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1)任务:区域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01货流的分配、引导。
02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03社会效益。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04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适应□05技术、装备等条件。
(2)现有的经济水平和□(3)地质、□06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
(4)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
07发展趋势。
(5)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3.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08运输需求。
(1)依据□(2)适度超前。
09因地制宜。
(3)□10土地。
(4)尽量少占□11综合运输优势。
(5)发挥□(6)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1)内容: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12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
(2)作用: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13完善、优化。
1.判断正误。
(1)交通运输布局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2)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目的。
(×)2.京沪高铁桥梁长度约1 140千米,占正线长度的86.5%。
京沪高铁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答案 B解析京沪高铁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沿线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可以节约耕地。
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变化?提示不是。
早期自然因素是主导因素,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但自然因素仍然是重要因素。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量与交通运输布局2.区域发展差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2)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1)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04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运输布局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05效率。
4.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与区域交通运输布局06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1.判断正误。
(1)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的地区,交通站点规模较大。
(√)(2)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新建铁路线应通过城市中心。
(×)2.北京南站是京沪高铁的起点,也是北京14号地铁线上的重要站点。
二者位置重合,主要原因是( )A.北京人口众多B.北京经济发达C.节约建设成本D.方便旅客换乘答案 D解析北京南站高铁站、地铁站位置重合,方便旅客换乘。
3.在武汉、重庆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提示与水运相比,高速公路运输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的经济联系。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建设01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2.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02稀疏,且质量较低。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2)经济较□03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04高。
3.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1)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05大为减弱。
(2)改变了山区传统□06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
1.判断正误。
(1)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交通建设落后,应全面、快速地进行交通建设。
(×)(2)科技进步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2.过去,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现在,山区高速公路多修建桥梁和隧道。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B.展示良好形象C.交通运输需求量增大 D.提高运输效率答案 A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金实力雄厚,科技水平提高,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提高,从而修建了大量的桥梁和隧道。
3.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稠密,交通站点众多,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因而交通网稠密,交通站点众多。
任务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3)说明贵州省规范高速公路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成果展示] (1)线路分布比较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
(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
(3)充分考虑贵州交通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少占土地。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人文因素主要有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社会因素、政策法规等。
现代交通运输布局,人文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自然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2.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下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 m,该公路限速为30 km/h。
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A.沙特阿拉伯B.日本C.荷兰D.孟加拉国(2)该环形公路的设计遵循的原则有( )①节省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②使环形公路与周边连接的自然环境相协调③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④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车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科学思维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采用双螺旋设计,目的是为了降低坡度,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特阿拉伯、荷兰和孟加拉国地势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内沙漠广布。
第(2)题,该环形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可降低线路坡度,增加通车的安全性;采用架高的设计,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
[答案] (1)B (2)D提升运用能力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计划在甲城市和乙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
图中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Ⅰ线 B.Ⅱ线 C.Ⅲ线 D.Ⅳ线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Ⅰ线连接的乡镇最多,交通需求量大,且沿线地形起伏小,工程难度小,故A项正确。
Ⅱ线和Ⅲ线,连接的乡镇少,且经过山区,排除B、C两项;Ⅳ线连接的乡镇少,且经过沼泽,排除D项。
2.选择该线路遵循的原则是( )A.节约耕地资源B.缩短线路长度C.因地制宜D.依据运输需求答案 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应选择Ⅰ线,该线路沿线地形起伏小,连接的乡镇多,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故D项正确。
任务探究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济南和青岛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速铁路竣工运营,使连接济南和青岛之间重要交通干线增至7条,分别是308国道、309国道、青银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胶济客专和济青高速铁路。
青岛北站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货特等站,为中国国家铁路网一级枢纽站,也是山东省最大的铁路枢纽站。
下图为山东省高速铁路网布局规划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描述山东高速铁路布局特点。
(2)连接济南和青岛的交通线路不断增多,试分析原因。
(3)说明青岛北站在客货换乘中的作用。
[成果展示] (1)高速铁路网密度大;连接山东所有重要城市;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高速铁路网;形成多个高速铁路枢纽站等。
(2)济南和青岛为山东两个核心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济南和青岛之间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大。
(3)连接众多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市内公交和轨道交通及沿海港口;方便客货集散,客货周转量大;实现立体化交通,减少交叉运输,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
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线路布局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站点布局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占总出行时间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据材料推断(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过长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2)从城市发展和方便居民出行角度考虑,以下高铁站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 )A.孤岛型B.机场飞地型C.城市边缘型D.城市中心型科学思维交通布局合理性的判断第(1)题,据材料可知,乘车时间越短,车外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重越高,说明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第(2)题,孤岛型:高铁枢纽距离城市中心区太远,增加出行时间,不合理;机场飞地型:高铁枢纽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近,但不通过城市中心,既能便于出行,又不对城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较为合理;城市中心型和城市边缘型:高铁枢纽及高铁线距离城市中心太近,对城市交通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不合理。
[答案] (1)B (2)B提升运用能力济州岛位于韩国的西南海域,岛内公路四通八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 B.地形 C.景点 D.河流答案 C解析根据图例,岛屿及附近旅游景点众多,公路连接了岛屿上众多景点,故影响岛内公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景点,C项正确。
2.岛内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 A解析济州岛旅游业发达,机场是联系岛内外的主要通道。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机场附近,来济州岛的游客要在甲地附近中转,故甲地为岛内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A项正确。
任务探究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港珠澳大桥全长55 km,主体工程长约29.6 km,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
2018年10月通车后,从珠海、澳门到香港原来3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要45分钟。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意义深远。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港珠澳大桥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
(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段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的原因。
(3)分析工程宏大的港珠澳大桥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