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填空

历史必修三复习要点(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由的过渡)具体原因:1)经济:的瓦解2)政治:的瓦解3)阶级:的上升4)教育:的兴起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思想——1)“仁“()2)“为政以德”(含思想);3)“克己复礼”(体现了历史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利于实现)教育成果:孔子整理了“六经“()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载在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民本思想——“”伦理观——“”(主张用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评价: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唯物主义)伦理观——“”(强调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政治主张——(吸收了法家思想)道家:老子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名句:)政治主张——“”、“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庄子哲学思想——“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改革观——法治观——、集权观——建立评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墨家: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体现小生产者愿望)、“尚贤”——(体现愿望)、“节俭”——评价:①代表了的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

(2)奠定了的基础;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原因:秦曾用法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后的思想对秦始皇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儒家在秦的命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汉初采用“黄老之说”:背景:秦末以来战火频繁,导致含义:“黄”——黄帝学说(治身);“老”——老子学说(治国)措施:实行政策。

结果:国力恢复、生活安定,但隐藏着危机(),“无为”思想已不符合形势。

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改造:他把诸子百家中和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主张: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和“的主张。

(是一种文化专制)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提出和学说。

(带有迷信色彩,有利于限制君权)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和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汉武帝对儒学的推崇措施:1)起用儒学家。

2)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兴办和教育系统。

结果:1)为儒家所垄断。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的,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课宋明理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佛教、道教2、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又称。

3、唐朝:统治者奉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收到挑战。

4、宋明理学:改造:北宋儒学家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程颐、程颢、朱熹、王阳明、陆九渊主张: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二程:1)“”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3)把握“理”就要“”。

朱熹:1)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

2)强调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备受推崇,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还传播到陆王心学(主观唯心)陆九渊1)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

3)认为不必,只需1)宣扬2)提出“”和“”学说理学的历史作用: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以道德思想扼杀了个人的创造力与学术自由;使传统文化渐趋保守、停滞。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政治上,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上,的发展,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3、主张:“异端”李贽:1)著作有《焚书》、《藏书》2)反对;批判;3)强调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要求。

黄宗羲:著作:《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揭露了“12)提出“”的民主思想3)主张以“”取代皇帝的“”。

4)提出“”思想主张顾炎武:著作:《》、《》 1)在《日知录》中提出“”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3)反对王夫之:著作:《》、《》、《》 1)唯物论:2)认识论:3)辩证法;4、影响(评价):1)一定程度上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2)的思潮影响深远3)对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使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自然哲学:背景:用来解释一切的唯心主义产生:公元前6世纪,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意义:首创理性精神,关注的中心由神变为。

2、智者学派:背景:1)经济的发展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

3)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主要思想:1)以和为探索的主题,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特别强调。

3)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影响:积极:树立了人的和,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

消极:忽视道德,造成、的现象。

3、苏格拉底:背景: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文主义,造成、的现象。

主张: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即知识。

3)对美德同样重要。

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的学问。

4、柏拉图:著作:《》(根据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主张:鼓励人们,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亚里士多德:主张:1)特别强调在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创建了严密的。

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条件:1)14世纪,意大利出现。

2)产生。

3)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和。

2、实质:反封建思想文化的兴起。

3、核心:4、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和。

5、成就;文学领域:的代表作《十日谈》;(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的代表作《神曲》;(被称为)的代表作《歌集》;三人被称为“文学三杰”。

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后,英国出现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哈姆雷特》)艺术领域: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是(擅长画圣母像)、、(代表作是《蒙娜丽莎》)。

科学领域: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说”。

发明天文望远镜,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6、文艺复兴的扩展:世纪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7、影响: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运动;促进了的出现;催生了近代。

宗教改革:1、背景:1)对思想的解放,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2)的精神禁锢和腐败,日益遭到人们的批评。

3)天主教会对的压榨使其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导火线: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

3、爆发标志:马丁。

路德发表“”。

4、路德教主张:1)信仰耶稣即可得救(“”)2)每个人都有直接和《圣经》的权利。

5、新教派:教、文教、教。

6、新教派共同主张:1)简化宗教,否定权威。

2)坚持权力高于教会。

7、实质:是一场在掩饰下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统治和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8、影响:1)打击了西欧的势力,摧毁了的精神独裁,成为早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形成了不受教皇控制的,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在政治上加强了制度,巩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第七课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上:经济的不断发展。

2)阶级上;力量日益壮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3)政治上: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兴起和发展:世纪,出现早起启蒙思想;世纪中叶,启蒙运动以为中心出现高潮,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并影响世界。

3、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

4、内容: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和,提倡、和平等。

主张建立一个符合和人性的社会。

5、核心:“理性”(是指人思考,运用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

6、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霍布斯:(国)国家是人们通过建立的。

洛克:(国)1)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2)提出学说。

伏尔泰:(国)1)猛烈抨击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制。

3)提倡“”,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以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代表作:《哲学通信》《》孟德斯鸠:(国)1)提出“”学说。

2)法律应当是的体现。

3)代表作:《》卢梭:(国)1)提倡“”和“”思想。

2)提出了“”论。

3)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

4)代表作:《》康德:(国)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

2)相信主权属于。

3)坚持人要,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4)代表作:《》7、意义:1)是一次空前的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革命以及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鼓舞了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四大发明:造纸术:1),中国已经有了纸。

2)105年,东汉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的原料)。

3)世纪,造纸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和非洲。

4)造纸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印刷术:1)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2)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了。

既经济,又便捷。

3)印刷术传入欧洲,大大推动了和,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1)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2),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活用被广泛使用于军事。

4)火药传入欧洲,使日益衰落。

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时期发明的“”。

2),指南针用于航海。

3)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由向的过渡。

2、数学成就;《九章算术》:1)成书于。

2)采用了。

3)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算筹:1)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早采用的是。

2)后来算筹演变成为。

3)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3、天文成就:1)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以及的记录。

2)后人根据石申观测记录编辑成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为了更好的观测天象,东汉创制了,元朝造出。

4、历法成就: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

商朝改进为“”。

殷历采用的纪日法,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纪日法;2)春秋时,我国历法开始采用的置闰方法。

3)战国时,历法已经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