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答案

运动训练学答案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7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8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9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2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多次重复同一种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间歇训练: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

22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23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既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运动智能: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7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个素质组成。

28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
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1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过程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做出的一种理论设计。

32参赛准备:为参加比赛预先进行的筹划与安排。

33项群训练理论:对运动项目按照不同的类属特点分类,将相同类属特点的项目聚合在一起叫做“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叫做项群训练理论。

简答题:
1.竞技体育的构成?
答:(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答:(1)竞争性(2)集群性(3)规范性(4)公平性(5)公开性(6)观赏性(7)功利性
3运动训练学及其研究任务?
答: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②、对手在运动中的表现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5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答:①、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体能(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战术(观念、指导思想、意识、知识、形式、行动);心理(一般、专项);智能(一般、专项)。

6.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答:①、运动成绩诊断:起始成绩或上一阶段训练以及参赛结果。

②、竞技能力诊断: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结构不同,依据不同项群各自的决定因素诊断。

③、训练负荷诊断:前两者与训练负荷密切相关。

7. 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
答:运动训练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中观、微观
①运动训练的宏观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是我国运动训练的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利,并对全国各个省市的运动训练实施业务管理,指导我国体育的发展战略和训练方向,代表国家组织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国际大赛、奥运会。

②运动训练的中观管理
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要管理我国各个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组织、竞赛管理、市场开发等工作。

③运动训练的微观管理
微观管理通常主要针对每个项目的国家队组织实施。

8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答:(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3)熟练得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4)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9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
答:(1)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全面解读专项训练全过程(2)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提高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质量(3)自觉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力争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
10运动训练队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1)思想教育管理(2) 训练竞赛管理(3)组织人事管理(4)科技服务管理(5)运动员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6)财务后勤管理
11竞技能力的遗传及其规律?
答:(1)连续性(2)相关性(3)阶段性
1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