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亚迪汽车市场调查报告

比亚迪汽车市场调查报告

比亚迪汽车市场调查报告篇一:比亚迪汽车市场调查比亚迪汽车市场调查组长:薛力军组员:叶炽坚、蓝维冲、李宝铿班级:14计算机4班(一)市场状况调查宏观经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XX-20XX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迅猛发展,汽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乘用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商用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特别是20XX年达到年历史增长高峰。

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汽车消费量的比例从20XX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20XX年规模将突破1000万,预计20XX年将突破1700万。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汽车销量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乘用车也逐渐成为了市场主力。

中国汽车工业从卡车开始,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商用车,成为市场主力。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在20XX年12月30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联合公布关于20XX-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在补助名单上的电动汽车仍将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货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并不包括在名单中。

比亚迪企业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头号佼佼者,这项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带来更好的前景,比亚迪企业将是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该类产品市场:比亚迪汽车是从20XX年正式成立的,由于比亚迪前身是一个电池生产企业,所以比亚迪踏入汽车行业还不算太久,但由于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和众多的专业研发人员,比亚迪汽车的最终愿望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因为石油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而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大。

现阶段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和缺乏,暂时还没能够大量的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目前主打燃油汽车,也属于走低端路线,但这几年进过不断摸索,比亚迪的燃油汽车技术得到不断进步,外观越来越好看,模仿丰田汽车外观的比亚迪汽车价格是丰田车价格的一半,所以这家企业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力度,现在比亚迪开始走中端汽车路线,新能源汽车也已经研发出来,但还不能普及。

结论:中低端汽车,中高端汽车有关市场环节:品牌宣传无疑是一种壁垒,在我国,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宣传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比亚迪在中国的知名度还很低,所以企业要承担起混合动力汽车概念并且制定行业的标准的任务,这是一种公共产品的投入。

所以,在宣传上,要建立起企业形象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一新生事物的密切联系。

比亚迪双模动力汽车F6DM的营销策略可以由以下几种:1、差异化营销1)对于城市中的白领人士,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宁静、清洁的生活,并且他们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比亚迪F6DM 的宁静、清洁和低排放完全符合他们的生活追求,差异化营销策略需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优势。

2)对于引领时尚,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对汽车的外观以及内在的设施的个性化要求较高,差异化营销策略应该抓住“时尚族”的心理特征、力求做到“新”、“变”。

因此比亚迪需要紧跟时尚气息,不断推出符合正在流行的各种时尚观念并且比较新颖的车型。

2、品牌营销比亚迪是世界著名的电池制造厂商,在油电混合动力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技术方面已经超越了本田、令外比亚迪是我们的民族品牌,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3、公关营销1)中国政府支持的内地汽车制造商研究以其他替代能源动力的汽车,目标是20XX年实现在10个城市的公路上有6万两新能源汽车,深圳市政府,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同比亚迪签署了采购意向书,计划购买50辆F3DM混合动力汽车。

2)比亚迪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F6DM 新车发布第二天,比亚迪在香港交易市场的股价,一度上升%至每股港元。

在香港恒生指数本年内的跌幅达45%的情况下,该股本年内只下跌12%。

3)股市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已与比亚迪股份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定,比亚迪以每股H股8元的价格向中美能源配售亿股H股,所得款项总额约18亿港元将重点投向集团的二次充电电池、电动汽车及其它环保业务,比亚迪可以充分利用公关营销中的优势增加其市场占有率。

(二)广告主经营情况的调查1. 企业历史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简介与发展历程(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

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

20XX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

20XX年,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码:)在香港主板顺利上市,表现理想。

截止20XX年底,公司总资产额近32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33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现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

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块、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

公司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目前,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

(二) 20XX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

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

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

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L3等传统高质量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 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

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资料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比亚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矢志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

比亚迪坚持不懈,逐步打造“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比亚迪倡导做爱心企业,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关注支援并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

充分体现了比亚迪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篇二:比亚迪汽车市场调查方案西安市比亚迪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调查方案书班级:物流管理1202班学号:目录一、调查背景 ................................................ ................................................... (1)二、调查目的 ................................................ ................................................... (2)三、调查内容 ................................................ ................................................... (3)(一)社会调查 ................................................ ................................................... (3)(二)消费者调查 ................................................ ................................................... .. (3)(三)终端调查 ................................................ ................................................... (3)(四)媒体调查 ................................................ ................................................... (4)四、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 ................................................ ................................................... . (5)(一)调查区域与对象 ................................................ ................................................... (5)(二)调查方法 ................................................ ................................................... (5)(三)抽样的程序 ................................................ ................................................... .. (5)(四)总体与样本量 ................................................ ................................................... . (6)五、调查安排 ................................................ ................................................... (7)(一)安排综述 ................................................ ................................................... (7)(二)具体安排计划 ................................................ ................................................... . (7)六、质量控制 ................................................ ................................................... (8)(一)调查者与调查组织 ................................................ ................................................... .. 8(二)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 ................................................... .. 8(三)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 ................................................... .. 8(四)实地调查的质量控制 ................................................ . (8)(五)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 . (8)(六)调查后的质量控制 ................................................ ................................................... .. 8七、经费预算 ................................................ ................................................... (9)八、附件................................................. ................................................... .. (10)附件1:混合动力汽车调查问卷 ............................................... .. (10)附件2、比亚迪用户调查问卷 ................................................ . (11)附录3:日程安排表 ................................................ ................................................... .. (13)随着石油供应的日趋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混合动力汽车这种以将电力驱动与辅助动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及二者相结合产生优势的交通工具凭借其节能、环保的优点日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