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一、120的正确拨打:1.老年人突然发病,情况紧急,应立即拨打120。
说清楚病人、家庭住址、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过去的病史(如心梗、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2.说清楚地址,留下联系人手机,方便联系,必要时到明显的路口去迎接救护车。
3.做好入院准备。
带好医保卡、现金、信用卡、必要的衣物4.联系亲人、子女。
:5.救护车来了以后,根据病情选择去哪家医院。
根据病情的急重,考虑去哪家医院,就近还是大医院,告诉120 6.在救护车上对病情应有个考虑,包括是积极的疗法还是保守的疗法,医生一旦征询应有思想准备。
二、胸痛和心肌梗死的处理1.症状:多数病人都有心绞痛的病史,近期加重或频繁发作。
起病急骤,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且大汗淋漓。
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和左上肢。
亦可表现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疼痛严重,用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缓解。
发生心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猝死(心脏骤停)。
2.后果:心肌梗死(心脏没有骤停)几分钟之就会有心肌坏死。
在第1个小时里,肌肉组织的死亡速度比较缓慢,起病后1小时为抢救心肌的黄金时段,最迟不宜超过12小时。
时间就是心肌!而一旦发生猝死(心脏骤停),供您抢救的时间只有4分钟。
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因脑缺氧会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
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因此对于心脏猝死的病人,应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的病人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于院外猝死。
3.提示:心梗及时救治效果很好,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放置支架等后,可以长时间存活。
如果不及时去医院,等到心脏骤停,那么可能就会悔之晚矣!4.发病后的家中救治:(1)正确拨打120救护车(2)停止任何活动平卧或侧卧,头下不垫东西,宽衣解扣,保持呼吸通畅。
有呕吐时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避免堵塞气管。
如果呼吸困难,不要强迫其平卧。
(3)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快吸入氧气。
(4)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每隔5分钟服1片,不超过3片,不要直立服药防止晕倒。
要含在舌下,利于药物的快速吸收。
(将未开瓶的药物遮光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定期更换)(5)观察病人是否神志清醒。
观察瞳孔、呼吸、心跳(6)一旦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
a.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呕吐物、假牙;使其头后仰,防止舌根堵住喉部;解开皮带、衣领等b.尝试恢复心跳手摸颈动脉,如果没有心跳,可先尝试叩击恢复:施术者将左手掌覆于患者心前区,右手握拳,连续用力捶击左手背,在心脏停搏1.5分钟有效。
如果心跳不能恢复,要立即实行心肺复c.为促进静脉回流,可将下肢抬高d.心肺复送气:一手将患者的口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按压:剑突上二指,借助身体力量用力下压,使胸骨下陷2~3厘米。
每分钟80~100次。
避免用力过猛,肋骨骨折。
比列:单人15:2 双人5:1按压时间:每分钟检查颈动脉有无心跳恢复。
若无恢复应持续按压,直到急救人员赶到。
美国心脏协会对心脏病急救方法做重大改变,成年人突然心脏病发作,用双手快速反复重压病人胸部,与标准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对保全人命同样有效。
必须每分钟用力按压病人胸口100下,直到急救人员赶来接手,或者用除颤器使心跳恢复正常。
这种急救法只能用于突然昏倒、停止呼吸并失去反应能力的成年人。
对儿童、溺水、药物过量或气体中毒,还应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把空气送入他们的肺部。
5.治疗介绍: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心肌梗死的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即使治疗后经过有效康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抢救过程极为强调时间。
抢救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用药物紧急溶栓。
二是心脏介入手术,放支架。
很多人一听做手术就害怕。
其实,从治疗的效果考虑,医生提倡,符合介入手术适应症的人还是应尽量做介入。
介入手术开通血管的成功率比溶栓治疗更高。
一般来说,用溶栓剂开通血管的成功率可达到80%,而介入手术一般可达到95%,比溶栓治疗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发病3小时以,使用药物溶栓和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发病超过12小时后,患者生命指征处于不稳定状态,溶栓和介入治疗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医生更倾向于采取保守治疗。
三、中风的处理1.症状:中风往往都有先兆,当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要特别注意。
a. 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流口水、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b.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
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走路虽未遇障碍,却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
c. 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甚至不能说话,但持续时间短。
d. 突然听不懂别人的话。
e. 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自行恢复。
f. 一过性黑曚。
一只眼或双眼突然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突然看东西重影或伴有眩晕。
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
g. 剃刀落地。
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脑供血不足所致。
h. 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这是由于大脑缺氧所致。
i. 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
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j.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
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家庭成员要意识到可能发生了急性脑出血。
中风患者常因没有及时发现征兆,延误救治而使脑部受损甚至丧命。
如何判断家人是否出现中风呢?其实有四个简单的方法:1.要求病人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如果出现用词错误、发音含糊、甚至不能说话则为异常。
2. 要求患者笑一下或伸出舌头。
如果面部两侧运动不对称则为异常。
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也是中风的征兆。
3. 要求病人闭上双眼举起双手,向前平伸10秒,两胳膊运动一致且不移动为正常;如果一只手臂能保持不动,另一只无力并往下掉则为异常。
4.还可以让病人喝口水,观察是否有呛水出现。
通常情况下,部分中风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反射障碍。
上面四个动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就要立刻拨打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
2.后果:患者中风后,大都会留下后遗症。
不会说话了叫失语;眼睛看不见叫黑朦;肢体不好用叫偏瘫;意识丧失叫昏迷;最严重的是死亡。
从严重程度讲,脑出血比脑梗塞要严重得多,也更凶险,但预后一般比脑梗死好;脑梗死预后一般都会留下残疾。
脑中风发生后,抢时间就等于抢脑细胞和生命。
对于脑梗塞,3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极限时间”。
在3小时疏通血管,脑细胞可恢复,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在6小时疏通血管,梗死区域的“半暗带”可以大部分恢复,可以大大降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
可是,很多人是在中风8小时后甚至第二天才送院治疗,完全失去抢救机会。
虽然经过长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必然会留下后遗症。
3.提示:一旦有中风征兆,要尽快送院。
患者中有99%因为送院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很多人都知道中风和心肌梗塞一样,发作后致残致死率很高,但是发生心肌梗塞时往往伴有剧烈胸闷胸痛,人们会更重视,就医也会更积极。
而脑梗塞发作时,没有剧烈的疼痛,症状有时是一过性的,很多老人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短时间出现这些症状是正常的反应,一开始还有些慌,过一会儿有所好转,就以为没事了。
有时又是晚上,不愿麻烦子女,等到症状严重了再去医院,往往失去了溶栓机会,受损的脑细胞再也无法恢复,最终造成偏瘫失语等残疾。
4.发病后的家中救治:中风时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轻者可见一侧口角向下偏斜并不断流出口水;重的则可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旋即进入昏迷状态。
因中风病人多有偏瘫,为防从椅子上或床上跌下,救助者若在跟前要立即上前将其扶住,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设法消除他的紧情绪,以免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颅出血。
若病人此时坐着或躺着则无须改变其体位,原先坐着的病人由于心脏到脑部的高度差,还可相对保证血液冲入脑的压力不致太高。
所以,任何不必要的体位改变或搬动都可能增加脑的出血量,从而加重病情。
只要病人坐得不勉强就无需使其躺下。
如中风后病人当即失去意识或倒地,此时的抢救仍应尽可能避免将其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
此时的病人不仅无法唤醒,而且反复的摇晃只会加重脑的出血。
正确的作法是: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伏倒,可搬来椅子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其扶住。
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将其缓缓拨正到仰卧位,同时小心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
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使呼吸通畅。
若病人鼾声明显,提示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病人下颌,使之成仰头姿势,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病人的呕吐物。
对于昏迷的病人,若医生一时尚不能到来,可即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塑料袋,小心地放在病人头上。
低温可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家庭救治步骤:(1)正确拨打120救护车。
(2)脑出血以后,保持平卧位。
如果昏迷了,把病人就地放平,不要在头下垫枕头,解开衣领扣子,把头稍微偏向一侧即可,没必要把身体侧过去。
既不要把下肢抬高,也不要把上身抬高。
保持这种体位赶快上医院。
千万不可搬动他,切忌摇晃患者,防止头部震动。
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3)病人呕吐时,清除呕吐物防止堵塞呼吸道,有假牙取出假牙。
(4)如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要保持室温暖和。
(5)未得到医生许可,不要让病人进食或饮水。
(6)在没有明确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
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7)送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
转送患者要用担架卧式搬抬。
从楼上抬下患者,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
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用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8)缺血性中风患者大多神志清醒,应防止患者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
此时应让患者静卧,并可安慰患者。
(9)检查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停止。
要马上做心、肺复术。
5.治疗介绍:在我国99%的患者因为送院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一旦动脉发生堵塞,核心区域的脑细胞一般在几分钟就会停止工作,并很快坏死,脑细胞一旦坏死则不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