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征
•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为 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金匮要 略》中指出治疗肠痈的患者要求服用大黄牡丹汤 时宜顿服(即将中药一次性较快服完);《伤寒 论》中桂枝汤的用法从煎煮、服药方法、服药后 注意事项、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服药后的处理方 法及饮食宜忌均有详细的记载。如服药后应“……
•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 方法。
•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 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 正确与否。
• 1908年8月,天津海关拨银2万两,由长芦盐运 使司主管,在天津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职 业学校——北洋女医学堂。
• 北洋女医学堂由中国第一位女留美学生金韵梅(亦 称金雅梅)任堂长(校长)兼总教习,由中国第一位 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看护教习。由钟茂芳翻译 的《牛津护理手册》成为当时西方护理学传入中国较 早的理论书籍,亦是中国护士学校当时的专用教材。 钟茂芳还于1914年首次提议用“护士”称谓替代 “看护”,并沿用至今。
• 病、证、症区别和联系
病——全过程 证——某阶段
疾病本质
症—— 个别、孤立的表象
证 症状 内在联系的组合
体征
• 以下属于证候的是( ) • A.痢疾 B.角弓反张 C.心脉痹阻 D.恶寒发热
• 辨证: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 等有关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 清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 的关系,从而判断为某种证的过程。
人民革命战争中的护理事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护理工作始于土地革命战争 年代。早1928年井岗山的红军医院,就附设有 看护训练班。1931年底创立的我军第一所医校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长征之前培训看 护300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为保障 部队的战斗力,护理教育趋向正规、普及、培 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1941年、1942年护 士节,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 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 1976年10月以后,迎来了建设我国现代护理 的春天。国家卫生部于1979年先后颁发了 《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 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宏观上强化了对护理 专业的管理,加速了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进程。 1982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城市护理处;各医 院重建护理部;狠抓人才培养,充实护理队 伍,至1990年,我国护士增至100万人左右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生理
五脏一体观——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 骸等,以五脏为中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有机整体。 五脏——经络——精、气、血、津液结构上紧密联 系,功能上互相配合
• 心——君主之官 • 肺——宰相之官 • 脾——仓廪之官 • 肝——将军之官 • 肾——作强之官
形神一体观——形体与精神不可分离。精为基 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构成“形与神俱” 的有机整体。
《金匮要略》两部分。它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 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创了先 河,为中医护理技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 1)首创药物灌肠法。《伤寒论·阴明篇》中
记载了对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者,用蜜煎导而 通之,或用猪胆汁灌肠以排出宿粪。以后逐渐 发展成目前各种灌肠法。
• (2)开展复苏术。在《金匮要略·杂疗方》中,详细
记载了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溢、溺 死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开 展急诊复苏护理的典范。如对自缢者,应“徐徐 抢救,不得截绳,中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 肩,年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 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 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 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 这与现代急救技术的人工胸外按摩法相似。
• 礼不娶同姓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
部医学古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该书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 正斗争观,重视预防,包括饮食起居调理、心理 养生护理、部分疾病护理、用药护理及部分护理 技术等。
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二、中医护理的初步形成
• 《周礼》中说:“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 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仓齐视春 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 甘”
•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 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我国近代护理概述
• 我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1935年, 在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外国人为了利用中 国的廉价劳动力,以短训班形式培训护理人员。 1887年,美国护士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 1888年,在福州开办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首届只 招收了3名女生。那时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 教师等多由外国人担任,护士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 程、护士的培训方法等都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 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
• 如治百合病的洗身法
• 治狐惑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的熏洗法、 烟熏法;
• 治咽痛的含咽法,这是后世发展为各种雾化 吸入疗法的雏形。草珊瑚含片、金嗓子
• (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
• 《金匮要略》在饮食护理上已有专篇论述。所谓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 则益体、害则成疾”。在饮食卫生中,已明确告 诫“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梅多 食,坏八齿”,“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 “肉中有米点者,不可食”等。在当时,为预防 “病从口入”,有如此严格的饮食卫生要求实属 难得。
尤其是《内经》的正邪学说(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比十九世纪英国的南丁格尔提出的 学说要早2千多年,南丁格尔指出:“只有病 人的自身能力才能治愈伤病……”。“在任何 情况下,护理都是帮助病人,使他处于最佳 状态,以便他的自身能力去更好地治疗他的 疾病”。这两种学说是一致的。
• 2. 《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
• 1912年中华护士会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并对全 国护校注册。1914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 护士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是第一位 被选为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护士。钟茂芳认为从 事护理事业的人是学识的人,应称之为“士”, 故将“nurse”创译为“护士”,被沿用至今。那
时的理事长由外国人担任,直至1924年才由我国 护士伍哲英接任理事长。1922年,我国参加国际 护士会。1925年,中华护士会第一次派代表出席 在芬兰召开的国际护士会会员国代表大会。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绪论
•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 复等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加 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人 类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 现代护理 • • 护理学专业 • •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相应”
• 季节气候 • 昼夜晨昏 生理病理、养生、治疗、护理 • 地区方域:南方人——腠理疏松
北方人——腠理致密
(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 社会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关系
3.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中医与现代医学模式
• 建国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 了很大发展
•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中医护理学》, 创办了第一所中医护校,接着编写了《辨证 护理概要》。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出版第一 部系统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80年 代初,随着各省市中医护校的建立及各中医 学院护理学系的建立,各种护理专著相继问 世.
4、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肠吻合术后护 理
5、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药方》 葱管导尿术 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6、《肘后救卒方》 口对口吹气
了解
• 7、金元四大家的重要贡献(饮食护理) • 刘河间(刘完素)——火热论——寒凉派 • 张子和(张从正)——邪气论——攻下派 • 李东垣(李杲)——脾胃论——补土派 • 朱丹溪(朱震亨)——阴虚论——滋阴派
•
• 河北省中医院以擅长中医治疗胃肠科、骨伤 科伤病在华北地区远近闻名,全院143名护士 入院工作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中医基础培训, 在学过西医护理之外,还要学习中医的方剂、 中药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学了有用吗?
• 新华网石家庄5月12日电 (记者陈玉) 5月 11日上午,河北省中医院儿科病房内,来自 河南安阳的一位腹泻患儿、5岁女孩张彤向护 士长陈秀荣伸出小手掌,一阵动作准确的穴 位推拿过后,孩子的腹痛慢慢减轻,小张彤 在推拿中渐渐睡着了。
•
• 如今,一批像陈秀荣一样从事中医护理的护 士,运用中医学当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护理方 法——火罐、推拿、针刺、艾炙、刮痧、中药 灌肠、熏洗等多种护理方法,实践中医“因 人施护”的护理理念。
(二)辨证施护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 病——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产生邪正斗争的 (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障碍) 全过程
• 证——证候,是疾病过程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 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和趋势转归。反映了疾病阶段性本质。
• 症——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 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 8、明 吴有性 《温疫论》 瘟疫病的护理 要求
• 9、清 叶天士 《温热论》 温病的口腔护 理、物理降温
• 10、钱襄《侍疾要语》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
(三)新中国成立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