门、肺俞、脾胃俞及肾俞、膀胱俞等穴位进行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白芷、黄罠各等份,研成细末,鲜姜汁凋成糊状)穴位贴敷,每周2次。
适应症:变应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引起的鼻塞。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①贴敷后如有麻辣烧灼感,甚至起水疱,属于该药贴敷后的正常反应。
若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药饼:若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前一定要揭掉。
②药饼贴好后尽量少活动,别出太多汗以免固左药饼的胶布脱落;勿吹冷空调、勿洗凉水澡、冬季注意身体保暧,因遇冷毛孔收缩会影响药物吸收。
③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揉搓贴敷药物的地方,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F穴位上的水。
④贴敷当天忌吃辛辣、生冷、刺激性及海鲜等食物,忌饮酒。
⑤贴敷后应尽量保持每晚7至8小时睡眠,以提髙药物利用率。
⑥贴敷后皮肤一旦岀现水疱要注意保护好创面,千万不要抓挠。
水疱:F瘪后也尽量不揭皮、不包扎,同时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一周左右就会痊愈。
⑦下列情况不宜做“穴位贴敷”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2岁以下小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对该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师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咯血、正在咳喘等)。
⑧贴敷治疗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坚持贴敷才能收到疗效,不要期望一帖药下去马上就好。
⑨贴敷时,请穿深色内衣,以免药物渗出使衣服着色。
⑩贴敷后在皮肤上可能会有色素沉着,绝大部份会逐渐减退消失。
8、针刺法主要针对耳鸣耳聋患者,选用百会、三阴交、太溪、太冲、合谷、外关、听宫、耳门等穴位进针法:以75$洒精棉棒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 67〜IO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需岀针尖0.67〜I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针感:当针刺入一世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泄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 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戏薄的部位,如头而部。
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岀,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9、耳聋、耳鸣保健操第一节摩耳轮用我们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自上而下推磨我们的耳廉,直至我们的耳解发热为止,平均20次。
第二节拉耳垂食指和拇指轻拉我们的耳垂,平均60次。
第三节拔耳孔双手食指放入我们的耳孔,旋转三下:一二三,突然拔岀,平均10次。
第四肖鸣天鼓双手掌心拢住我们的耳孔,食指放在中指后,轻弹我们头的后部三次。
然后松开双手,反复做10次。
第五节摩全耳先将我们的双手摩擦发热,用发热的掌心来摩擦我们的全耳,(前耳后耳各六次)。
保健操适用于所有耳鸣耳聋患者。
10、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可用来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治疗鼻部疾病常用方,(辛夷、薄荷、双花、菊花、蒲公英、鱼腥草等药物各等分)功用:芳香通窍,淸热消肿药操作方法:将中药水敢,用纱布过滤,将药液放入敞口杯中,将鼻部对准瓶口,做深呼吸动作,不断吸入药液,每日2次,每次约30分钟。
注意事项:距离瓶口 IOcm,熏蒸时闭上眼睛,防止药液刺激眼睛。
11、中药足浴加足底放射疗法定位及手法中药足浴加足底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祛病强身的作用。
适用于痰瘀互结的患者,基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足底放射疗法操作规范:(一)、首先涂按摩油,润滑足部。
包起右脚,放松左脚,开始按摩穴位。
每穴5—7次,以右手食指指节点按心脏反射区(左足底,第四、五趾趾缝向近端划一直线,与足前掌后缘交叉的点上),询问力度。
然后,左脚开门: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第二、三趾世之间,足前掌“人”字纹头交叉点凹陷中,向下向内至足弓内侧缘的一弧形区域)。
以右手食指指节自上向下向内压刮。
(二)、放松(三)、各放射区按摩顺序1•额窦(十趾趾端):以右手食指指节压刮大拇趾,从外向内,余四趾由内向外2.大脑、脑垂体(大拇趾中间):右手食指指节点按从上往下推。
3.三叉神经、小脑、脑干(大拇趾外侧缘):同24•鼻(大拇趾内侧缘):以拇指指腹自上向下压推。
5•颈项(足大趾根横纹处):以拇指指腹自外向内压推。
6•颈椎(在鼻反射区的下方):右手食指、中指屈曲,分夹住大拇趾,以食指内侧而自下向上推捏。
7•甲状腺区(在足前掌内侧后缘凹陷处至第一、二趾卄间,再延伸至足前掌前缘的弧形带状区域):以大拇指指腹自内向外向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