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2020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供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氧气D.氮气
4.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氧气可以供人类呼吸,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g水最多溶解40ga,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C、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选项C错误;
D、氧化物指的是含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不包括酸,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关系,构成物质的微粒,六大营养物质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元素含量,反应实质粉末的知识,比较简单。
11.A
【解析】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木条
B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C
水和双氧水
二氧化锰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无色酚酞试液
A.AB.BC.CD.D
6.下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B、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故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C正确;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时,a、b的溶解度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b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c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时c的溶解度,所以t℃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6.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溶解度的数值增大,没有晶体析出;C选项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故选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点睛: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
2.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去了,解释正确;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0.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溶液关系B. 构成物质的微粒
C. 六大营养物质D. 物质分类
11.针剂药品封装前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进行处理,以防变质.该气体是( )
D、①置换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错误;
②复分解反应: ,正确;
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9.C【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电子,b表示中子,c表示质子。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由题中信息知,图中c表示质子,所以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选项A错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1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A、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都含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氧元素,但是不是氧化物,错误;
②碱能使酚酞变红,但是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但是是盐,错误;
该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说法正确;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7.用物理或化学知识对下列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中捞月-----------平面镜成像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20℃时,KCl、MgSO4的溶解度相等70 MgCl2>KCl=MgSO426g蒸发溶剂
【解析】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20℃时,KCl、MgSO4的溶解度相等,故填20℃时,KCl、MgSO4的溶解度相等。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
(2)1个铝离子:_____。
15.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氢原子_____;
(2)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碱为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t3℃时,将18 g甲物质加到25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将接近饱和的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可以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②保护金属资源有三条途径,一是防止金属锈蚀,二是金属的回收利用,三是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说法正确;
该选项都正确,符合题意;
C、①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不是“低碳生活”,说法错误;
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说法正确;
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13.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MgCl2、KCl和MgSO4物质,如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P点的含义是_____。80℃时,把40gKC1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将80℃的MgCl2、KCl、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用“>”、“<”连接三种化学式表示)。保持温度80℃,将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MgSO4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至少需加入MgSO4固体的质量为_____。已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欲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采用的方法最好是_____。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1)实验1中,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___。
(2)实验2中,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
(3)实验3中,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某学习小组测定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HNO3,不含固体杂质)中H2SO4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00g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得到176.7g溶液。(可溶性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后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该工业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溶解度曲线
7.C
【解析】
【详解】
A、水中捞月,是月亮在水中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不符合题意;
B、风助火威,是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C、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使其燃烧的更旺,不是隔绝空气,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