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单元 第8课 古诗欣赏插入文本框清华版精品教育.doc
2019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单元 第8课 古诗欣赏插入文本框清华版精品教育.doc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学生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试着完成这幅作品。见图8.12见图。
提示:在作品的古诗部分用到了自选图形和文本框,自选图形被填充秀明色,置于文本框下面,文本框无填充色。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第三单元快乐的生活
课题
第8课古诗欣赏
—插入文本框
课型
三
维
目
标
1.知识目标:能在Word中根据需要插入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
2.技能目标:能通过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来设置文本框的线条颜色、填充效果、大小和版式等。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作出更有新意的作品。
重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和输入文字。
2.插入竖排文本框
步骤1:在“插入”选项卡上的“插图”组中执行“形状”→“垂直文本框”命令。在编辑区拖动出一个竖排文本框,见图8.7。
步骤2:将光标定位在竖排文本框中,“开始”选项卡上的“段落”组中有关段落对齐方式的按钮变成,状态。在文本框内输入古诗,并用这些按钮设置对齐方式,效果见图8.8。
步骤3:将竖排文本框移动到背景图片上,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竖排文本框被背景图遮住的情况,见图8.9。
本课,聪聪运用了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文字,设置文本框的边框线和填充颜色等识制作了《望庐山瀑布》这幅作品,见图8.1
(二)新课教学:
1.制作古诗背景
步骤1:执行“插入”→“文本框”→“横排”命令,当鼠标指针变成+时,在编辑区拖动鼠标,待生成一个横排文本框后,释放鼠标,见图8.2
步文件”命令。
3.美化古诗欣赏
将竖排文本框移动到背景图片上时,可以看到竖排文本框的白色背景与图片背景很不协调,见图8.10。此时可以对竖排文本框的填充颜色进行格式设置。
右击竖排文本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形状”命令,打开“设置形状格式”对话框,为竖排文本框填充带有透明效果的颜色,操作见图8.11,设置后的效果见图8.1。
教学后记
板
书
设
计
第8课古诗欣赏
—插入文本框
作业安排
步骤3:在弹出的“插入图片”对话框中找到背景图片后,单击“插入”按钮,然后调整文本框和图片的大小,效果见图8.3
步骤4:选取文本框,单击“文本框样式”组中的“形状轮廓”工具,在打开的列表中执行“粗细”,“其他线条”命令,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设置文本的线条颜色和线型,操作过程见图8.4和8.5,设置后的效果见图8.6。
教学难点:利用“绘图”工具栏修饰文本框,改变文框的边框线的线型、线条粗细、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
教法
学法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一)教学引入:
最近学校正在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活动,为了提高同学们普通古诗的兴趣,聪聪利用word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古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